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19天火之謎(精選13篇)

19天火之謎

發布時間:2024-01-13

19天火之謎(精選13篇)

19天火之謎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富蘭克林用語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主要板書計劃:

  (起因) 雷暴是個謎

  大膽推測

  25天火之謎 (經過) 解開“雷暴之謎”  風箏實驗

  震驚世界

  (結果) 發明避雷針

  作業設計:

  課內1、抄寫詞語。

  2、造句。

  3、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課外1、朗讀課文,復述故事。

  2、完成練習冊上的作業。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生字,詞語,理清脈絡給課文分段。

  2、學習文章第一段。

  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夏天雷雨時的景象你們見過嗎?雷暴發生時,電閃雷鳴,還伴有狂風暴雨,你能說說當時心情嗎?

  2、你們的爺爺奶奶是怎樣看這個雷電的呢?你知道這個雷暴是怎樣發生的?

  3、揭題天火之謎

  4、學生質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發生的原因,它成了一個謎,誰來解開這個謎?他是怎樣解開的?這就是這篇課文要講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題。

  (1)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順句子和課文。

  (3)讀讀生字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后進生。

  3、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讀準字音。

  (2)理解詞語。

  4、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三、1、再讀課文,想想每一節寫了什么內容?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開雷暴的謎。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蘭克林根據放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四、學習第一節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節的主要內容可以用哪些語句來概括?

  (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3、為什么說它可怕?

  板書:把人擊倒樹木劈成兩半

  4、齊讀第一節。

  四、指導寫字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實驗的經過,體會富蘭克林的英語實踐的精神。

  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嗎?

  中國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學們你們是怎么認為的呢?

  二、學習第二段。

  1、出示第2節。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齊讀

  “這個謎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揭開”

  2、你了解富蘭克林嗎?政治家,發明了避雷針

  3、齊讀第2節,想想這一節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4、你們想了解這個謎揭開的經過嗎?自由讀3--4節

  思考:富蘭克林是怎么做的?(請劃出有關詞語)請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說,并想想你覺得富蘭克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塔輪板書:

  注意觀察認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膽推測決定實驗

  認真實驗勇于實驗

  6、分四人小組學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找一找,想想為什么讀一讀表達出來。

  7、討論交流

  (讀好詞)早就(很早不是現在)--所以發現了--引讀

  (1)“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觀察比較

  (2)大膽推測:讀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電現象不能雷暴結合富蘭克林與眾不同。

  這種推論現在看起來不足為奇,但是在當時卻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與“推測”有什么區別?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們已經習慣地認為……也對他冷嘲熱諷”

  板書:習慣地

  (冷嘲熱諷)不僅……就連人們會說些什么?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富蘭克林經過仔細觀察和大膽推測反復思考決定用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

  (4)勇于探索還表現在哪里?

  (在雷電交加的情況下,親自實驗)(動作)

  (5)富蘭克林發現天火之謎的實驗過程能讀懂嗎?

  用朗讀把你讀懂的內容表現出來。

  他讀得怎么樣?

  8、有感情朗讀2-4節,體會人物特點。

  9、同學們現在你認為雷電是怎樣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還怕嗎?(指名原來有誤解的學生回答)可是還需要注意安全

  10、引出第5節。

  齊讀第5節,理解“震驚”、“宣告”、“無稽之談”

  板書震驚世界

  11、想象一下當時的人們會怎樣說?

  自我慚愧夸獎富蘭克林

  12、有感情地朗讀第5節。

  三、布置作業。

  復述實驗經過。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第六節,總結全文。

  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述實驗經過。

  二=學習第三段。

  1、富蘭克林實驗成功有何偉大意思?

  2、板書:--安然無恙(理解)

  3、指導朗讀,想想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總結課文。

  1、齊讀全文,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2、完成課后練習4。

  四、導復述全文。

  1、憑借段意,安排好復述的順序。

  2、根據板書內容提取重點詞語,組織語句進行連綴復述。

  3、指名上臺復述,師生評議。

  4、以四人為一組,輪流復述。

  5、優選復述。

  五、布置作業。

  1、復述課文。

  2、完成練習冊。

  [1] [2]  下一頁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夏天雷雨時的景象你們見過嗎?雷暴發生時,電閃雷鳴,還伴有狂風暴雨,你能說說當時心情嗎?

  2、你們的爺爺奶奶是怎樣看這個雷電的呢?你知道這個雷暴是怎樣發生的?

