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攸關的燭光》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蠟燭只是一件不起眼的日用品,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個普通家庭的母子三個卻與它生死相系,圍繞著它和三名德國軍官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卻驚心動魄的戰爭,并最終憑著機智、勇敢,化險為夷了。伯瑙德夫人及其兒女深沉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并留給人們深深的震撼!
作為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主體課文,本文在歷史的回放中感受二戰期間孩子所經歷的威脅與沉重,它在單元中所起的深化和鋪墊作用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以精心設計教學。
學習中的情境直接影響學習的興趣、動機、理解、態度、方法等因素,所以,新課程的學習強調在情境中展開,在活動中推進。尤其是這篇課文,由于是距離孩子非常遙遠的特殊時代的故事,對于毫無提體驗的他們,惟有情境的再現才能喚起他們感知的觸角,再用他們樂于參與的活動激發的學習熱情,層層推進,就能讓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基于這樣的理念,再注目文本一波三折的寫作特色,緊握“以情激qing”的鑰匙,我的教學順著這樣的思路展開“創設情境,感受危急——圍繞‘到底是誰挽救了一切’展開思辨,讀中感悟,感受人物形象——扣住課題,抒發情懷,提煉愛國深情——開放作業設計,激qing延伸”在這樣的理念和思路下,努力啟發、引導學生用讀中探究,辨中感悟,演中體驗等方法自主地獲得新知!
二、教學流程
(一)情境渲染 聚焦“危急——入情
1、播放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施暴的畫面,配上音樂,加以收集來的資料解說,使學生置身情境,初步感受德軍的殘暴。
2、以“如果生活在戰爭時期,你要為國家收藏一些絕密情報,你會藏到哪兒”這樣的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引起爭論。并牽引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到“生命懸于一燭”“戰斗的勝敗懸于一燭”“國家安危都懸于一燭”的危急形勢。“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伯瑙德夫人母子三個都參加了秘密情報的傳遞工作。夫人深知最危險的地方局勢最安全的地方,就把情報裝進小金屬管藏在生死攸關的燭光中,騙過了來搜查的德軍。然而,一天晚上,三個德國軍官闖了進來,并點燃了蠟燭,萬一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熄滅,秘密就會暴露,而像狼一樣殘暴的德軍會怎么做?情報站一旦被毀后果會是怎樣?我們可想而知。危急!危急!危急!
3、學生表達此時置身情境的感受。可以是成語如:危在旦夕、如履薄冰……可以是簡短的句子如“心都提到嗓子眼了”……進一步融入“危急”的情境。
(設計意圖)課文本身就是一個情境,新課伊始,用音像、語言渲染,能讓學生很快進入與文本相應的氛圍中,急主人公之急,危主人公之危,并為體會主人公的勇敢、機智、鎮定作好鋪墊,萌發探究故事發展的興趣!
(二)辨中感悟 感受形象——動情
過渡:情勢是如此危急,母子三人的生命與這生死攸關的燭光生死與共,怎么辦?怎么辦?請同學們快速默讀3-7小節,找出母子三人分別是如何和德軍斗智斗勇的,并試著幫老師完成板書,好嗎?
1、學生默讀,填補板書,知道母子三人是如何與德軍周旋的。
教師出示的板書是: 引導學生補充后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