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導學案
在今天的課堂中有些同學點評很具有層次性。劉聰認為宋一鳴在讀“行人、車輛都紛紛避讓,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儀仗隊中”要重讀“都紛紛避讓”和“竟然”因為通過這樣的重讀,可以讀出韓愈官職的高,同時可以體現出賈島思考的認真。在魏世聰和張號雨兩位賽讀之后,徐穎認為張號雨同魏世聰相比較,張號雨有三好:第一好,讀的流利;第二好,正確率多;第三好,能夠讀出感情。雖然這樣的評價有些像大路邊上的評價語言,但是關鍵是它是從一位小學生的口中說出,其清晰地層次正是令人贊嘆,我當然沒有吝嗇我的表揚。
總體感覺今天的預習課存在的問題不少,交流學案后,檢查孩子們讀字詞的時候,有些同學不能正確流利的將文章的字詞讀正確,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在于我們的課前預習做的不夠到位,也就是說,我們的學生沒有能夠走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大門,這也難怪,總是被一些事情阻擋,本想正常的開展一些工作,但是有時的確十分的無奈,正是在這種無奈的情況之下,孩子們也沒有能夠正常的進入課堂教學的正規,沒有能夠將課前預習和預習指導有機的聯系起來,也就是說我們缺少的是一份沉靜。
今天的教學嘗試的是讓同學們通讀課文,沒有整體感知,直接讓同學進行點評,之后是指導朗讀,這樣設計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同學們能夠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通過今天的課堂教學發現孩子們的課前預習并沒有我們想象的好,所以,我們還是應該讓孩子們有一個整體感知的環節,可以嘗試交流學案之后,讓孩子們自由讀課文,之后是指名讀進行朗讀點評,最后是賽讀課文。
自由朗讀,整體感知。這是在交流學案之后的一個環節,“通過自讀自悟,獲得初步感受,并提出不懂得或感興趣的問題(可以是內容的、形式的、寫法的)。這一步很重要,是精讀的準備,也是個性化閱讀的實踐。”(《閱讀教學要處理好十個關系》崔巒)同時,這樣的一個閱讀的過程也是孩子們同文本對話的過程,“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前提,是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崔巒),所以我們在教學中需要讓孩子們對文本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雖然我們在學生的課前預習中已經要求孩子們讀書了,但是,這是一個難以檢查的環節,所以,我們有必要在預習指導課上,對讓孩子們整體感知課文,有些孩子已經讀過課文,我們讓他們再次的讀書會讓他們有更多的感受,鑒于此,我們有必要有一個自由讀書整體感知的過程。同時,在自由朗讀這樣一個環節,我們應該出示一些淺顯的問題,以便于同學們整體把握文章。
指名讀書,互動點評。這個教學環節是不能著急的,如果我們的“自由朗讀,整體感知”環節沒有充分準備,我們學生是不能對其他同學的朗讀進行“品頭論足”的。這個環節中有些課前功課要做充分,我們應該告知我們的學生應該如何對別人的朗讀進行點評,同時,我們教師在同文本對話的過程中,也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如果我們教師沒有做充分的準備,我們就無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我們也就無法被稱為“平等中的首席”了。互動點評中,我們教師要注意篩選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如果放手讓孩子們自由點評,沒有正確的方向引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就不會高,也就是說我們教師應該一位出色的舵手,為這艘船的順利靠岸指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