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備課參考大全(之一)
《小鎮的早晨》教學談
蘇教版小語第九冊《小鎮的早晨》一課,結構清晰、語言優美,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好教材。教學這一課時,我重點指導學生在讀背中感受美,在讀背中鑒賞美,在讀背中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一、培養感受美的能力 1、初讀感知結構美 出示課題后,我就讓學生帶著“課文中小鎮的早晨是什么樣的呢?”這一問題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學生讀完后爭先恐后地舉手答題,指出了小鎮早晨“恬靜、熱鬧、緊張”的三個特點,此時我讓學生說說課文前三個自然段與第四自然段的關系,從而讓學生感知課文整體的“分——總”的結構形式。接著,再讓學生默讀課文前三個自然段,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學生迅速地發現這三個自然段的結構完全一樣,都是“先中心句概括,再具體描寫”即每段又是“總——分”結構。學生在初讀課文中充分地感知了本文結構特點,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這也正是學習課文時體驗美、鑒賞美的前提。 2、細讀感悟節奏美 鑒于本課結構上的特點,教學前二個自然段我運用了由扶到放的教學方法,滲透學法指導,逐步放寬學生自由分配的時間。在充分朗讀感悟小鎮早晨的三個特點后,我讓學生齊讀“小鎮的早晨多美啊!”師生的讀聲在此時戛然而止。我又讓學生默讀全文,靜心回味小鎮早晨的“美”。默讀的環節則起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功效。接著,我指名讀背,學生情緒亢奮,競相“傾訴見聞”,這樣富有彈性地安排教學內容,動靜結合,有起有伏,不僅減輕了學生身體上的勞累,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了語文課堂學習的節奏美、變化美,喚起了他們追求新知識的喜悅感。 二、培養鑒賞美的能力 1、賞心悅目的自然美 教學課文第一自然段,我先讓學生觀察投影片,在文中找出圖中畫的景物,直觀感知小鎮早晨的恬靜。接著聽老師配樂范讀,舒緩、優雅的鋼琴曲,明朗而有節奏的語調,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深切地體會到小鎮早晨的恬靜美。然后讓學生品讀文中具體描寫的句子,賽讀比較,學生讀得興趣盎然。“小河、小橋、小船、太陽、老人”,大自然的創造在教材中生動地再現,無不讓學生賞心悅目,獲得極大的審美愉悅而沉浸于其中。 2、奮發向上的社會美 教學第二自然段,我緊扣“熱鬧”一詞,先讓學生觀察投影片,互相質疑,誦讀解疑,從而了解小鎮早晨的“四多”。接著反復誦讀,感受小鎮一派熱鬧繁榮的景象。例“置身”、“喚醒”、“舔”等富有情趣的詞表現了小鎮人民生活蒸蒸日上。這是直接歌頌社會美的,學生讀來有如身臨其境。 教學第三自然段,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背,用提示背誦的方法檢查自讀效果。學生憑借教材中的語言材料,感悟文中的“緊張”是指“人們都加快了生活節奏”。“讀書的孩子們”、“上班的姑娘小伙們”、“捕魚的漁民們”,人人“急匆匆地走著”,表現出小鎮上的人們都十分勤快,為了學習和建設祖國,都爭分奪秒地生活著,雖然顯得緊張,但非常歡快和諧。學生在讀背中入情入境,不僅獲得了情感體驗,而且潛移默化地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觀。 3、如詩如畫的語言關 課文第一自然段描寫小鎮早晨恬靜之美的共五句話。前三句寫“小河、小橋、小船”,有“玉帶、半月”之形,有“清澈透明、悄悄搖過”之態,有“碧”之色,水鄉特有的小鎮形象躍然紙上。第四句太陽的“金色”與河的“碧”、樹的“綠”形成鮮明的對比,引人注目。第五句由靜轉動,一個“伴”字勾勒出老人晨練的情態。如此準確、生動的語言,如詩如畫,觀有繪畫色彩美,聽有音樂韻律美,讀有鏗鏘節奏美。每個字,每句話,都如珠落玉盤,流動自如,朗讀感悟,余味無窮。再如第二白然段中“萵筍、韭菜、芹菜、魚蝦、雞鴨”的描寫,不是猶如呈現于學生面前的一幅鬧市畫面嗎?學生讀來生機勃勃,越是多讀、細讀,就越感到語言如詩如畫的美。 三、培養創造美的能力 1、引導聯想表達美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文中的三個省略號,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學生在朗讀感悟的基礎上通過聯想使自己的情感再次達到升華,師生的情感交流中,學生對小鎮的愛、對家鄉的愛從心底呼之欲出。 2、指導習作歌頌美 教完課文后,我布置學生仿照本文寫一寫“校園的早晨”。“以情傳情”,真摯濃烈的情感產生了動人心弦的魅力,字、詞就再也不是枯燥的文字符號了,更是熱愛學校的情感的自然流露,行文之中既有模仿也有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