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別解讀
文本解讀:跨越時空的感悟
“多情自古傷離別”,離別如香而澀的酒,醇香的是友誼,苦澀的是離愁!饵S鶴樓送別》這篇課文以"文包詩"的形式,再現了李白與孟浩然那場載入史冊的離別,還原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詩"是"文"之源,"文"是"詩"之流,"詩"與"文"渾然一體,相映成趣。但因時空阻隔,學生對李孟二人間的這份離別,無法感同身受。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引領學生穿越"時空隧道",身臨其境般地感受"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本課是一篇培養學生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教學策略:將"離別"貫穿始終。
教學拓展:送別詩文的歸類賞析。
教材解讀(二):
第九冊第25課《黃鶴樓送別》是一篇優美的敘事散文與李白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完美結合。
開篇第一小節交待了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暮春三月”暗合“煙花三月”“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環境描寫,為故事展示了一個美好的背景,首先把讀者還到了一個讀音的境地,“餞行”又故事帶來了一點點憂傷。
第二小節。“黃鶴樓俯臨長江,飛檐凌空。”簡單介紹了黃鶴樓及其地理位置,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提供了條件。這一小節的內容是臨別的前奏,“一會兒”,“一會兒”只是作者內心的臆測,但在我們看來并不顯雕琢之感,緣自于作者對臨別之人內心的真實把握,一個“藏”字把臨別的真實心理淋漓盡致地突顯現來,真是“此時無事勝有聲。”
第三小節,“話別”是全文的重點所在,也是整首詩的情意所在。從李白那飽含深情的話語中,我們知道:
(1)孟浩然的為人,人品與詩篇都是讓李白所敬重;
(2)李白與孟浩然的關系非同一般,既是好友,又是兄弟,還是師徒;
(3)兩人前途的迷茫,“不知何日才能再見面。”這么好的知己,酒逢知己千杯少,此時此刻,卻將濃濃的情于一句簡煉的話語中,真是一語值千金。再看孟浩然也是性情中人,看他的動作,“一飲而盡”,李白的盛情怎能推卻。此時的孟也有訴不完的離別情,但此時此地,黃鶴樓,王勃,自然而然想到他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深深地離別語夾著濃濃的關懷,寬慰之情通過兩個的動作,語言,充分展示出來,黃鶴樓上散發著離愁別緒。文章雖然簡煉卻不失真情,讓人也不盡融入其中。
第三小節。有情人終于離別,此時江邊一景一物都似在訴說離別意,“楊柳依依,沙鷗點點,藍天,春水,對詩句的最好介紹,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對環境襯托人物心境的把握力度。
最后順其自然,水到渠成引出詩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整個故事如流水一般順暢自然,情意綿綿,毫無粉飾之意。
如果把它作為一篇美文,與古詩一塊進行反復賞讀、吟誦、玩味,不但能拓寬、深化對古詩意境的領悟,提高古詩鑒賞能力,同時可以從短文中學習語言、增強語感,提高理解與表達能力,這就收到了讀文學詩的雙重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