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3 蘇教版五下教案(精選2篇)
練習3 蘇教版五下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猜字謎、創作字謎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2.通過誦讀積累知識和情感,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用鋼筆描紅一段話,注意整體布局。
4.學會請別人幫忙,合理使用禮貌用語。
教學重點:誦讀與賞析、口語交際
教學準備:師幻燈片(謎語等) 生朗讀“誦讀與賞析”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學習猜字謎、創作字謎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通過誦讀積累知識和情感,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練習1
二.第一題(語文與生活)
1.第一部分
。1)出示燈謎,讓學生說說這是什么?謎面是什么?
。2)請學生根據出示的謎語各猜一個字,告訴學生:猜字的謎語叫字謎。
(3)學生猜謎。(注意猜的過程和方法)
(4)交流答案?凑l猜的對,猜的快。
。ǖ 堯 貓 臭)
(5)學生說說各自猜的方法,教師總結。
2.第二部分
。1)教師在總結學生猜的方法的基礎上提問:字謎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2)學生根據各自猜的方法再次考慮后回答
小結:第一則是運用了形象化的描述;第二則是用了“轉轉盤”的方法,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義的造字規律;第三.四則,都是一半描寫字形,一半影射字義。
(3)鼓勵學生用以上的方法創作字謎。(可用書上提供的字,也可以自己選)
3.第三部分
。1)同桌之間交流各自創作的字謎,互相提意見。
。ㄊ裁捶椒? 形象嗎? )
。2)猜謎。(班級)
并說說創作所用的方法,給予表揚和鼓勵。
三.第二題(誦讀與欣賞)
1.誦讀
。1)自由朗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
。2)指名讀,相機正音。
。3)學生朗讀課文,做到熟讀成誦。
。4)在熟讀成誦的情況下,想象一下作者所描繪的情景。
(5)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2.欣賞
。1)引導學生根據經驗想象文中的感情和景色。(結合課后的作文閱讀)
(2)引導學生找出篇中自己體會最深的一句或幾句話,想一想,說一說:
。ù禾靵砹,大地受到春雨的滋潤,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以及人們的欣喜。)
。3)讓學生聯系自己對春天的絲絲小雨感受來說說自己讀了后的體會。
。ぐl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想象,學習和欣賞把感情融入到景物描寫中去的方法)
四.作業:
1.課堂:寫下自己創作的字謎。
2.課后:背誦《絲絲小雨》 再創作字謎競猜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用鋼筆描紅,注意整體布局;學會請別人幫忙,使用禮貌用語。
教學過程:
一.猜字謎
二.第三題(寫好鋼筆字)
1.指導
(1)指讀題目,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學生朗讀這段話,指明這段話選自《早》。
(3)引導學生觀察書寫的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讓學生說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寫整齊,寫成一樣大小。
(5)教師重點指導“魯迅、遲到、事事”等詞和整體布局。
2.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注意起筆.運筆和收筆)
(2)教師根據描紅情況及時小結。
。3)學生仿寫。(要求一氣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饋
(1)展示寫得好,寫得有進步的。
。2)對寫得不好的,進行糾正。
三.第四題(口語交際)
1.審題
。1)啟發談話: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一些麻煩,碰到一些困難時,如果得到別人的幫助,那么,這些困難和麻煩就不算什么了。請別人幫忙時,你該怎樣說?別人請你幫忙時,你該怎樣說?
(2)指名讀,指明這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指導
(1)讀一讀題中三種場合下所遇到的困難和麻煩。
。2)針對每一個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清楚每種場合遇到的困難和麻煩各是什么,在這種場合下應該怎么向別人說清楚自己的要求,該用什么樣的禮貌用語。(學生交流,教師板書:說清楚 話得體 有禮貌)
(3)分組分問題練說。(注意全過程中禮貌用語的使用)
。4)每組每個問題推薦代表講話,師生評議。
3.反饋
。1)指名上臺分角色(幫助者和被幫助者)表演。
。◣熒u議:有無達到“說清楚 話得體 有禮貌”的要求
。2)評議小結。
四.作業
1.課堂:寫鋼筆字。
2.課后:練習冊-單元自測
板書:
猜字謎 編字謎
口語交際——請你幫個忙
說清楚 話得體 有禮貌
作業設計
一.猜字謎。
1.謎底是象形字,謎面是中央。
(1)一塊地,四方方,十字路口在中央。( 。
。2)畫時圓,寫時方,有它暖,沒它涼。( 。
。3)一個鍋里炒仨豆,蹦出兩個剩一個。( )
2.謎底是指事字,謎面是記述字的特征。
。1)刀上有一點,有點刀就快! 。ā 。
。2)老牛不露頭。 ( )
。3)又字中間加一點。 。ā 。
二.選詞填空。
感動 感召
1.花兒在春天的( )下,歡暢活潑地開放著。
2.解放軍叔叔冒著嚴寒酷暑,守衛著祖國的邊疆,真讓人( 。。
隱藏 蘊藏
1.春光把一冬天( )的精神.力量,都盡情地釋放出來了。
2.幾朵小花( 。┰诩偕奖澈螅那牡亻_放了。
三.擴寫句子。
1.海棠樹開花。
2.孩子跑出門外。
3.天上下起了雨。
練習3 蘇教版五下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了解書法在我國的悠久歷史,感悟書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懂得學好書法需要持之以恒,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書法的感情。
2、誦讀與積累旨在鞏固前面所學詞語,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和背誦量,激發學生積累語言材料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淀。
3、指導學生讀貼練字,引導學生賞析漢字美,創造漢字美。
4、口語交際旨在培養學生能在生活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學時間:3課時(自主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語文與生活
1、讀短文回答問題
1)自讀短文
2)出示:恍然大悟 理解:一下子明白了。這位青年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3)學生聯系上下文,比較中思考。
“學了一年就覺得很好”與“磨穿的硯臺”比較,發現這位青年與老師的差距在哪里?
