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教學雜談
【江蘇省金壇市河頭中心小學 周偉紅】
〖讓“自主學習”返樸歸真·敢“放”巧“扶”是自主學習的關鍵·大膽地“放”〗
“放”就是充分給學生以自主權,最大限度地在時間上、空間上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機會。課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憑借舊知探索新知,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去摸索學習方法,找到適合自己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讓學生去發現問題,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更努力地學。讓學生親自體驗解決問題獲得成功之后的無限樂趣,激活自身學習的潛能。
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去讀:朗朗地讀、默讀、品讀、美讀、誦讀……放手讓學生去說:說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說讀書后的體會、感受,說如何學懂一篇文章,解決一個問題的辦法,說一個詞,說一句話,說一段文……放手讓學生去寫:寫對文章空白之處的理解,寫對人物的評價,寫對故事情節的推想……在“放”中讓學生從容地進行字詞句段篇的品味、賞析,在“放”中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思的訓練。
如《白楊》一課的教學中,通過讀書聯系上下文理解“高大挺秀”這個詞,通過讀書理解白楊的形象及品質,通過評讀活動能有感情地讀好重點語段,以至熟讀成誦。在朗讀活動中,學生成了真正的教學主角。通過這樣有層次的讀,使學生進入文章特定的意境,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及作者的情感,最終化為自身的語言積累,既調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閱讀,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語文能力。
只有大膽地“放”,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去練;只有大膽地“放”,才能讓不同的學生都有可能得到最好的發展;只有大膽地“放”,學生才可能帶著教材走向老師,或帶著對教材的理解,帶著學習成果,帶著學習方法,自信地向老師展示自己的成功,或帶著學習中的問題,主動地得到老師更有針對性的幫扶。更重要的是,大膽地“放”才能喚醒學生沉睡的自主意識,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為主體”真正得到落實。
【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教育科研中心 陳 潔】
〖 改革課堂結構 提高閱讀效率·要使課堂教學的結構,顯示出發展的層次性·課時之間的層次性,往往體現在各課時的教學要求不盡相同〗
圍繞著教學目標形成的課堂教學結構,應顯示出其過程動態發展的層次性,避免平面化。這里所謂的層次性,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課時與課時之間的層次性;二是一課時環節與環節之間的層次性 。
像《白楊》一課的教學,第一課時就只要求學生在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白楊樹的特點,在其心中樹立起白楊樹的高大形象。第二課時則要領悟出爸爸的心,也就是要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我們在教學中,比較多的是遵循學生的閱讀心理與認知規律,沿著“初探──深究──運用”這樣一條軌跡來發展的。初探階段,重在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深究階段,進一步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涵,得到情的感染,理的啟迪;運用階段,是為某一知識的掌握、鞏固并轉化成能力而做出的形成性訓練,并且通過訓練,深化原來的認識。當然,這是就一般方法而言,在一定情況下,完全可以有相應的變通。甚至在一課中柔和了這三個階段性的要求。
【廣東省汕頭市南方小學 謝淑如】
〖淺談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激發大膽想象,培養創造性的思維·抓準教材提供的“機遇”作為想象的發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