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說課
a.認真朗讀信的內容。
b.邊讀邊想,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c.聯系全文,借助工具書自己解決一些問題。
d.小組討論,提出共同的疑問,推選一位代表匯報。
3、小組學習。師巡視指導
4、學生提問質疑。板書有價值的問題。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為了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為了讓學生能自己從閱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的欲望,我著重引導學生運用朗讀、自己提問題,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來讀懂課文。
學想要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營造一個合作學習的民主氛圍,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發明千千萬,起問是一點,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就在每事問!憋@而易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相當重要。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初讀悟文后,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相互啟發,相互影響。讓學生質疑提問,教師梳理學生懂或不懂的內容,以學定教。
這一階段教學注重學法指導,可培養學生提問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1、誦讀第四節,解決問題:為什么說鮮花是美好的東西?
a.自由回答
b.借助多媒體理解“姹紫嫣紅”,用你喜歡的形式表達你看花的感受。
c.想象美麗景色給人們帶來了什么。
d.個性化朗讀讀出花的美麗。
2、體會高爾基賞花時的心情。
3、理解什么是美好的東西,你給過別人美好的東西嗎?
4、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
5、用“媽媽的時候,我 ;同學的時候,我 ;的時候,我 。”句式說話
多媒體的運用要恰到好處。通過多媒體播放鮮花圖,使詞語教學避免了枯燥的說教,同時讓學生展開聯想,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思維的體操,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趨力,是人們對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經常進行想象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遠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在本段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朗讀,要求學生讀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不同層次的學生個性與能力都得到充分展示,內心獲得成功的喜悅,學生才會越讀越覺得有趣,越讀越愿意讀。
理解高爾基信的內容是本文教學難點,光靠說教是枯燥乏味,也是蒼白無力的。通過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給別人美好東西的具體事例,用學生自己的體會讓學生明白當你給別人美好東西的時候,別人會感到很快樂,你也就會感到很快樂,從而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就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四、遷移練習
1、 想象高爾基的兒子收到父親的信后,神情、心情會如何?讀了信后又有何感受?請你代高爾基的兒子給父親寫一封回信。
2、讀了這一篇課文,我們已經明白了很多,把的收獲練成一條簡潔的語言,寫到書簽上。
五、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抄寫信的內容。
2、完成練筆。
3、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課后也注意去為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給別人帶去美好的東西和歡樂。
語文課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在理解、積累語言的基礎上學習、運用語言。這一片段的教學設計中,使學生鞏固書信的格式,學習書簽的制作,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圍繞課文設計延伸作業,不僅能升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其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