  3、揭題天火之謎

  4、學生質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發生的原因,它成了一個謎,誰來解開這個謎?他是怎樣解開的?這就是這篇課文要講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題。

  (1)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順句子和課文。

  (3)讀讀生字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后進生。

  3、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讀準字音。

  (2)理解詞語。

  4、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三、1、再讀課文,想想每一節寫了什么內容?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種可怕的東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雷暴的謎。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蘭克林根據放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四、學習第一節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節的主要內容可以用哪些語句來概括?

  (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3、為什么說它可怕?

  板書:把人擊倒樹木劈成兩半

  4、齊讀第一節。

  四、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3、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富蘭克林用語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嗎?中國人稱“雷神”。西方人叫“上帝的怒火”。

  2、同學們你們是怎么認為的呢?

  二、學習第二段。

  1、出示第2節。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齊讀

  “這個謎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揭開”

  2、你了解富蘭克林嗎?政治家,發明了避雷針

  3、齊讀第2節,想想這一節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4、你們想了解這個謎揭開的經過嗎?自由讀3--4節

  思考:富蘭克林是怎么做的?(請劃出有關詞語)請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說,并想想你覺得富蘭克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書:注意觀察認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膽推測決定實驗認真實驗勇于實驗)

  5、分四人小組學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找一找,想想為什么讀一讀表達出來。

  6、討論交流(讀好詞)早就(很早不是現在)--所以發現了--引讀

  (1)“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觀察比較

  (2)大膽推測:讀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電現象不能雷暴結合富蘭克林與眾不同。這種推論現在看起來不足為奇,但是在當時卻是令人難以接受的。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與“推測”有什么區別?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人們已經習慣地認為……也對他冷嘲熱諷”板書:習慣地冷嘲熱諷)不僅……就連人們會說些什么?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富蘭克林經過仔細觀察和大膽推測反復思考決定用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

  (4)勇于探索還表現在哪里?(在雷電交加的情況下親自實驗)(動作)

  (5)富蘭克林發現天火之謎的實驗過程能讀懂嗎?

  用朗讀把你讀懂的內容表現出來。他讀得怎么樣?

  7、有感情朗讀2-4節,體會人物特點。

  8、同學們現在你認為雷電怎樣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還怕嗎?(指名原來有誤解的學生回答)可是還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5節。齊讀第5節,理解“震驚”、“宣告”、“無稽之談”板書:震驚世界

  10、想象一下當時的人們會怎樣說?自我慚愧夸獎富蘭克林

  11、有感情地朗讀第5節。

  三、學習第三段。

  1、富蘭克林實驗成功有何偉大意思?

  2、板書:--安然無恙(理解)

  3、指導朗讀,想想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總結課文。

  1、齊讀全文,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2、完成課后練習4。

  五、指導復述全文。

  1、憑借段意,安排好復述的順序。

  2、根據板書內容提取重點詞語,組織語句進行連綴復述。

  3、指名上臺復述,師生評議。

  4、以四人為一組,輪流復述。

  5、優選復述。

  六、布置作業。

  1、復述課文。

  2、完成練習冊。

  板書設計:     19、天火之謎

  注意觀察 認真思考 勇于探索 大膽推測

  決定實驗 認真實驗 勇于實驗 震驚世界

  上一頁  [1] [2] 

19天火之謎 篇2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秘密,冒著生命危險在雷電交加的天氣里進行“風箏實驗”的事,贊揚了富蘭克林勇往直前、大膽探索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細致的觀察、大膽的推測、不懈的研究何實驗,才能揭開大自然的奧秘。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理清脈絡給課文分段。

  3、學習文章第一段。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給課文分段,會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難點:能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讓學生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教學準備: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9課,揭題:天火之謎

  2、學生質疑:“天火”指什么?它為什么成了一個謎?誰來解開這個謎?他是怎樣解開的?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題。出示要求:

  (1)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順句子課文。

  (3)讀讀生字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后進生。

  3、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讀準字音。

  (2)重點讀好以下詞語:

  雷電交加  不足為奇  混為一談  冷嘲熱諷

  怒發沖冠  欣喜若狂  無稽之談  安然無恙

  相機理解:怒發沖冠、不足為奇、冷嘲熱諷、安然無恙

  4、緊扣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讀好有關段落。

  5、相機進行分段,并且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1)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種可怕的東西。

  第二段(2—5)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雷暴的謎。

  第三段(6)富蘭克林根據放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四、指導寫字

  1、出示:暴、劈、斃;揭、鑰、匙、顛

  2、交流這兩組字在書寫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

  3、學生書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難點:指導學生認真地朗讀體會,學習文中知識,閱讀一些相關文章,深入了解富蘭克林的情況。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節的主要內容可以用哪些語句來概括?

