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別解讀
怎樣讓學生較為快捷、有效、集中地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的深情厚誼。我一步步地縮小、再縮小,從全文落到小節,冉從小節落到句子,再從句子落到詞語,留下了四個詞:“餞行”“依依”“佇立”和“凝視”。
“餞行”,出現在課文的第一小節。它的近義詞是“送行”,與“送行”的不同之處在于:“餞行”是擺了酒席相送。李白又是在哪里擺酒席相送呢?——黃鶴樓。黃鶴樓位于湖北武漢,與湖南岳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中國三大名樓”。它是怎樣的呢?盡管課文只寫了一句話,“黃鶴樓俯臨長江,飛檐凌空”,卻也足以看出它的氣勢。李白送孟浩然,不是一般的“送”,而是擺了酒席相“送”,不是在一般的地方擺酒席,而是在最著名、最豪華的酒樓里相“送”,這就是題目“黃鶴樓送別”的“送”。
“依依”出現在課文的第二節和第四節。第二節出現在“依依惜別”這個成語里。“惜別”的意思是“舍不得分別”。“依依”是什么意思?學生大都不知道。《現代漢語詞典》上的注解:1.舍不得分別;2.楊柳樹隨風擺動的樣子。顯然,此處的“依依”是第一個意思。“惜別”已經表示“舍不得分別”了,“惜別之情”已經夠通順了,作者覺得不夠,還要加一個“依依”,再來一個“舍不得分別”,這是怎樣的“別”啊?這就是“黃鶴樓送別”的“別”。
“依依”還出現在第四小節的“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一句中,這里的“依依”又是什么意思?學生初看,一口咬定第二種,即“楊柳樹隨風擺動的樣子”。不妨讓學生再吟詠一番,提示:此時此刻,在李白和孟浩然的眼里,“依依”的楊柳,僅僅是“楊柳樹隨風擺動”的感覺嗎?學生自然豁然明白,這個“依依”既有“楊柳隨風擺動的樣子”的意思,也包含著“舍不得分別”的意思,仿佛楊柳也在為友人的分別而“依依”。這就是一語雙關,這就是借景抒情,這就是語言運用的精妙。
“佇立”和“凝視”都出現在第四小節。“佇立”的近義詞是“站立”,是“長時間的站立”的意思。李白站了多長時間呢?直到孟浩然的船走了,看不見了,還“佇立”著。古時候的船,靠人劃,靠風吹,速度慢,長江又很開闊的,能看得老遠。李白一直站著,站著,直到船的影子都看不見,他還站著、站著,看著、看著,用目光來送友人。這就是“黃鶴樓送別”的“送”。
“凝視”,意思是專注地看。李白看什么?先是看孟浩然,再是看孟浩然的船。孟浩然的人和船都不見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了,他還在看,還在凝視,凝視著“滾滾江水”。不妨讓李白轉過身來,讓他“凝視”的目光對著你,你會看到他的眼里滿是離別情,留戀,惆悵,不舍,失落,空虛……這是一種怎樣的別啊?這就是“黃鶴樓送別”的“別”。李白佇立著,“凝視”著,一動也不動,可是他的內心,一定像滾滾的長江水,波翻濤涌,情不自禁,于是有了一筆揮就的、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