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實錄(精選4篇)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實錄 篇1
師: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5月12日。在三年前的今天我們的四川汶川發生了里氏8.0級的地震。很多同胞不幸遇難,全國各地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救援捐助活動,我想問問同學們,當時才上二年級吧?你們還那么小,你都做了些什么?
生1:我給四川遇難的同胞捐錢。
生2:捐一些自己的書包、書本。
生3:捐自己的衣服。
師:因為我們現在實力有限,我們只能捐我們穿小了的衣服送給災區的小弟弟小妹妹們,當時你的心情怎樣?當你送出這份祝福的時候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我覺得我很自豪。
師:為什么而自豪?
生:因為我當時捐了自己的100塊零花錢,我覺得我做的是對的。
師:這一百塊錢能幫助災區很多的小朋友,他們可能得到了一瓶礦泉水,可能得到了一塊面包,所以你覺得自豪又幸福。
。ò鍟n題)
師:今天,來自東營的王老師來給大家上一節課,齊讀一遍。
。R讀課題: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師:課前同學們自學了課文,并且填寫了自主學習記錄本。在查看三個同學的自主學習記錄本的時候,老師發現有兩個生字出錯比較多,一個是“顧不上”的顧,另一個是“妻子”的妻。請同學們伸出右手的食指跟老師一塊寫這兩個字。(老師在黑板上示范)顧字注意最后一筆是個點,妻子的妻字,橫多距離要相等,一豎正中不出頭,撇點撇橫女字底,最后一橫要拉長。這個字才會穩當,現在就請同學們照著老師的樣子在自己的記錄本上,在課堂收獲那一欄里一個字只寫一個,寫完坐好。注意寫字姿勢。
師:生字會寫了,通過自學,你知道了那個或那幾個詞語的意思?
生:姹紫嫣紅,姹紫嫣紅形容各種花朵嬌艷美麗。姹:美麗;嫣:美好,鮮艷。
師:很好,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上網查的。
師:在我平時教學中,我會讓我們班的學生每人備一本現代漢語詞典,不會的詞語就要查。
(課件中展示詞語:姹紫嫣紅)
師:姹紫嫣紅,有紫的,有紅的,表示顏色很多。那為什么要在紫的前面加姹,要在紅的前面加嫣呢?姹是什么意思?嫣是什么意思?
生:姹:美麗;嫣:鮮艷。
師:姹紫嫣紅的意思就是說,不但顏色多,而且這些顏色非常的美麗,非常的鮮艷、嬌嫩?催@里。
。ㄕ故緢D片,各種花朵)
師:以后再遇到這一類型的詞語,我們可以用這種突破關鍵字的方法來理解詞語。
在課前,我們除了學習了生字還熟讀了課文,讀了幾遍?如果用心讀,一遍就會有一遍的效果,我請三個同學來讀課文,這篇課文有九個自然段,我只請三個同學起來讀。第一個同學前三個自然段,站起來的同學在讀的過程中,其他同學請你認真看,用心思考,你先前提出的不理解的地方,聽了他的朗讀是否有了新的認識呢?
(學生讀課文)
師:聲音像百靈鳥一樣好聽,但讀書的時候不一定聲音高昂就是好的。這里出現一個詞“镢頭”,你見過么?沒見過?我想大家也沒見過,都是在城市里成長的孩子很少干農活(展示镢頭的圖片)。文中說高爾基的兒子多大年紀?
生:10歲。
師:你現在多大?
生:12歲。
師:10歲的年紀正是挨打愛鬧的年紀啊,再說了,高爾基的兒子書上說了,個頭并不高,還沒镢頭高,可是他做了一件出乎大家意料的事。他見了爸爸沒有黏著爸爸,他干什么去了?
生:忙著去種花草。
師:誰來讀第三第四自然段?
。ㄖ该髯x第三第四自然段)
師:看著第五段的一句話,看誰能最先找到。
(老師示范讀課文: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瞧,那些盛開的花朵多像兒子紅撲撲的臉龐啊。
師:你能這樣讀么?你們讀一讀這句話。
。ㄖ该髯x最后4個自然段)
師:同學們看7、8、9這三個自認段,這三段是連續引用高爾基的信,所以引號的用法跟以往不同,你看第七段和第八段只有前引號,沒有后引號,只在最后一段結束后才用到后引號,這是引號的一種用法,咱們在自己的習作中也可以這樣用。
師:課前翻看了同學們的自習記錄卡,一共四十個同學,老師發現有三十一個同學對課文中一句話提出了疑問。那一句話?
