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流教學反思
《暖流》這篇課文是新增加的,講的是江主席看望南開大學師生員工并和他們親切交談的事,說明了江主席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熱愛,表達了他對青年人的關懷,從中可以看出江主席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領袖風范以及他對古典文學的熱愛。
文章題目“暖流”一詞貫穿全文,“暖流”原來指一種自然現象,顯然文章課題有著全新的深刻的含義。怎樣引導學生憑借語言文字來理解體會“暖流”在文章中的特殊含義,是本課教學的目標,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我想,整堂課的教學應該從課題這個“點”切入。以下我從精讀賞析課文,來談體會:
1.組織學生抓關鍵詞“滿面春風,和藹,拍著,興致勃勃,抑揚頓挫,高興,滿意”等詞語,朗讀體會江主席的平易近人又沉穩持重的領導風范。
2.江主席與同學們的親切對話部分,則是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理解對話的內容,同時看圖想象對話時的人物神態動作,從而真切地體會江主席對青年一代的關懷。以及從背誦古詩文,學生可以了解江主席對古典文學的熱愛。
最后結合兩部分的朗讀體會,引導學生再一次深入體會:此時此刻,南開大學的師生們心中的感受———激動,興奮,喜悅,佩服……所有的感受,所有的情緒,融合在一起,就象一股暖流,溫暖了大家的心!這里需要老師做輕微點撥,用一個生動的比喻,就給予課題“暖流”更深層的理解。
《暖流》這篇課文,通過找準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學生們能夠深切感受到江主席平易近人,關懷青年,以及他對古典文學的熱愛。從而也能夠充分體會課題“暖流”的特殊含義,教學重難點也在學生朗讀,理解的基礎上,一層一層地,循序漸進地得以突破。感悟心語:寒冬時節,日理萬機的江主席來到了南開大學,來到了學子們的中間。江主席是那么平易近人,是那樣和藹可親,讓南開大學的師生們和他的心貼得那么近。江主席言傳身教,要求同學們學好祖國文化,更讓大家心潮澎湃,因而一股股暖流在他們心中涌動。我們也應該牢牢記住江主席的囑托,多讀書,讀好書,讓好書滋潤我們的心靈,陪伴我們成長。同時作為語文老師,更應多讀書,在傳承中國文化的同時,做好自己,扎實語文基本功。
暖流教學反思
今天教授了《暖流》一課,感受頗多,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課文概括能力低。
抓不住故事的重點,抓不住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或是精神。
二、課文脈絡不清晰。
在對課文分段時,竟有六七種分法。
開頭的分法:
分法一:第1、2、3自然段為第一段:江主席還沒有和王輝交談。
分法二:第1、2自然段為第一段:寫了江主席還沒到來。
中間的分法:
第2、3自然段為一部分,寫江主席來之前;第4、5自然段為一部分,寫江主席和王輝交談,第6自然段為一部分寫江主席走了又回來了。
有這么繁亂的分法,我是既高興又慚愧,高興的是孩子們開始學會思考了,雖然想法很單純,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慚愧的是在以前的教學中忽視了這一部分的教學,學生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我打算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花費一些時間乘同學們的興致之風做個專題訓練。
三、課堂效率低
課堂上學生對課文的分析雜亂無章。而且面面俱到,抓的詞太多;粜iL一語中的指出了課堂效率低這一點,這也是一直以來令我頭疼的地方,總覺得學生在交流時積極性高,而且每個詞語都能說出自己的感想,總是不忍心打斷他們,時間就這樣溜走了,我還總抱怨時間不夠用,學生沒有說盡興,課文也沒有處理完。自進行生本教學以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為什么聽別人的課,課堂總是緊湊的、有條不紊的進行,而且能完成教學任務。聽了霍校長的談話,一語驚醒夢中人:作者既然寫了這篇文章,那么字里行間肯定都能體現文章的主題。是啊,我最大的失誤就是忽略了這一點,總是不能很好的取舍,導致課堂變成了推車式。究其根源是因為我在備課時沒有充分挖掘教材,抓不住重點,或是理解的不透徹,以至于學生在課堂上回答時不能及時的做總結性評語,以深化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