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簡介
阿爾費里德·伯恩納德·諾貝爾,1833年10月21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他沒有妻子、兒女,連親兄弟也去世了。諾貝爾發明了炸藥,取得了成千上萬的科研成果,成功地開辦了許多工廠,積聚了巨大的財富。在即將辭世之際,諾貝爾立下了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這個遺囑,從1901年開始,具有國際性的諾貝爾創立了。諾貝爾在遺囑中還寫道:“把獎金分為5份:一、獎給在物理學方面有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二、獎給在化學方面有最重要發現或新改進的人;三、獎給在生理學和醫學方面有最重要發現的人;四、獎給在文學方面表現出了理想主義的傾向并有最優秀作品的人;五、獎給為國與國之間的友好、廢除使用武力與貢獻的人。”為此,諾貝爾分設了5個獎。1969年,諾貝爾獎新設了5個獎。1969年,諾貝爾新設了第6個獎----諾貝爾經濟學獎。
以上各獎的評選工作,是這樣分工的: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和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選;由瑞典文學院負責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由挪威議會選出的5人小組負責諾貝爾和平獎的評選。諾貝爾還在遺囑中強調:“不分國籍、膚色以及宗教信仰,必須要把獎金授予那些最合格的獲獎者。”因此,由各獎的諾貝爾委員會和全世界的主要大學等機構,還有著名專家、科學家獨立自主地、秘密地推選出獲獎候選人名單,最后的獲獎者以從這個名單中產生出來。評選諾貝爾文學獎據說有一些語言上的問題,需要法國國家文學院協助,而且那些曾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人以及歐洲的王室成員,他們的意見都對諾貝爾獎的評選工作有一定的影響。這些情況是每一位希望獲獎的人所必須知道的。還有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以是,你的研究成果要使非專業的人也能理解。諾貝爾獎獲得者一旦被確定下來,馬上就用電報通知本人,不過在大多數場合,獲獎者是從收音機或電視里得知獲獎消息的。獲獎者名單在每年的10月中旬公布,授獎儀式于諾貝爾的逝世日12月10日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瑞典國王親自出席大會并授獎。授獎儀式后,還要在市政大廳舉行晚宴和舞會。諾貝爾和平獎的儀式比較簡單,也是和其他獎在同一時間在挪威的奧斯陸大學的講演廳中舉行。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授獎儀式上接受獎狀、金質獎章和獎金支票,還要在晚宴上作3分鐘的即席演講。1994年,大江健三郎在獲獎后的晚宴上作了題為《暖昧的日本與我》的即席演講。這個演講用持一般的語言表達了他自己的文學之根。每個諾貝爾獎可以由兩個研究領域的人共同獲得,最多可以有3個人共同獲得,不過必須是仍活著的人。圍繞著獲得諾貝爾獎演出了許多人間的悲喜劇。但是從獲獎者被確定時開始到授獎儀式結束,獲獎者即使逝世或無法出席授獎儀式,也不會失去領獎資格。如果超過一年仍不去領獎,就被視為自動放棄或失去獲獎資格。歷史上由于德國納粹的威脅,德國的庫恩、布迪南特、多馬克曾被放棄諾貝爾獎,到戰爭結束后才撤回放棄。至今為止真正放棄諾貝爾獎的只有獲文學獎的帕斯捷爾納克和薩特,還有獲和平獎的黎德壽。可以說,諾貝爾科學獎對有志者來說是夢寐以求的。由于瑞典和挪威的不斷努力,諾貝爾獎已成為世界矚目的權威的國際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