。▽W生齊讀:給’,永遠比‘拿’愉快)(老師板書這句話)
師:這個給個拿都帶著雙引號,他們到底是什么意思?按我們的說法應該是索取更愉快啊,這里為什么是給比拿更愉快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文中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誰給我誰?
生:高爾基的兒子給我高爾基
師:給了什么?
生:鮮花
師:對,鮮花,兒子的鮮花很美,哪一個自然段寫了鮮花很美?
。ㄗ杂勺x第四段)
。ㄖ该x第四段)
師:你在讀書的時候一直是很陶醉的樣子,我相信,會讀書的孩子,會想象的孩子,在讀的過程中眼前都會浮現一個畫面,就像放電影似的。
(老師播放音樂,示范讀第四段)
師: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生1:很多花,還有飛在花叢中的蜜蜂
師:多美的景象,你想到了什么?
生2:高爾基看著花圃里花,心里非常高興
師:你聞到了什么?
生3:我仿佛聞到了陣陣的花香。
師:讓我們一起再齊讀這句話。
(齊讀課文)
師:所有的東西只有記住了,才會為我所用,請同學們試著背誦這一段。
(老師開頭,學生背誦)
師:看到這么美的景象,你的心情是這樣的?
生1:激動
生2:開心
生3:愉快
師:那高爾基呢?他在看了這樣的景象是心情是怎樣的?到文中去找。
生: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師:同學們可能不知道,高爾基是因為肺病到意大利療養的,你想想,當他面對著鮮花,欣賞著美景的時候他的心情該是多么舒暢。∵@對他的病情好轉是多么有益啊!現在我想問問同學們,高爾基的兒子給予高爾基的僅僅是鮮花和美景么?還有什么?
生:祝愿和祝福
生:對父親的愛
生:對高爾基心靈的安慰
生: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師:給予別人,兒子內心感到非常的愉快。高爾基的兒子遠在蘇聯,他想到自己的父親正在欣賞著他中的花他的心里會怎么樣?
生:愉快
師:那反過來老師又要問,僅僅是兒子給了高爾基么?高爾基又給我兒子什么?
生:一封信
。úシ乓魳,同學們齊讀高爾基信的內容)
師:假設現在,我就是高爾基。同學們就是高爾基的兒子,我給你們寫了一封信,我來念,你們聽,聽后你們一定會有感悟。
(老師示范讀)
師:老師在讀這封信的時候發現,短短的一封信兩次提到了“美好的東西”
第一個美好的東西指的是什么?鮮花。那第二次美好的東西還僅僅指的是鮮花么?讀一讀,指的是什么呢?有可能是?
生:奉獻
師:具體來說,它有肯能個是別人跌倒是你扶起別人的一雙手,還有可能是?
生:對別人的關愛和關懷
師:有可能是別人失落時你給他的無窮的鼓勵,還有可能是?
生:給別人的安慰
師:還有可能是,它不僅是精神的 也可以是什么/
生:實際的行動,比如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還有可能是資助貧困災區的一床棉被
師:這些都是、
生:美好的東西
師:對啊,讓我們再一次齊讀這一部分
。R讀課文)
師:把文中的你換成我們,再讀一遍
。R讀課文)
師:現在再來看高爾基給兒子的僅僅是一封信么?透過這封信,他還給兒子什么?
生:一個道理
生:愛心
生:做人的準則
生:不可缺失的美好的品質
師:把你的收獲寫在課堂收獲欄里
。▽W生寫收獲)
師:可能同學們想問了,高爾基怎么會有如此深刻的感悟呢?來看這里
(課件展示高爾基的資料)
師:高爾基是偉大的文學家作家,他寫了很多有名的作品,像《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母親》在中國,再沒有第二個人外國作者像瑪克西姆·高爾基一樣帶給中國讀者如此深遠的影響,他給人們奉獻了如此高尚的精神食糧,他帶給了全世界無數人們快樂、勇氣和力量,盡管他積勞成疾在意大利修養,但是他依然感到他的內心是那么的、
生:愉快!
