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說課稿
2.對于4、5自然段的教學,我通過配樂范讀、學生閉眼想象的教學策略,實現對美讀的指導,以問題“呈現在你腦中的是一副怎樣的景象?你能感受到什么?”來幫助學生體會高爾基享受著兒子的愛時心里的感激和快樂,引導學生感受到兒子在院子里種下的不僅僅是鮮花,還有對爸爸濃濃的愛。
(二) “寫信教子”
請同學讀課文的第6—9自然段,提出問題:“孩子們,在這部分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話?”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他們會找出“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我追問:“這里的‘給’是什么意思?‘拿’又是什么意思呢?”這樣做,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問題的能力,而且還深化了文章的主題,從而使本課的重難點得以解決,實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第四環節 拓展延伸,總結升華
語文課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在理解、積累語言的基礎上學習、運用語言。因此,我做了如下設計:“高爾基的兒子讀完了父親的信,會有怎樣的感受?如果你是高爾基的兒子,你會給父親寫一份怎樣的回信呢?動筆試試吧!”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體現了讀寫結合,而且拓展了學生思維,深化了主題。
四、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著板書為教學服務的原則,設計板書如下:
14.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栽花賞花 寫信教子
“給”永遠比“拿”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