  3、為什么說它可怕?

  板書:把人擊倒、樹木劈成兩半

  4、指導練讀,齊讀第一節。

  二、學習第二段。

  1、出示第2節。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齊讀

  “這個謎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揭開”

  2、你了解富蘭克林嗎?家,發明了避雷針

  3、齊讀第2節,想想這一節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你們想了解這個謎揭開的經過嗎?自由讀3、4節

  思考:富蘭克林是怎么做的?(請劃出有關詞語)請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說,并想想你覺得富蘭克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板書: 注意觀察認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膽推測決定實驗

  認真實驗勇于實驗

  6、分四人小組學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找一找,讀一讀

  7、討論交流

  (1)指名讀“注意觀察認真思考”的有關語段。

  出示:“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斃殺動物……“體會觀察之仔細。

  (2)出示:“由此他大膽地推測,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體會推測之大膽。

  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人們已經習慣地認為……也對他冷嘲熱諷”不僅……就連人們會說些什么?

  (3)勇于探索還表現在哪里?

  (在雷電交加的情況下,親自實驗)(動作)

  (4)富蘭克林發現天火之謎的實驗過程能讀懂嗎?

  用朗讀把你讀懂的內容表現出來。

  8、有感情朗讀2-4節,再次感受人物特點。

  9、同學們現在你認為雷電怎樣的呢?扣住“普普通通”。

  10、引出第5節。齊讀,理解“震驚”、“宣告”、“無稽之談”

  11、想象一下當時的人們會怎樣說?

  (自我慚愧,夸獎富蘭克林等語言)

  12、有感情地朗讀第5節。    

  板書設計

  注意觀察認真思考

  天火之謎(富蘭克林)  勇于探索大膽推測決定實驗

  認真實驗勇于實驗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完成有關練習。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感受文章地有關寫法。

  教學準備:相關習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練讀有關詞語。

  二、學習第三段。

  1、富蘭克林實驗成功有何偉大意思?

  2、板書:--安然無恙(理解)

  3、指導朗讀,想想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總結課文。

  1、齊讀全文,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2、完成課后練習4。

  四、指導復述全文。

  1、憑借段意,安排好復述的順序。

  2、根據板書內容提取重點詞語,組織語句進行連綴復述。

  回憶文章地主要內容:

  (1)注意觀察認真思考

  (2)勇于探索大膽推測決定實驗

  (3)認真實驗勇于實驗

  3、指名上臺復述,師生評議。

  4、以四人為一組,輪流復述。

  5、優選復述。

  五、布置作業。

  1、復述課文。

  2、完成天天練上的作業。

  [1] [2]  下一頁

  課前思考:

  《天火之謎》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秘密,在雷電交加的天氣里進行“風箏試驗”的事,贊揚了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研究和試驗,才能揭開大自然的奧秘。課文第一部分寫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東西,第二部分寫富蘭克林通過親自進行的“風箏試驗”,終于揭開了“天火之謎”,最后一部分寫富蘭克林根據放電原理發明了避雷針。文章用詞豐富、描寫精彩,而內容中又涉及到較深奧的物理知識,因此,讀懂課文,復述“風箏實驗”的經過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文中第四段講到“一片烏云掠過風箏上方,富蘭克林發現麻繩上的纖維‘怒發沖冠’般地豎了起來 。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這一句說明麻繩已經有電流通過了!可下面又說“突然,一道……大雨傾盆而下。麻繩淋濕后就成了能使電流通過的導體”,難道濕了才是導體?那為何下雨前,已有了帶電的信號了呢?