師:所以,他也要自己的兒子感受到、
生:‘給’,永遠比‘拿’愉快……
師:高爾基的兒子收到這封信后非常的激動,他把這封信反復的讀了很多遍,并給父親寫了一封回信,看著自主學習記錄本反面。同學們,把你今天上課感悟到的,想說的,想寫的全都寫到里面,代高爾基的兒子完成這封回信
。▽W生寫回信,播放音樂)
師:找四個同學起來讀一讀。三分文章七分讀,寫的再好,讀的不好別人也感受不到。
。ㄋ膫同學起來讀回信)
師總結: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我也在座的各位同學能夠記住這句話,記住這個道理,然后,咱們也去做這樣的人。下課。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實錄 篇2
設計理念:
一個人的道德認識是在平時的言行中、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不斷形成和發展的,為了讓語文教育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新課程呼喚語文教師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好語文課程資源為祖國培養人格健全的新一代接班人。
蘇教版第七冊21課《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是一篇圍繞“愛”字組織材料、表達主題、語言清新、語意深刻的文質兼美的作品。課文通過蘇聯文學巨匠高爾基在意大利的喀普里島上休養時,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生的“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寫法上由淺入深、寓理于事。讀起這篇文章上來,能深切感受到這篇文章中的深刻的人文內涵。因此教學設計時我抓住文章的經典之處引導學生去感悟體會做人的真諦,如從兒子身上學到愛,從高爾基的信中去體悟愛的內涵。我把重點放在了品味信的內涵上。尤其是最后一句:“給”永遠比“拿”愉快,在引導學生理解之后又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去談。這樣學生在讀文、品文之后很自然的受到人格熏陶。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6——9節。
2、通過朗讀領悟,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學方法:本文教學時我采用最樸實、最簡單的“朗讀”和“感悟”的方法來教學本課,希望能使語文教學反樸歸真。
教學實錄:
一、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復習提問:回憶課文內容說說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之間感情怎么樣?(提示可以用字詞來概括。)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愛”。
(一)由“愛”切入引導學生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找畫體現父子情深的語句,請仔細的讀,用心的想,看你體會到了什么?可以寫一下自己的感受。
2、學生邊讀邊寫感受。(提示:讀書有問題有想法時可以和同學交流一下,這樣你能從別人的發言內中得到啟發。)
3、全班交流。師相機引導
第二節:“探望”一詞,很有深意,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從探望一詞我看出了兒子思念父親。”
生:“我覺得兒子對父親有著深深的愛不然他就不會趕到島上去看望父親了。”
……
第三節:你對哪些詞體會的較深刻?
生找到“只有……還……”、“顧不上”、“一直”、“各種各樣”等詞。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體會重點詞語。
師;“誰能談一談你獨特的理解?”
生:“從這幾個詞語中更能看出兒子深愛著父親。”
生:“讀了這些詞語我仿佛看見了高爾基的兒子為了讓父親能欣賞到美麗的鮮花而忙碌的身影。”
……
指導學生讀好這兩段文字。
4、高爾基的兒子就要告別爸爸媽媽回蘇聯了他望著滿院的親自栽種的花草,幸福的笑了,他仿佛看見……引導學生練習說話。
5、學習“春景圖”以讀代講。自由讀一讀老師要看到你那燦爛的笑容、婀娜的舞姿、還有搖頭晃腦的樣子……
生自由練習朗讀——指名讀——試著練習背誦。
第五節還從哪些語句看出他們父子情深?(引導學生練說)
高爾基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理會想些什么?(自由練說——指名說)
6、整體朗讀第2——6節體會子愛父、父思子。(自由練讀——指名讀——及時評議)
。ǘ⿲W習6——9節
繼續交流:從寫信教子中能體會出高爾基愛關心他的兒子。
1、高爾基的信,把自己讀后感受深刻的句子畫下來,細心的說一說,想一想,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生邊讀邊畫。
3、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
出示:a、我的兒子在島上種下了最美好的東西——鮮花
你有何問題?(生質疑,學生解答)
b.“要是你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留給別人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該是多么愉快呀!”
引導理解:這里“美好的東西”是指什么?
