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教學雜談
例如,在教學《白楊》一文時,我讓同學們交流一下自己初讀課文的感受。這其中,有同學說:“白楊高大挺直,我很喜歡它。”有同學說:“爸爸在借白楊樹表白自己的心,我認為他是在說明自己要做一個像白楊一樣的人。”還有同學說:“我原來不喜歡白楊樹,因為它在春天總是掉楊絮,可讀了這篇課文,我不僅喜歡白楊樹,而且佩服它。”這些學生說的多好呀!我馬上接上去問:“你為什么要佩服它呢?你佩服它什么呢?”我就從這里入手開始了對課文的進一步閱讀,一改往日按部就班的教學方法。因為我找到了學習本課的最佳切入點,所以,這篇課文的教學效果很好。
【北京市朝陽區勁松第四小學 鄭秋玲】
〖用課堂中的及時評價喚醒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同伴互助 在課例探討中前行〗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把自己和集體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在教研組的反復聽課、評課以及研討中,我對課堂中的及時評價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即:課堂中我們在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讓學生敢說、樂說的同時,更應關注學生人文素養的發展,采用更多的導向性評價語言,來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白楊》時,我問學生:“請大家仔細觀察畫面,說說自己眼中的白楊。”很多學生都說白楊的樹型優美,高大挺秀。這時一個學生說:“白楊一定在埋怨老天爺不公,把它安排在這樣一個鬼地方。它哭得臉色 (樹干)發白,愁得臉上布滿了深深淺淺的皺紋。”聽了這個學生的發言,我立刻彎下腰,撫摸著這個孩子的頭說:“你觀察得真仔細,一下子就抓住了白楊的樹干白、有裂溝這個特點。但是你看,現在這棵白楊樹已經不哭了,它已經認識到埋怨、哭泣是于事無補的,甚至會成為風沙嘲笑的對象!瞧!它勇敢地抬起了頭,伸直了手臂,與兄弟們一起搏擊風沙,守衛邊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沒有誰規定對“白楊家族”的評價必須是眾口一詞,但這位孩子的回答顯然沖淡了課堂的主題,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語文課程的重要維度相悖。日常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學生認識有偏頗的情況。由于孩子們的認識水平有限,再加上每個學生的生活經歷、家庭背景不同,出現上面的認識也是很正常的。這時候,課堂及時評價還停留在表揚、鼓勵的層面上是不行的。此時,教師及時的課堂導向性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要實施有效的課堂及時評價,教師就要有睿智的思想和敏銳的目光,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結果看過程,從過程分析中歸納思維的規律和方法。評價中我們尊重學生的多元理解和獨特感受,以激勵性的評價語言,營造寬松、和諧、富于人文氣息的課堂氛圍。但是當學生的獨特體驗、多元表達與時代和民族提倡、推崇的主流價值觀發生矛盾時,我們更應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或啟發爭論,或進行富有說服力的耐心引導。促成師生思想自由地交匯、碰撞、升華,最終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東縣右礦小學 凌桂新】
〖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教會質疑,激活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決定素質教育的成敗,因此要求老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創新意識。尊重學生主體,讓學生自主地支配自己的學習只是培養學生創新性學習語文的前提和基礎。讓學生學會創新性學習語文首先應該幫助學生學會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