  在辦公室我和蔡老師也討論了這個問題,只能解釋為麻繩在淋濕后才是良導體,而絲帶比較滑,雨水難以浸濕,所以是不良導體,并且富蘭克林用手觸摸也是講究科學的,從書上的插圖看,是用手指背觸摸,所以被電后,手指向里彎曲,所以他沒有觸電。

  蔡老師又去查了避雷針的作用,不過我倆看了還是在云里霧里,到底是怎么回事,還是不明白。不過,我曾經看到說有時裝了避雷針,反而會引雷上身,反而會使建筑物受到雷擊。

  課前思考: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秘密,在雷電交加的天氣里進行“風箏實驗”的事,贊揚了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研究和試驗,才能解開大自然的奧秘。本文采用烘托的手法,用過去人們對雷暴的害怕,來烘托富蘭克林為了探索自然的奧秘而毫不畏懼的精神;用別人的嘲笑,來烘托富蘭克林堅持自己觀點的勇氣和決心,使人感到富蘭克林最終獲得的成功是來之不易、也是彌足珍貴的。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給課文分段,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5、能根據提示復述風箏實驗的經過。

  教學反思

  本文主要向我們敘述了富蘭克林法解開天火之謎的經過,因此在教學時可采用“以述促讀”的方法指導學生精讀課文。首先要向學生提出“述”的要求,告訴他們讀了這一課,每個同學要能面對全體同學復述課文,在課后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人聽。要想講得好,就必須把故事的前因、經過、結果交待清楚,還要把關鍵的地方講具體、講生動。讓學生體會“富蘭克林是個怎樣的人?”作為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一條主線。這樣,學生就有了精讀的明確目標和內在動力。接著,就可以圍繞以上兩點指導他們練讀、練述。在學習過程中,要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的理解和朗讀,通過人們對富蘭克林的冷嘲熱諷的態度和富蘭克林堅持不懈、為了探索自然奧秘而毫不畏懼的探索精神的對比,來真切地體會富蘭克林的堅毅品質。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盡管學生對課文內容感興趣,但不少內容涉及到物理知識,語句描寫生動具體,如果不引導學生切實讀懂課文,學生就會一知半解。我主要教給學生兩個讀懂課文的方法,一是聯系上下文,二是借助課外搜集到的資料讀懂課文,其中后者是教學重點。一方面,在課前我讓學生廣泛搜集相關資料,以備課上增加自己發言的依據。另一方面,搜集一些資料,并且在課上適時地運用,力求讓學生自己在綜合閱讀中讀懂課文,并提高自身的信息處理能力。    

  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在學習中生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在本文的學習中,學生產生的疑問特別多,可以預見孩子將來有可能超過富蘭克林。

  如曹云卿說:“雷電白白在天上浪費了,把它接通我們的變壓器,使它成為我們用的電多好,那該省多少資源呀。”

  楊立洲說:“現在的變壓器都承受不了它的電荷,能用早用了。”

  我因勢引導說:“是可以變成我們生活用電,科學家們也正在研究,我知道解決這個難題的就是你們倆了,祝賀你們未來的科學家。”

  在課上我們教師就要善于創設情境,不斷為學生激起“漣漪”甚至“波濤”。指導學生按”質疑—讀解(課文內容及相關資料)—讀議—讀評”的學習鏈進行學習,達成目標。

  上一頁  [1] [2] 

19天火之謎 篇3

  教學要求:

  學會本課生字、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學習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課時

  導入  新課

  小朋友們,每年的夏天都會下什么雨呀?

  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揭示題意。

  初讀課文

  自學:

  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順句子和課文。

  理解下列詞語:

  上帝   爆炸  推測  揭開  斃殺  鑰匙  驟然   不足為奇  欣喜若狂  安然無恙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

  指名試讀課文。

  第二課時

  檢查復習

  細讀課文

  指名讀第一節。

  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可以用這段中哪些詞語來概括?

  為什么說他可怕?

  齊讀。

  指名讀第2至5小節。

  簡介弗蘭克林。

  齊讀第2節。

  弗蘭克林早就觀察什么?早就表示什么意思?

  他從觀察和比較中得到了什么結論?

  人們習慣的怎樣認為?

  這一自然段里用了一個推測,兩個推論,意思想通嗎?

  齊讀第3節。

  第四節的前兩句話說了什么?

  這風箏上的配件有哪些?

  試驗的結果如何?

  說明了什么?

  齊讀第6節,這一節主要講了什么?