想一想,這位青年會怎么想?
4)再讀全文,得出結論。
學習書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
2、聯系現實生活談談對“練字”的看法
1)出示題目:現在電腦普及了,我們不需要花這么大的工夫練字了。
雖然現在電腦普及了,但我們還需要花很大的工夫練字。
2)你同意哪個觀點,請說說你的看法。
3)兩個陣隊展開辯論,擺事實,講道理。
小結:書法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學書法可以陶冶情操,磨練人的意志,而且,寫字是衡量一個人語文素養高低的重要標志。所以,老師也認為雖然現在電腦普及了,但我們還需要花很大的工夫練字。
3、列舉我國著名的書法家
1)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書法家?
2)同學之間展開競賽,看誰知道的多?各自在紙片上寫一寫書法家的名字,評選出最熟悉書法家的優秀者。
3)優勝者說說自己所知道的書法家的故事。如:王羲之父子、歐陽修、黃庭堅、顏真卿等。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誦讀與積累
1、出示與鄭和有關的“準韻文”。
2、學生練習流利朗讀12個詞語。要求:讀準字音,嘗試理解詞語
3、聯系《鄭和遠航》這篇課文,說說你所理解的詞語意思。
參考注釋如下:
講和通好:指相互和解,并建立友好的關系。
五湖四海:泛指世界各地或全國各地。
振臂一呼:振:揮動。揮動手臂,一聲號召。
絡繹于途:絡繹,往來不斷,前后相繼。形容沿途過往的人馬車船不斷。
觀風問俗:指觀察了解風俗人情。
互通有無:用自己有的去交換自己沒有的。指相互交換。
心悅誠服:心里喜悅而真誠佩服。
二、寫好鋼筆字
1、出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
2、指名朗讀。
3、說說如何寫好橫線上的字。注意:
1)寫單個字,要觀察字的間架結構,觀察的主要參照不再是“格子”,而是字的筆畫與筆畫,偏旁與偏旁之間的結構關系。
2)寫一行字,還要講究字與字之間的穿插、避讓和布局。
4、讀貼,書空,交流寫好字的訣竅。
5、 指定時間內獨立描紅,臨貼。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口語交際:我來說一說
1、讀一讀口語交際的題目要求。
2、歸納所列話題:
1)同學過生日,要不要送禮物?
2)爸爸媽媽要我們星期天參加補習班,我們要不要參加?
3)廣告上說的,我們該不該相信?
3、生活中,我們常遇到一些問題,有時甚至常讓我們陷入兩難的境地,你還遭遇過什么問題?
4、學生再舉例,教師繼續羅列于黑板。
5、你對哪個話題最有看法,請你來發表你的看法。
6、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推選代表,寫下同學的看法。
7、代表心里“編”寫提綱,試著有條理地表達自己以及同學們的看法。
8、教師及時指導:
1)恰當地點撥,使討論逐漸深入。
2)充分尊重學生意見,只要言之有理,都給予肯定。
3)鼓勵不善發言的大膽表達自己觀點。
二、學寫毛筆字
1、出示:土、牛
2、說說這兩個字的間架結構。
3、教師示范:
土:第一筆橫要短而輕柔,長度約為第三筆橫的二分之一。第二筆豎要正直有力,敢于冒尖。第三筆橫要舒展穩健。整個字的造型猶如一個“正三角形”。
牛:撇要粗短如牛角,豎要中直如“牛脊”,字的重心在橫中線之上。長橫和直豎猶如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
4、學生欣賞中國方塊字的幾何造型美。
5、學生臨寫。教師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