生:“我覺得這里美好的東西是指一種關愛,高爾基希望他的兒子在何時何地都能去關愛自己周圍的人。”
生:“我覺得這里的美好的東西是指一種幫助。”
生:“我覺得高而基是想讓兒子能夠學會奉獻。”
……
小結:同學門說的太好了,高爾基將這種愛推而廣之,是它更博大更廣泛。美好的東西已經不再僅僅是鮮花,它還指對別人對社會的奉獻、幫助、付出、以及對人的關愛。”
c.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你讀懂了什么?從中體會到了什么?(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來談一談)
生:“我覺得這里的‘給’實際上就是一種付出,而‘拿’則是向別人索取。”
生:“我覺得高爾基這位偉大的作家實際上是在教育我們要做一個樂于付出的人。”
生:“我曾經幫助一位老大爺推車,老大爺連聲感謝我,我覺得自己特別高興;能幫助別人也是無比快樂的。”
生:“我的理解是高爾基對他的寄予很大的希望他希望兒子能夠做一個樂于幫助別人,有益于社會,樂于奉獻的人。”
生:“這不光是在教育他的兒子也是在教育我們。”
……
小結:“同學們已經讀這位偉大作家的信就讓我們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讀一讀這封信,仔細的聆聽他的諄諄教導。”
。ň氉x課文,指名讀隨時評議)
三、拓展練習。
想象高爾基的兒子收到來自遠方父親的信,神情、心情會怎樣?讀了父親的信又會有什么感受?請你帶高爾基的兒子給高爾基寫一封信。
1、展開想象進行練習
2、嘗試寫信
3、指名讀習作、聽、評。
四、總結全文:
讓“給”永遠“拿”愉快這句名言伴隨著你走到學校、家庭、社會的每一處,伴你一生健康成長。心動不如行動我們的父母無私奉獻多年,從不以“拿”為借口要求回報你是否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親身體驗一下“給”的快樂。相信你們一定會用行動證明自己是一個樂于付出的人。
五、作業設計:
1、搜集關于“給”永遠比“拿”愉快方面的名言。
把這種行為帶到學校、家庭、社會做一件使自己快樂別人也受益的事。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實錄 篇3
師:請大家找找課文哪幾自然段寫的是信的內容?
生:7、8、9自然段。(屏示這三自然段文字)
師:這些內容意思比較深,不容易懂,大家一起來想想弄懂它的辦法,好不好?
生:我們可以多讀幾遍,認認真真地思考。
生:我們可以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生:我們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
生:我們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來理解。
師:同學們想的辦法都很好,那么下面就先請大家獨立思考,認真讀,仔細想:你讀明白了什么?
生:(充分自由讀,認真思考,仔細圈畫)
師:下面我們分四人小組,把你讀明白的告訴同學,討論討論是不是這樣。
生:(四人小組討論)
師:下面,我們來交流交流,看誰讀懂的多。
[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讓學生自己來想辦法弄懂這一段,并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等方式,盡量讓他們自己弄懂,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樣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采用了“看誰讀懂的多”這樣的說法來激勵學生交流,符合小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生:我讀明白了,信中,高爾基告訴兒子,他在島上留下了美好的東西,這就是鮮花。
師:你是從哪里讀明白的?
生:第七自然段。(生讀)這里的破折號就告訴我們,這美好的東西就是鮮花。
師:多會讀書啊,連標點符號也沒放過!
[評:適時的肯定,也是讀書方法的指導。]
生:我讀明白了,信中,高爾基告訴兒子,如果他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他的生活就會非常愉快。
師:好的!你是從哪里讀明白的?
生:第8自然段。
師:你能通過朗讀把你理解的意思表達出來嗎?
生:(讀)
師:這里,高爾基是不是希望兒子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都要給別人種鮮花?
生:(笑,搖頭)
師:那么你們認為還可以在什么情況下留給別人哪些美好的東西呢?
生:(一時語塞)
師:老師倒有這樣一次經歷:有一次,我班上的一位同學生病了,我特意去醫院看望他,祝他早日康復,當時,這位小朋友很感動。望著他那感激的目光,我很高興,因為我在他最需要關心的時候,給了他鼓勵。
你們也給過別人美好的東西嗎?
生:有一次,我看到一個小朋友不敢過馬路,我就攙著他一起過。我給了他幫助,感到很高興!
生:我給貧困學生捐款。讓他們也能像我們一樣上學,我也感到很高興!
生:今天,我的同桌沒帶鋼筆,我借給他用。我幫助同學解決了困難,我也很高興!