  總結課文

  板書設計 :

  25

  早就觀察  大膽推測  決定試驗  發明

  時  地  人

  弗蘭克林             拴了  結上  系著   宣告

  解    開     放風箏  攥住  遠望  發現   震驚世界

  靠近   手臂發麻 

  欣喜若狂  喊

19天火之謎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夏天雷雨時的景象你們見過嗎?雷暴發生時,電閃雷鳴,還伴有狂風暴雨,你能說說你當時的心情嗎?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發生幾十億次雷暴,古時候,我們中國人把它稱為“雷神”,西方人則把它看做“上帝的怒火”。

  2、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9課,揭題:天火之謎

  3、學生質疑:“天火”指什么?它為什么成了一個謎?誰來解開這個謎?他是怎樣解開的?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題。出示要求:

  (1)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順句子課文。

  (3)讀讀生字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后進生。

  3、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讀準字音。

  (2)重點讀好以下詞語:

  雷電交加 不足為奇 混為一談 冷嘲熱諷

  怒發沖冠 欣喜若狂 無稽之談 安然無恙

  相機理解:怒發沖冠、不足為奇、冷嘲熱諷、安然無恙

  4、緊扣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讀好有關段落。

  5、相機進行分段,并且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1)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種可怕的東西。

  第二段(2—5)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雷暴的謎。

  第三段(6)富蘭克林根據放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三、指導寫字

  1、出示:暴、劈、斃;揭、鑰、匙、顛

  2、交流這兩組字在書寫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

  3、學生書寫。

  四、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難點:指導學生認真地朗讀體會,學習文中知識,閱讀一些相關文章,深入了解富蘭克林的情況。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節的主要內容可以用哪些語句來概括?

  3、為什么說它可怕?

  板書:把人擊倒、樹木劈成兩半

  4、指導練讀,齊讀第一節。

  二、學習第二段。

  1.第2節。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齊讀

  “這個謎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揭開”

  2、你了解富蘭克林嗎?政治家,發明了避雷針

  3、齊讀第2節,想想這一節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你們想了解這個謎揭開的經過嗎?自由讀3、4節

  思考:富蘭克林是怎么做的?(請劃出有關詞語)請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說,并想想你覺得富蘭克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板書: 注意觀察認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膽推測決定實驗

  認真實驗 勇于實驗

  6、分四人小組學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找一找,讀一讀

  7、討論交流

  (1)指名讀“注意觀察認真思考”的有關語段。

  出示:“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斃殺動物……“體會觀察之仔細。

  (2)出示:“由此他大膽地推測,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體會推測之大膽。

  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人們已經習慣地認為……也對他冷嘲熱諷”不僅……就連人們會說些什么?

  (3)勇于探索還表現在哪里?

  (在雷電交加的情況下,親自實驗)(動作)

  (4)富蘭克林發現天火之謎的實驗過程能讀懂嗎?

  用朗讀把你讀懂的內容表現出來。

  8、有感情朗讀2-4節,再次感受人物特點。

  9、同學們現在你認為雷電怎樣的呢?扣住“普普通通”。

  10、引出第5節。齊讀,理解“震驚”、“宣告”、“無稽之談”

  11、想象一下當時的人們會怎樣說?

  (自我慚愧,夸獎富蘭克林等語言)

  12、有感情地朗讀第5節。

  板書設計

  注意觀察 認真思考

  天火之謎(富蘭克林) 勇于探索 大膽推測 決定實驗

  認真實驗 勇于實驗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完成有關練習。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感受文章地有關寫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練讀有關詞語。

  二、學習第三段。

  1、富蘭克林實驗成功有何偉大意思?

  2、板書:--安然無恙(理解)

  3、指導朗讀,想想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總結課文。

  1、齊讀全文,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2、完成課后練習。

  四、指導復述全文。

  1、憑借段意,安排好復述的順序。

  2、根據板書內容提取重點詞語,組織語句進行連綴復述。

  回憶文章地主要內容:

  (1)注意觀察認真思考

  (2)勇于探索大膽推測決定實驗

  (3)認真實驗勇于實驗

  3、指名上臺復述,師生評議。

  4、以四人為一組,復述。

  5、展示。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秘密,冒著生命危險在雷電交加的天氣里進行“風箏實驗”的事,贊揚了富蘭克林勇往直前、大膽探索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細致的觀察、大膽的推測、不懈的研究何實驗,才能揭開大自然的奧秘。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理清脈絡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重點:給課文分段,會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難點:能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讓學生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教學準備:課件

