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教學雜談
陶行知曾經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睂W貴在疑,思起于疑。牛頓看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他思考:蘋果只往地上掉,為什么不往天上飛?這決不是別人給了他指點了方法的,而是質疑習慣的結果。所以在我的語文課堂上,學生完全是學習的主體,在尊重學生的個性、情感差異的基礎上,首先我十分注重鼓勵學生發問,誠懇的歡迎每一個學生提出問題 ;其次是加強語文多種方式的讀書活動。學生在讀書時,大都是展開想象的翅膀,浮想聯翩,形象迭出,恰如有道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讀中,廣泛訓練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再次就是給予質疑的機會。
例如在教學《白楊》一文時,我先指導學生預習,然后放膽讓學生質疑,他們在預習的過程中提出了下列的問題:⑴ 白楊生長在哪里?⑵ 白楊有什么特點?⑶ 作者并沒有全篇寫白楊的功用,而是一家人的對話,其目的是什么?不難看出,這三個問題的質疑即是文章的核心又是關鍵,正好為引導學生突破重、難點做好鋪墊,學生提出問題后,我主要通過激勵手段,誘導學生閱讀課文,并進行思考,議論、探究等方法解決了這些問題。培養自己發現問題的能力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特別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
【云南省楚雄市祿豐縣城南小學 張正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找準語文教學的切入點,有效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自主收集,開闊視野〗
社會的發展要求每個社會成員具有更高的主動性與更高的獨立思考水平,在知識經濟的發展中知識已成為第一生產力,個體的發展也必須在終身教育下考慮,要求更為主動。高效的學習來發展自我,以適應時代的需求和挑戰。信息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須具有很強的信息獲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先教給學生在圖書室、圖書館及網上閱讀的方法,并親身帶著學生去實踐。初步學會搜集信息的方法。然后,每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我都會解放孩子的手腳,讓他們自主的、多渠道的去搜集。校圖書室里去閱讀摘抄;自己的課外書上閱讀查詢,登上網絡搜集積累……
例如學習《白楊》一課,我要求學生依據個人興趣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搜集內容,形成不同的搜集小組:⑴ 關于新疆過去的文字資料及圖片。⑵ 關于新疆現在的文字資料及圖片。⑶ 關于新疆建設者的資料。對如此自主開放的作業,學生興趣盎然,都積極主動的行動起來,幾天以后,上千字的文字資料、幾十張的圖片帶到了課堂,內容廣泛、圖片新穎……面對自己的勞動成果,學生們各個洋洋得意,都有一種成就感,對此,我也大加表揚他們,孩子們更加開心得不得了。每篇課文都這樣堅持搜集,可多可少,只要孩子們主動搜集,就會得到老師的贊揚。天長地久,孩子們已經養成了收集資料的習慣。這樣一來,不僅培養了收集資料的習慣,而且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找準語文教學的切入點,有效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展示觀點、深入認識〗
通過自主收集、引導篩選后,學生的信息,則變得有條理。這時,再讓學生將信息資料與課文內容結合起來細細閱讀。學生對課文的認識定會有所加深,真正達到課內外結合,以課內帶課外,以課外促課內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展示自己的認識和觀點,通過不同觀點的相互補充,完善,加深了對課文主題的認識,是信息資料深度加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