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收復臺灣
④發現詞語特點,并照樣子每組寫三個詞語:
浩浩蕩蕩、
喜氣洋洋、
載歌載舞、
爭先恐后、
2.自讀全文,復述課文
(1)關注課后思考題:指名讀。
(2)學習要有法。讀題目,我們怎樣才能完成好這道題?
引導學生認識到先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再讀經過部分,捋清重點段的層次。
按照同學們所說的自學課文:
①一邊默讀,一邊思考:注意課文圍繞“收復中國臺灣”寫了哪些內容?哪些地方說明了這一事件的原因、結果,哪些地方寫明了收復中國臺灣的經過?人們是怎樣評價鄭成功的?你能按照提示給文章分段,并寫出主要內容嗎?(可在自讀時進行勾畫及批注。)
②匯報、交流:
全文可分為如下四個部分。
起因:(第1——2自然段):自幼立志,驅除荷虜。
經過:(第3——8自然段):率兵東征,收復中國臺灣。
結果:(第9——10自然段):寶島回歸,同胞歡慶。
評價:(第11自然段):豐功偉績,永載史冊。
③再讀重點
想想鄭成功渡海東征的時間和陣容,經歷了哪些戰斗,克服了
哪些困難?注意鄭成功是怎樣指揮每次戰斗的,面對敵軍的頑抗及求和又是怎樣說和做的。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逐段閱讀,簡要概括
第三自然段;首先交代渡海東征的時間:1661年4月21日;還描述了那浩浩蕩蕩的陣容和氣勢。
第四自然段:接著寫敵軍企圖憑借戰艦大炮阻擊。
第五自然段:鄭成功沉著指揮我軍取得了登陸中國臺灣的初步戰果。
第六自然段:后來寫敵軍求和,鄭成功義正辭嚴予以拒絕。
第七自然段:鄭成功采納了臺灣同胞“切斷水源”的獻計,使守赤嵌城敵軍投降。
第八自然段:最后寫鄭成功用長期圍困的辦法逼迫中國臺灣城內敵軍投降,終于在1662年初,收復了被荷蘭侵略軍侵占38年之久的中國臺灣。
把每段的內容串起來,就簡要地把這個事件說清楚了。
④講述故事
簡要說說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經過,講述前可列一個提綱,也可在心中打個腹稿。先自己練一練。請2——3位同學簡要復述課文。
⑤聽了同學們的復述,你覺得鄭成功有著怎樣的品質?
⑥總結學習方法:
我們怎樣把這一事件的經過簡要復述出來的?
3.課文精彩片斷欣賞
讀了課文,你覺得課文哪兒寫得比較精彩呢?是不是覺得課文第六自然段寫得特別精彩?讓我們一起看看,它哪兒寫得好?
出示:第六自然段
鄭成功沉著鎮定,指揮我軍戰艦和敵艦展開激戰。英勇的我軍官兵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駕著艦船向敵艦隊沖去。他們在近處團團圍住敵艦,使敵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突然"轟隆"一聲巨響,所有的艦船都震動起來,海面上掀起了十幾丈高的水注。原來,我軍的炮火擊中了敵人的彈藥庫。敵軍驚恐萬狀,亂作一團。我軍官兵乘勢用鐵鉤鉤住敵艦,爭先恐后跳了上去。敵艦官兵無法逃脫,只好舉手投降。至此,我軍取得了登陸戰斗的重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