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說課
2、讀故事、講故事
(1)讀故事、找優點
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同學們來讀一讀,“唐代大詩人賈島的推敲故事早已是民間典故,今天讓我們再來讀一讀他的故事,”生讀課文,其他同學仔細聽并為其找優點。在這首先給學生一個展示預習情況的機會,同時其他同學找優點既滿足了學生渴望展示得到認可的需要,也達到了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字詞把故事讀正確通順的目的,進而使每位同學大致了解整個過程。
(2)激發學生講故事的欲望。“老師平時最愛聽故事,相信同學們也一樣,那么剛剛讀完賈島的故事,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呢?”出示這一問題后,會激起同學們講故事的欲望。同時這一問題的提出有正好符合《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閱讀目標中提出的“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
(3)明確要求、講故事
當學生有了要講故事這一心理準備時,我并不急于讓學生來講,而是讓同學們先說一說,講故事要注意什么,做到什么?相信此階段的孩子對于這個問題不難解答,同時對他們能更好更快的講清故事并且繪聲繪色有很大的幫助。此時學生會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總結出以下要求:1、說普通話2、按故事的發展順序把故事講述完整3、入情入境,繪聲繪色。(講故事聽故事是他們喜聞樂見的事情,此時又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應該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
(4)小組合作、講故事
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是新課程改革所一直倡導的,此外讀是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的基礎,只有在讀好讀通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大意,才能講好故事。所以,在明確了要求之后,我將另一個問題放在學生面前“要想講好故事首先也是最基本的要做好什么?”學生會清醒地意識到老師是在提醒他們先去讀。接著放手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去講。
(5)全班交流、評故事
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全班交流講、評故事。生生之間的互評互助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6)個性展示、演故事
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創作能力是不容我們忽視的,于是在講故事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模擬表演。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又能使學生更深入的領悟賈島對語言文字的研究及其嚴謹的態度,同時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能再次得以提高。
4、拓展延伸,放開來
(1)在領悟了賈島做事的嚴謹態度的基礎上,讓學生來說一說其他文人故事或學習故事。本單元的文化主題是在學習中成長,旨在結合課文的學習把學生引導到課外的語文學習上來。這一環節的設計正好實現了單元教學的主旨,并且課前也讓學生做了準備,相信此時學生的思維是極為活躍的,并有極大的信心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成果。學生渴望展示的要求得以滿足,同時也達到讓學生再次體驗學習各個文人創作、學習態度的目的。
(2)讀完故事、講完故事后說一說你體會到了什么?《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第二學段的學生應該: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這一環節的設計也旨在鍛煉學生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教學應該把握到哪種程度最為合適,我們同組教師再次作了深入地研究,同時對本課進行了以上的教學設計,仍有不足之處望大家給予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