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師的恩情在學生的筆端盡情流淌——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設計
4.學生初寫自己心中的恩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交流。
點評:本環節教學,教師再激起學生心中情感的波瀾,然后稍作指導,給學生創設一個自主、自由表達的空間,激發學生想寫、愿寫的熱情。這樣,學生的習作必定個性鮮明,靈性飛揚,具有兒童習作應有的本色。
四、二次指導,重塑“我的恩師”
1.指導學生初步交流自己筆下的老師:同學們,誰愿意把自己最難忘的老師介紹給大家呢?(交流3~4篇)
2.選擇其中一兩篇習作,找出習作的不足:聽了大家的交流,同學們所寫的事情選得不錯,但讀起來沒有像《師恩難忘》那么細膩,那么感人,是什么原因呢?請同學們再讀讀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斷。
3.出示《我的班主任》片斷: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想一想:小作者寫了一件什么事?哪些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感動?
4.組織交流。
(1)“忽然,一只溫暖的手扶著我的前額,慢慢地向上抬起。” (“溫暖”“慢慢地”可以看出馮老師動作是那樣輕柔,體現了她對學生的關心、愛護。)
(2)“她的一雙眼睛望著我,好像在說:‘三個一’怎么又忘了?”(這句話借“我”的感受生動地寫出了馮老師當時的神態,使人覺得馮老師特別親切、和藹。)
(3)“馮老師輕輕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朝前走去。”(“輕輕”一詞表現了馮老師對學生的關心。)
(4)“從此,我每次做作業的時候,就覺得額前有一只溫暖的手。它時時提醒我:寫字,一定要保持正確的姿勢。” (細膩地描寫了“我”的感受,表明老師的教育使“我”一直難以忘懷。)
5.結合學生的初步習作,總結例文給我們的啟示:
(1)學會選擇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特點。(事例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能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
(2)通過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的形象。(要把人物“寫得細膩”,必須抓住他在某件事情中的突出表現,特別是要把語言、動作、神態等寫具體,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3)在寫“我的恩師”時,還要寫“我”的反應和感受,既是襯托主要人物的需要,也能借此抒發自己的感情,使習作的中心更加突出。
點評:雖然對學生的習作不作過多的束縛,但絕不等于任由學生天馬行空,沒有章法。該教學環節告訴學生習作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要抓住細節,寫出真情實感。
五、再度修改,刻畫“我的恩師”
1.組織學生對照例文找出自己習作的不足:同學們,讀了《我的班主任》片斷,對照自己的習作,你們一定發現有許多不足之處,請同學們再細細讀讀自己的習作,看看還有哪些不足之處。
2.組織學生小組交流,互相評議。
3.修改并補充自己的習作。
六、交流評議,共享“我的恩師”
1.全班交流:在小組交流互評互議時,教師要認真巡視個別情況,及時發現典型習作,準備在全班交流。也可以讓各組推薦一名較好習作參與交流,全班同學互相點評。
2.教師在點評學生的習作時,
要適時引導學生學會捕捉與人相處時細膩的動作語言、豐富的神情變化和溫情的語言傳遞。還可以提供能拓展學生思路的文題,讓其生發心中那溫柔的情意,如《運動場上的鼓勵》《機房里的談話》《月光下的散步》《晨讀中的關愛》……
3.指導學生反復修改:“千金難買回頭望,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三分寫、七分改。”鼓勵學生自改、互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