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師的恩情在學生的筆端盡情流淌——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設計
4.學生謄抄作文。
設計思想
一、關愛生命,注重體驗,激活表達狀態
每一次作文的過程就是一次生命活動的過程。上述設計中“回憶師情,找尋‘我的恩師’”這個環節激發了學生的生命體驗,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寫作的狀態。“一次傾心的談話、一次深情的暗示、一句難忘的鼓勵、一束嚴厲的目光、一次令你心跳的家訪……”在老師的激情引導下,學生一旦來了情緒,往往就能下筆千言,一揮而就。看來,寫作狀態并不神秘,它的激活需要三個條件:一是面對寫作對象;二是移情于物,情感呼應;三是自主自由,沒有被迫感。上述設計滿足了這三個要求,所以學生能夠很快地進入寫作狀態。
二、突出交際,注重實踐,把握習作本質
習作實踐中,讓學生“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自我表達”就是走入內心,張揚自我。“與人交流”需要以心換心,以誠相待。這兩點都要以“真”作為基礎。“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中的“懂得”,不能停留在“懂得就好”,而是要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領悟。在“創設情境,表現‘我的恩師’”這個環節中,讓學生將本次習作瞄準“我的恩師”主題中隊會,學生有了交際的需求,才有表達的內驅力,也就解決了“愿意寫”這個問題了。
三、快速作文,二次指導,經歷指導全程
本次教學設計與平常的習作指導課有所不同,過去,老師在上習作指導課時,往往講了一節課的時間,學生該說的也都說了,到第二節課再讓學生來寫,學生已經沒有表達的激情與欲望了。而本次設計,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回憶師情,再加上交際的需求,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表達欲望,此時,教師只是簡單地進行指導,便可讓學生快速作文,一吐為快。第二個不同之處是,老師加強二次指導,讓學生對照例文,找出自己習作的不足。這一方面加強了二次指導的針對性,更重要的是學生為了交流的需要,更想讓自己的習作寫得好一些,也激發了學生修改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