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備課參考大全(之一)
一“淡”一“滿”盡顯個性 ——《墨梅》賞析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寒季節,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眾花報春,寒氣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為堅強品格和高貴氣節的象征。本課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詩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稱為“畫梅圣手”。這是一首作者自己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寫詩,注重煉字。詩中(亦指畫中)的梅花生長在作者日日洗滌筆硯的池水邊,那一朵朵開放的梅花都呈現出淡淡的墨痕。一、二兩句運用白描手法寫梅花的形態,一個“淡”字既道出畫梅花的技法,又刻畫出梅花樸素淡雅、傲立于嚴寒的風骨,令人耳目為之一新。 再看末句,詩人為什么特別愛畫不著顏色的淡墨梅花呢?原來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們夸獎梅花的顏色艷麗,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氣充塞在天地之間。一個“滿”字,不僅傳神地寫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蕩,而且使得詩人人格魅力的凸現與輻射分外的耀眼!這種不流于世俗、傲骨錚錚的氣節正是作為詩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這種不追求虛浮綺麗的外表而鐘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現方法正是作為畫家的王冕的巧奪天工之處。 “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人們是這樣稱贊王冕的。現實中的王冕與他筆下的梅花一樣,堅貞不屈、孤芳自賞。相傳由于王冕的畫畫得特別的好。當地的縣官和一個有權勢的大財主慕他之名,幾次想見他都遭到了拒絕,最后,當縣官親自下鄉見他時,他聽到消息后趕緊躲了起來,又讓縣官吃了閉門羹。因而《墨梅》這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豐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仿佛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畫梅圣手”王冕
王冕(1310—1359),字元章,又字元肅,號煮石山農。浙江諸暨人。出生貧寒,幼年替人放牛,*自學成才。性格孤僻,鄙視權貴,應試不中后漫游吳楚、大都等地,晚年隱居會稽九里山。詩畫皆負盛名,尤擅畫梅。
相傳,他的父母單生王冕一人,視他如掌上明珠。他周歲就會說話,三歲能對答自如,到五六歲,認識能力更要比一般兒童高,八歲開始入 學,成績優良,宗族大為驚奇,視為神童。王冕小的時候,求知欲很旺盛,好奇心也很強。有一天,他的父親叫他去放牛,他把牛放在草地上,自己溜到私塾里去聽村童讀書,傍晚回去時,牛不見了,被他父親狠狠地教訓了一頓。他還常常坐在廟里菩薩的膝上,借長明燈讀書認字。青年時代的王冕曾一度熱衷于功名事業,他專心研究孫吳兵法,學習擊劍,有澄清天下之志,常拿伊尹、呂尚、諸葛亮比喻自己,想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但是,元朝統治者歧視漢族知識分子的殘酷現實教育了他,他的仕途之夢很快就破滅了。他參加過進士考試,沒有考中,回來后,滿懷郁憤,就把所有的文章燒毀掉,以示永絕仕途。他知道功名已是鏡中花,水中月,便改途易轍,學南陽諸葛亮,隱居于九里山的水南村,白天耕作,晚上作畫,過著“淡泊以明志”的半饑不飽的生活。 王冕的詩,語言質樸,意境深遠,不拘于常格,大都收入在《竹齋集》里。王冕擅長畫梅,他的“墨梅”,可用“神韻秀逸”四字來概括。構圖密而不亂,繁而有韻。立如龍,勁似鐵;發梢如箭,短如戟,不止求形似,而且求神似,表現出或嬌艷,或清雅,或燦爛,或蕭疏等等姿態,被明代沈堯龍稱為“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