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認識“莞、姹、嫣”三個生字,隨文學習“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頗”七個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德國人“愛花之真切”,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境界,并由此想開去。(課文本身的閱讀價值)
3、體會文章把所見所聞所感結合在一起的表達方法。(本文的教學價值)
教學重點:
深入理解德國人“愛花之真切”。
教學難點:
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1、直接導入,讀題感受“讓”,滲透咬文嚼字的讀書方法。
上課,同學們好,請坐。今天我們學習國學大師季羨林爺爺的一篇文章——《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板書課題],請大家輕聲地讀讀題目,能讀出點什么?是從哪個字中讀出的?讀文章就要這樣咬文嚼字,這樣才能讀出味道。
(謙讓、大度、慷慨)
2、請大家瀏覽課文,文中的“我”幾次到德國?德國人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第一次:2-3自然段,第二次:4自然段。德國人愛花)[板書:愛花]
3、文章一開頭就表達了這種感受,誰讀讀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以讀代講]讀了第一自然段,我們知道,德國人愛花,說到底是德國人愛美。
4、德國人愛花與我們有什么不同呢?誰愿意把第二自然段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指名讀]
[出示]:
家家戶戶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學生交流“不同”]
[出示]: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加上“都”能讓我們感受到什么?“家家戶戶都在養花”意思是——沒有一家不在養花;“把花都栽種在窗外”意思是——沒有一盆不栽在窗外;“花朵都朝外開”意思是——沒能一朵不朝外開。
難怪“我”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
[出示]
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讀出吃驚的感受]
接著讀
[出示]
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莞爾一笑”是怎樣的笑?請大家查字典。
女房東莞爾一笑間,流露出怎樣的情感呢?
[預設]
1、對異鄉人能知道為什么把花栽種在窗外而開心的笑。
2、對自己身為愛花的民族而自豪的笑。
是啊!女房東為異鄉人發現自己養花是讓別人看的而開心,于是——請你讀;女房東為自己身為愛花的民族,為德國這種獨特的風土人情而自豪,于是——請你讀。
5、正是這樣,在德國,沒有一家不養花,沒有一盆花不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沒有一朵花不朝外開放,于是有了這樣奇麗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