生:……(略)
師:真好!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話,一次無私的幫助,甚至一個安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誠的付出,都是在給別人留下美好的東西,都會讓我們感到別人是多么需要我們!因此,課文這么說——(引讀)
生:(讀8、9自然段)
師:(出示兩句話:
“給”永遠比“拿”愉快。
“給”,永遠比“拿”愉快。)
請大家讀讀這兩句話,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生:我覺得第二句更能表現出“給”比“拿”愉快。
生:我覺得第二句強調了“給”。
師:大家體會得真好!“給”后面停頓一下,更能強調“給”的重要,更能表現出“給”比“拿”愉快。
請再讀讀這句話。
師:你們知道這里的“給”就是給什么?
生:就是給別人美好的東西。
生:就是給別人幫助,給別人關心。
生:就是真誠的奉獻!
生:……
師:請你把你的理解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吧!
生:(讀)
師:高爾基的信,大家理解得真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在讓我們一起完整地來讀一讀,相信我們的理解會深。
生:(齊讀7、8、9自然段)
[評:理解體會高爾基的信,是教學這篇課文的重點。然而,由于其中包含了一個非常深奧的哲理——“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就成了學生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遵循小學生形象思維優于抽象的、理性的思維的規律,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的、身邊熟悉的事情來理解“美好的東西”、“‘給’,永遠比‘拿’愉快”等,使抽象的事理變得形象、生動,易于接受;同時考慮到漢語言文字的特點,采用了讀中感悟、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來把握語言文字的內涵。這樣較好地落實了《標準》所要求的“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的教學建議。]
師:讀了這封信,如果你是高爾基的兒子,給爸爸回信時會說些什么呢?
生:爸爸,我會記住你的話,以后不管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都要給別人留下美好的東西。
生:爸爸,感謝你對我的關心,你讓我知道了一個道理——“給”,永遠比“拿”愉快。
生:……(略)
師:課后,請同學們代高爾基的兒子給爸爸回一封信,談談你的感受和想法。
[評:《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代高爾基的兒子給爸爸回信,能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實錄 篇4
師:同學們已經預習了,下面請大家把課文讀一遍。(生自由讀,師巡視)
師:再讀一遍,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生再讀,師巡視)
師:兩遍了吧,再讀。(生繼續讀,師巡視)
師:很棒,讀書很投入,很專心,讀了三遍,你認識了哪些字?
生1:我認識了“镢”。 生2:我認識了“嫣”。 生3:我認識了“妻”。
師:拿著書,把它寫在黑板上。(讓三名學生分別板書)
師:把書蓋起來,你記住了哪些詞語?考考你的記憶力。
生依次說出了:姹紫嫣紅、镢頭、紅撲撲、彩霞、臉龐、栽種、蜜蜂(師讓學生拿著書一一板書,并強調“蜜蜂”不用寫,因為這個詞簡單,大家早就知道了)
師:你看,這就是收獲,讀了三遍課文,認識了這些生字,還有詞。(師邊說邊指著黑板上的字、詞)來,我們讀讀這些字。(生讀字)
師:镢,還能組什么詞,誰知道是什么意思?
生:耙子。
師:記住了才是自己的,記生字,記詞語,記得越多越好。
師:姹紫嫣紅是什么意思?猜錯了表揚,(邊說邊豎起一個大拇指)猜對了也表揚。(豎兩個大拇指)
生:形容很鮮艷。
師:什么很鮮艷? 生1:形容花很鮮艷。 生2:形容花顏色很多。
師:姹和嫣有區別嗎?老師認真查了詞語大字典。姹:鮮嫩。嫣:剛開的花。鮮嫩的,剛開的花,明白嗎?接著讀
師:臉龐的“龐”可以換什么詞?
生:臉頰。
師:(指著臉頰處)就這里,小了點。
師:還有一個詞形容又多又亂。
生:龐雜
師:龐還有什么意思?
