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讀課《維也納生活圓舞曲》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課文《維也納生活圓舞曲》主要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富有詩意的維也納生活風情畫卷,表達了作者對維也納的贊美與向往。如果僅是從課文出發,學生也許能明白維也納的生活之美,音樂之美,但對深層次的文化因素卻一無所知。因此,我覺得還要用資料來充實課文,包括文字、圖片、影象等,比如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頓、斯特勞斯在音樂史上的地位、作用,比如金色大廳每年一次的新年音樂會等,至少在課前、課后讓學生知曉,甚至在課中也加以滲透。我們可以讓學生邊聽音樂邊讀書,讓音樂自然地流淌,讓內心的情感慢慢地抒發。
本篇課文是教材第八單元的配套選讀課文,因此,要將課文的學習納入單元訓練體系中,讓學生學會抓住主要內容,了解民族風情特點,運用先概括后分述的方法積累并運用語言。
教學理念:
對于這樣的課文,與其說學一篇課文,不如說是讓學生進行一次精神文化之旅。我想能不能在教學的其中穿插一些高雅的古典音樂,展示維也納優美的風光,作為教學鋪墊,讓學生能夠盡快地走進角色,首先從精神上達到一種共鳴。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要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通過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朗讀,讓學生充分地感受維也納的音樂生活氛圍的同時,訓練語言,推敲詞句的豐富內涵,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另外,在教學中充分地利用了現代教育媒體手段,為學生的感悟創設課文情境,給予展開想象的空間,呈現給學生一個立體、生動的維也納。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嘹亮、撩動、婉轉、悠長、別出心裁、隨時隨地”等詞語。
2、能找出表達課文中心的句子,理清思路,弄清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具體敘述維也納生活中處處充滿音樂氣息的;通過對 “別出心裁”“隨時隨地”等詞語的推敲,培養學生品詞酌句的習慣和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師生合作開展《走進維也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是怎樣圍繞中心句來具體敘述維也納處處充滿音樂氣息的。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音樂、圖片資料);
2、維也納簡介材料。
教學過程
一、認識維也納:
1.經過課前預習,你了解維也納嗎?請將課前準備好的維也納資料卡給大家展示一下。學生漫談對維也納的初步認識。
2.大家聽過圓舞曲嗎?那我們就邊聽邊欣賞維也納的美麗風光吧!
(課件播放維也納風光圖片課件,配音樂《杜鵑圓舞曲》)
3.聽完后心情如何呀?那就帶著這份心情讀讀課題!
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生讀課題。
二、走近維也納:
1.師: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馮驥才。我們還學過他寫的《刷子李》《珍珠鳥》《花的勇氣》。今天我們就跟著他一同去認識維也納,走進維也納,感受維也納,享受維也納的美,好不好?
2.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果遇到困難可以提出來。
(生自由輕聲讀課文)
3.糾正幾個字音,積累優美詞匯:
盡量 盡快 撩動 巢穴
豐富而不重復 深沉而持久 清脆而透徹 彎彎曲曲又暢如流水 寧靜又精致
4.讀完課文,如果讓你用一句話來概括你心中的維也納,你會怎么說呢?
(幻燈):維也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