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教學實錄
師:你怎么看出他機智了?
生:因為洪教頭使出了個把燒天,林沖把棒一橫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能看出當時林沖,很震驚,就立馬就想出了一個招式。來還洪教頭。
師:唉,你說得非常精彩,林沖非常的機智。(板書:智)剛才那位同學的答案我聽清楚了,原來他認為林沖的機智就體現在洪教頭的每一招,他都能夠有應對,都能夠發現洪教頭招數中的——
生:林沖可以發現洪教頭每一招里的破綻。
師:非常好。這句歇后語的后半句,就這樣被同學們發現了。這句歇后語就是:林沖棒打洪教頭——專找破綻下手。咱們同學們可真聰明。
師:課文的這一段描寫了林沖和洪教頭比武的場面,真是扣人心弦。老師想像說書先生一樣,把這一段說說,你想不想聽?
生:想。
(給學生以自學方法與步驟的滲透,這樣在自學的過程中的效果會更好一些,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足見學生對這一學習方法的運用與落實的成效有多大:學生對作品的感悟有了一個更大的提升。)
三、分析人物,拓展提升
師:(說評書)洪教頭惱恨林沖,又想贏得這錠銀子,便用了渾身的功夫,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林沖把棒一橫,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舉起棒劈頭打來,林沖往后一退,洪教頭一棒落空,他一個踉蹌,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又提起了棒。林沖看他雖然氣勢洶洶,但腳步已亂,便掄起棒一掃,那棒直掃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頭措手不及,撲的一聲,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遠,眾人見此情景,哈哈大笑起來。
師:你們想不想試試?
生:想。
師:想怎么說就怎么說,開始。
(生自由說)(一分鐘后)
師:我給大家點兒掌聲。你們說得可真投入啊!我相信你今天晚上給家長來上這么一段,他們肯定對你刮目相看。
灰溜溜走開了的洪教頭,心里一定會納悶:嘿,我怎么就輸了呢?咱同學能不能幫他總結一下?氣勢洶洶的洪教頭為什么會被林沖打倒?你說。
生:因為他準備打林沖頭的時候,林沖往后一退,一棒落空,來了個踉蹌,還沒有站穩的時候,又提起了棒。林沖就看他的這個時候,腳步亂了,就用棒一掃,把他給打倒了。
師:洪教頭不但武藝不精,還操之過急。后面的那個女同學,你說。
生:我認為洪教頭會輸是因為他太驕傲自大,目中無人。輕敵了。
師:對。老師認為洪教頭輸就輸在沒有真正懂得一個字——武。把武字拆開就會得到一個“止”和一個“戈”。戈是古代的一種長兵器,戈字也就有了爭斗的意思,而止戈就是學武之人應該運用所學之力,去制止爭斗。所以“武”字真正含義就是:以武止戈,以德服人。林沖不正是這樣嗎?
(由人物表現來體會人物的品質,以講說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作品的感悟的升華。一個“武”字的字理分析為學生認識人物更是起到了一個畫龍點睛的作用。可見教師對教材的解讀應該有其獨到之處。同時我們也從中體會到于永正老師的一句話:教師對教材解讀,越深越好。)
四、總結歸納,布置作業。
師:面對初次見面,就傲慢無禮的洪教頭,林沖謙虛、忍讓。當洪教頭心狠手辣地要制他于死地之時,林沖不慌不忙,三招:一橫、一退、一掃。就將洪教頭打倒在地,羞慚離去。林沖真不愧是一個:武藝高強、武德高尚的英雄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