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實錄
第一課時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讀名人名言能夠給我們很大的啟發,能使我們有很大的收獲。誰來說一句名人名言?
生: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源泉。(高爾基)
生: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陶行知)
師:名人名言是汪洋大海,我們從中受到啟迪。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條名言,請同學們一起讀:(大屏幕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司馬遷
師: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今天讓我們到一篇課文中一起去尋找。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寫課題。(師生同寫:司馬遷發奮寫史記)
生:老師,你“發憤”的“憤”寫錯了,應該是“憤怒”的“憤”。
師:噢,這兩個字很容易混淆,老師也混淆了,謝謝你的提醒。(老師將“奮”改為“憤”。)
生:老師,你遺漏了書名號,《史記》是一本書,應該加書名號。
師:噢,你有一雙明銳的眼睛,《史記》是一本書,不能遺漏書名號。看來,馬虎不得啊!現在,課題寫對了,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文,很快地瀏覽一遍課文,找到解釋司馬遷這句名言的句子,用波浪線劃下來。
生:在第三小節:“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
師:一起讀這句話。請對照司馬遷的名言,看看“固”是什么意思?
生:“固”是“總是”的意思。
師:“或”什么意思?
生:“或”是“有的”的意思。
師:課文同學們讀熟了嗎?下面我來請同學讀課文,誰來讀第一小節。
生:讀第一小節。
師:讀這個詞語——游歷,誰能給它找出一個近義詞?
生:游覽。
師:課文為什么不說司馬遷四處游覽,而要說四處游歷呢?
生:“游覽”是玩、觀光;“游歷”不僅去觀光,還要學習一些東西。
師:你真了不起!你發現了這兩個詞語的微妙差別。司馬遷二十歲開始四處游歷,他不僅游覽了許多名山大川,每到一處還要考證歷史資料,訪問老人。這次游歷,為司馬遷寫《史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師:誰來讀第二小節。
生:讀第二小節。
師:讀這個詞語——囑托。“囑托”的近義詞是什么?
生:囑咐。
師:課文為什么不用“囑咐”,而用“囑托”?
生:(沒有人回答)
師:父親的“囑托”是什么?誰來讀讀父親的囑托。
生:“我死之后,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的,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哇!”
師:感嘆號沒有讀出來!誰再來讀?
生:讀父親的囑托。
師:課文為什么不用“囑咐”,而用“囑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