19天火之謎 篇5

  一、抄詞二、比一比,組詞  暴(    )  炸(    )  諷(    )  揭(    )  鑰(    )  震(    )   爆(    )  詐(    )  楓(    )  竭(    )  陰(    )  振(    )    測(    )  嘲(    )   則(    )  潮(    )三、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推測(     )    伴隨(     )    驟然(     )    震驚(     )四、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熟知(     )    搖晃(     )    欣喜若狂(     )    不足為奇(     )五、造句1.  推測…… 2.  不足為奇……六、按課文內容填空  1.富蘭克林早就觀察到,(              ):它們(            ),光的顏色(              ),光的方向(             ),都(           ),都能(                     )……  2.(     )年(    )月的一天,天空(          ),(           )。富蘭克在兒子的幫助下,把(          )。風箏上(              ),用來(              )。放風箏的線是(              ),繩子下端(                 ),在麻繩和絲帶的接頭處(                      )……

19天火之謎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富蘭克林用語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教學準備:生詞卡片、課文投影

  教學時間: 3課時

  書:《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生字,詞語,理清脈絡給課文分段。

  2、學習文章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夏天雷雨時的景象你們見過嗎?雷暴發生時,電閃雷鳴,還伴有狂風暴雨,你能說說當時心情嗎?

  2、你們的爺爺奶奶是怎樣看這個雷電的呢?你知道這個雷暴是怎樣發生的?

  3、揭題天火之謎

  4、學生質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發生的原因,它成了一個謎,誰來解開這個謎?他是怎樣解開的?這就是這篇課文要講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題。

  (1)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順句子和課文。

  (3)讀讀生字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后進生。

  3、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讀準字音。

  (2)理解詞語。

  4、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三、理清課文脈絡

  1、再讀課文,想想每一節寫了什么內容?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開雷暴的謎。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蘭克林根據放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四、學習第一節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節的主要內容可以用哪些語句來概括?

  (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3、為什么說它可怕?

  板書:把人擊倒樹木劈成兩半

  4、齊讀第一節。

  五、指導寫字

  六、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學習實驗的經過,體會富蘭克林的勇于實踐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9課,齊讀課題:天火之謎

  2、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天火指什么?天火之謎就是?(板書:雷暴之謎)

  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板書:放電現象)

  是誰解開了這個謎團?(板書:富蘭克林)

  師:對,富蘭克林用著名的風箏實驗揭開了這個謎,(板書:實驗揭密),打開課文,找一找,哪句話告訴了我們是富蘭克林解開雷暴之謎的?

  二、整體切入課文

  1、生說,師出示句子:這個謎團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

  2、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謎團由富蘭克林解開

  直到、才――指導抓住“直”“才”體會句子含義

  3、為什么這個謎團直到18世紀才被富蘭克林解開呢?默讀課文,找一找有關句子,體會體會。

  三、精讀課文

  (根據學生回答)投影出示:這種推論現在看起來……對他冷嘲熱諷。

  誰來說說,為什么這個謎團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呢?

  1.“這種推論”指什么?(放電現象)富蘭克林為什么會有這個推論?(引導體會:大膽)

  2.富蘭克林什么時候就有這種推論了?

  3.人們是怎么看待這個推論的?理解“不足為奇”“難以置信”

  4. 對于這個推論,人們為什么“難以置信”呢?(聯系第一段,相機齊讀)

  5.根深蒂固的觀念不僅使一般人認為他是無稽之談,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想像人們會怎么冷嘲熱諷他?如果這是對你的冷嘲熱諷,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6.再讀中心句,你來說說為什么這個謎團直到十八世紀才被富蘭克林解開?

  7.面對人們的取笑,富蘭克林怎么做的?(讀句子)

  過渡:在人們的嘲笑中,在人們的冷言冷語中,富蘭克林依然決定通過實驗揭開這個秘密。

  四、討論交流問題

  過渡:那么富蘭克林又是怎樣通過實驗解開這個謎團的?(著名的風箏實驗)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在實驗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來,讀一讀,再與別的同學交流一下體會。

  投影出示:這時,富蘭克林用手指……天電了。

  1.學生說說體會。富蘭克林不知道那個鑰匙帶電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一片烏云漂過……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

  3.富蘭克林是怎么發現麻繩帶電的?理解“怒發沖冠”是什么意思?這里指什么?指導有感情朗讀詞語、句子

  4.淋濕后的麻繩成了能使電流通過的導體,在這種情況下,他用手指靠近鑰匙,是為了什么?(親自證實一下自己的推論。)結果怎樣?讀句子,再說說體會?(引導體會勇于獻身的精神。)