生:龐大,龐然大物。
師:三個字要寫,(妻 龐 紫)先看這三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書空。然后拿出鋼筆在這,端端正正地寫。(生描紅,師巡視)
師:指名一生推薦三位書法家。(然后請三位學生上臺分別寫,其他同學在下邊寫一遍,寫完后對照。)
師:拿出一學生的字展示,然后評講板演的三個字,畫圈,修改,指出優缺點,接著讓學生觀看老師怎么寫,展示自己課前練寫的字。
師:寫字就應該認真,現在老師送大家一句話:字是練出來的。——于永正
師:下面我們來交流課文是怎樣讀的,指名一生讀第1段。 (生讀)
師:讀得真好聽,流暢。接著往下讀。(隨即又指名一生讀第二、三自然段)(生讀)
師:一字不差。(生繼續讀第四自然段。)
師:糾正姹紫嫣紅的花兒的讀法。指名讀第五自然段(生讀)
師:正確流利。(指名讀剩下的部分)(生讀)
師:目前為止,我非常欣賞你的語氣,你比他們自然。
師:下面,老師把課文念一遍,注意聽老師讀的和你們有什么不一樣?
師:再聽一遍,看老師的臉,聽老師的聲音,有什么不同。(師范讀,生聽讀)
師:你覺得于老師的朗讀和你的朗讀有什么不同?
生1:于老師讀得很投入。 生2:您讀書有感情。生3:您讀出了爸爸對兒子的愛,臉上有豐富的表情。生4:您適當的時候都要停頓一下。
師:在哪兒停頓的時間比較長?
生:讀到每個句號的時候都要停頓一下。
師:停頓最重要。題目讀好,一段讀好都要停頓。
生1:老師讀的語氣很自然 生2:從你的話里我明白了什么叫“抑揚頓挫”。
師:還有一大特點你們沒有聽出來,在讀第一段與最后一段有什么不同?
生:最后一段讀得很輕很輕。
師:是呀,因為那是一封信,信是不會講話的,我是在替高爾基念。
師:你們的優點加上我的優點,你們再把課文認認真真地讀一遍。
師:我認真看每個同學的表情,下面請大家再把信的內容讀一遍,看誰笑瞇瞇的。
。◣熤该x) (生齊讀)
師:同學們,這就是朗讀,請拿起筆來默讀全文,你覺得哪些是要背下來做個記號?你覺得哪些話引起你的思考也做上記號。該背的用一種記號,該思考的用另一種記號。對著要思考的話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學生默讀思考,老師巡視)
師:通過默讀,你覺得哪些句子最值得背誦下來呢?
(通過交流,總結出最后兩段,教師讓學生讀三遍,然后背誦。)
師:下面我們來交流你在旁邊寫了什么?
生:我畫了“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
師:讀自己畫下來的這句話。
生1:我從中感受到: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生2:我們應該把幫助別人當作一種快樂。 生3:給:給予 ;。核魅
師:高爾基就是這樣一個人,我會永遠記住他。(師簡介高爾基的情況,并展示自己課前寫的批注。)
生:我畫的是“瞧,那些盛開的花朵多像兒子紅撲撲的臉龐啊!”把花比作紅撲撲的臉龐,表達了高爾基對兒子的思念。
師:于老師看到這兩句話,想到兩個詞,你們猜猜看。
。ǖ葘W生猜之后,教師投影展示自己的批注:觸景生情 睹物思人)
師:讀到這,老師又要送給你們一句話:書是讀出來的——于永正
師:還有一道題:請你替他的兒子寫一封回信。師引領學生了解高爾基信的內容,(1、花開了很漂亮 2、思念兒子 3、多助人)提醒學生注意信的格式,給學生五分鐘的時間寫回信。(師巡視,從中發現學生的佳作)
師:指名上臺讀自己的信,加以點評,評出其中寫得精彩之處。(學生寫的信很精彩,體貼入微)
師:于老師也展示自己寫的回信,(投影出示)說說最喜歡老師寫的哪一段?
。▽W生讀出老師引用排比的句子)
師:還喜歡于老師什么?
生:您會分段;善于引用名言;符號也打在恰當的地方。
師:會欣賞的人就會有發現,有進步。
【總評】于老師的課樸實而又生動。其一,整個教學過程以讀貫穿始終,課堂上,沒有教師繁瑣的講解,有的只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樂意從讀中去理解字詞,從讀中去感悟文章的情感,并把文章讀得津津有味,語言文字的訓練可謂是扎實而有效;其二,識字教學中更注重寫字教學,不但要求寫得正確,而且要求寫得規范,把寫字教學滲透于課堂的細微點滴之中;其三,讀寫結合的訓練,待學生悟出情了,方才讓學生下筆,并授以寫回信的方法,所以學生的回信才會精彩紛呈,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