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如茉莉》教學反思
《愛如茉莉》教學反思
《愛如茉莉》是五年級下學期的一篇語句樸實,但又感人至深的記敘文。文章講述了父親與母親之間那簡單、樸實而又感人的愛。這篇課文寫的事情雖小、平,但是表達的感情真,描寫的人性美。所以極易感染學生。如何引導學生去感受這份樸實的愛,如何指導學生去抒寫生活中這份真摯的情?我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自主探究、體會、感悟。將朗讀與理解課文融成一體,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得有滋有味。力在引導學生以讀悟情,挖掘語文因素——人物的對話、細節的描寫、環境的渲染等,通過對關鍵字句的咀嚼品味,對重點段的反復誦讀,讓學生領悟文旨。如文中一個溫柔的動作,“直奔”,通過讀音的比較,認識意義的不同,體會父親急切的心情。此時此刻,他心中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醫院。他心里只想著一個人,那就是母親。一個“奔”字,淋漓盡致地表達出父親對母親的愛。另外,通過樸實的語言的描述,讓人不能不為之怦然心動。原來愛是媽媽病中惦念的餃子,愛是媽媽臉上恬靜的微笑,愛是為了讓彼此安睡,一個不敢動,一個不能動,甚至連陽光都賦予了人的情感。通過學生精讀體會,那靜謐美好的一切,永遠留在了大家的心底。當說到結尾“哦,愛如茉莉,愛如茉莉。”我突發靈感,讀者、作者,包括教者、聽者讀到這兒,心靈都受到了強烈震撼,為什么作者用的標點跟說話一樣平常?可不可以給學生創造的空間呢?于是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如果這句話讓你加標點,你會怎么加?”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多數學生如我所愿,加上感嘆號,且讀得心潮澎湃。可一個學生很深情地說:“我覺得結尾加上省略號更合適。”在我被怔住未作答時,她還聲情并茂地通過朗讀表達了自己的理解。她讀得那樣投入,那么專注,真有余音繞梁之感。此時,聽課老師和同學由衷的掌聲驚醒了我,我真為之驚嘆。
這便是學生通過文字,通過標點能體會到的情感,真是意外的收獲。借機我讓學生明白:寫文章時,一個標點就有著作者的溫度,更何況那些靈動的文字呢?這樣水到渠成,真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寫作能力。
語文課程必須開放拓展,讓學生通過小故事來了解大社會,真正學會做人。因此,教完課文,回歸課文時,我讓學生憑自己十幾年的生活經歷談談自己對愛的理解,可像作者那樣打比方,結果學生的話匣子一下子便打開了,有的說愛如……有的說愛如……
我滿懷欣喜地總結:人生各個不同階段對愛的理解不同,需要我們用真心去體味,也需要真心付出,因為“有愛就有一切”,就用你的慧眼去發現生活中的真愛,去領悟生活中愛的真諦。
但在本課堂上學生潛心讀書的時間還不夠,當學生的回答出乎意料時,鼓勵、肯定還不及時。教學過程還可簡單些。因為簡單是一種境界,一種韻味,簡單的背后其實是深刻,是精要,是智慧,也是超越,簡單折射出的是教師精湛的教學藝術、深刻的教學思想。這樣的課堂會帶給學生秋天的天空一樣明凈澄澈的感受。今后我在教學中將奉行“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跟學生共同經歷著生命的成長,精神的同構,領略學習帶來的快樂和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