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第9冊《愛滋病小斗士》教學實錄與點評
生本課堂,讓學生自由翱翔——黃云龍老師《艾滋病小斗士》評析
課堂以生為本已然成為常識,但要現實地落實到教學行為中,讓課堂自然生發出生本的氣息,卻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南京市學科帶頭人黃云龍老師的課改示范課《艾滋病小斗士》,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探究的熱情,搭建有效的機制,通過教授學習的方法,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其“目標引領,板塊推進”的課改范式值得推廣和借鑒。
板塊一 體會艾滋病的可怕
師:艾滋病被稱為什么?
生:世紀殺手。
生:超級瘟疫。
師:艾滋病毒可以使人體由于抵抗能力過低,喪失復制免疫細胞的機會,從而感染其它的疾病導致各種復合感染而死亡,目前的醫學水平還無法治愈這個疾病。艾滋病是——
生:可怕的
(師板書“可怕”)
師:艾滋病確實是可怕的!請同學輕聲朗讀課文,圈畫出文中最能體現艾滋病“可怕”的語句。體會艾滋病可怕在哪些方面,然后小組交流。
【第一板快的教學目標明確清晰,讓學生了解艾滋病的可怕,為下一板快體現小恩科西與艾滋病頑強抗爭精神打下伏筆。這樣設計教學,讓學生一開始就知道該做干什么,有的放矢才有收獲豐碩的可能。
接下來是圍繞板塊學習目標的小組學習活動。黃老師參與到了一個小組的討論,與孩子們一起學習。此間孩子們自主讀書的時間較長,教者沒有緊追急趕,而是讓學生充分研讀,體現了尊重學情尊重學生。】
師:讓我們交流一下,哪個小組來匯報呢?
組二生1:我從“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攜帶艾滋病病毒的嬰兒降生,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個生日。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許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強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學的年齡。”看出艾滋病的可怕的。
【師同時ppt呈現這一自然段。課件制作上的立體交互式的便利在這里得到了體現,無論學生找到哪一句,老師都可以第一時間把這部分內容方便地放映出來,既反映現時期的多媒體教學已經不再是教學圍繞媒體工具的時代,而是多媒體服務、圍繞教學和學生的時代,同時,也可看出教者教學設計時已經充分考慮到課堂上答案的多種可能。】
師:你覺得這段話中,哪幾個詞最能體現艾滋病的可怕?
組二生1:200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嗎?
組二1生:200表示人特別多,而且還是每天都有200人。
師:是的,200這個數字說明艾滋病傳播得太快了,太可怕了。這是一個數字,好像這一段中還有數字吧?
組二生2:我來補充。我覺得四分之一也能體現艾滋病的可怕,因為200的四分之一就是50人,就是說每天要死去50人,可以看出艾滋病是掠奪生命的殺手。
師: “掠奪生命”說得好。(板書:掠奪生命)還有嗎?
組二生3:“二”第二個生日,也就是說這些孩子有四分之一是活不到兩歲,其它人雖然能活到兩歲,但不久也都會死去。
師:你說得太好了,艾滋病可真可怕。那我們再來齊讀一下這段文字,想一想怎樣才能把艾滋病的可怕讀出來?
【指名幾個學生試讀。】
師:我覺得,我們如果把剛找出來的那三個數字重點讀出來,一定會更可怕。
生按照教師的要求齊讀
組二生2:我是從這里看出的。“2001年初,恩科西的病情開始惡化。6月1日這天,被艾滋病折磨得體重不到10千克的小恩科西終于靜靜地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