  5.富蘭克林手臂發麻的時候,他有什么表現?理解:欣喜若狂。你來讀一讀富蘭克林的話。

  以評促讀。理解“狂”。

  6.他為什么欣喜若狂?引導聯系前文,對比讀第五小節,層層推進,朗讀體會實驗成功的興奮。

  7.讀句子,引導體會富蘭克林準備充分,考慮周密。

  你能說說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和我們平時放風箏有什么區別呢?(材料不同,時間、天氣不同,目的不一樣)

  8.風箏實驗震驚了世界,富蘭克林成功了,它……引讀。更加讓我們感動的是他為科學勇于獻身的精神,讓我們一起再讀中心句,相信我們此時對富蘭克林的認識更加深刻了。

  五、復述實驗過程

  富蘭克林是怎樣揭開謎團的?誰能把實驗經過說給大家聽聽?先和同桌講一講,再指名講。

  六、學習最后一段

  雷暴這個謎團已經解開了,這個謎團解開后有什么意義呢?理解“安然無恙”

  學習了課文,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拿出紙和筆,寫下來。再指名說。

  七、延伸拓展

  1.讀了故事,相信同學們對富蘭克林一定有深刻的了解,讓我們再次走進這為偉大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讀一讀富蘭克林的幾句人生格言。

  2.出示資料讀。

  3.適當拓展

  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出色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1790年4月17日富蘭克林在費城逝世,法國經濟學家杜爾哥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贊語:“從蒼天那里取得了雷電,從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權”。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說富蘭克林從蒼天那里取得了雷電,我建議我們的同學課后去讀一讀關于寫富蘭克林“從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權”的文章。

  八、布置作業:

  1、完成第19課《補充習題》第一、二、四題。

  2、完成課后習題4

  板書設計:

  (起因) 雷暴是個謎

  大膽推測

  19、天火之謎  (經過) 解開“雷暴之謎”  風箏實驗

  震驚世界

  (結果) 發明避雷針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學習第六自然段,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述實驗經過。

  二、學習第三段。

  1、富蘭克林實驗成功有何偉大意思?

  2、板書:--安然無恙(理解)

  3、指導朗讀,想想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總結課文。

  1、齊讀全文,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2、完成課后練習。

  四、指導復述全文。

  1、憑借段意,安排好復述的順序。

  2、根據板書內容提取重點詞語,組織語句進行連綴復述。

  3、指名上臺復述,師生評議。

  4、以四人為一組,輪流復述。

  5、優選復述。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用“不足為奇、欣喜若狂”口頭造句。

19天火之謎 篇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不足為奇”、“欣喜若狂”造句。

  3、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踐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踐的精神;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多媒體課件,生字詞語卡片。

  【主要板書計劃】

  (起因) 雷暴是個謎

  大膽推測     勇于堅持自己的觀點

  19、天火之謎(經過) 解開“雷暴之謎” 風箏實驗

  震驚世界     毫無畏懼、勇于實驗

  (結果) 發明避雷針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完成課堂練習。

  2、完成課后練習3、4:造句;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課外:

  1、課前預習準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抄寫生詞。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脈絡給課文分段。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習文章第一段。

  【教學重點難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本課生字。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

  1、同學們,夏天雷雨時的景象你們見過嗎?雷暴發生時,電閃雷鳴,還伴有,你能說說當時心情嗎?

  2、地球上空每年都要發生幾十億次雷暴,古時候,我們中國人把它稱為“雷神”,而西方人把它看作“上帝的怒火”。

  3、揭題。(板書課題:天火之謎)

  4、學生質疑:“天火”指什么?“天火之謎”到底是個怎樣的謎呢?這個謎又是怎樣解開的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音,讀順語句,讀通課文。

  (2)讀讀生字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3)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自讀情況。

  (1)抽讀生字詞語,注意讀準字音。

  雷暴 劈成兩半 斃傷 冷嘲熱諷 拴住 鑰匙 顛簸 風箏

  雷電交加 不足為奇 混為一談 怒發沖冠 欣喜若狂 無稽之談

  安然無恙

  (2)結合語言環境理解詞語。

  混為一談:把不同的事物混雜在一起,說成相同的事物。

  怒發沖冠:形容憤怒得頭發直豎,把帽子都頂起來了。

  欣喜若狂:形容高興的樣子。

  安然無恙:經過變故,沒有遭到損害。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仔細聽,然后給他們讀書的情況做出評價。

  (4)討論: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讀課文,想想每一節寫了什么內容?

  2、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課后練習4)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開雷暴的謎。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蘭克林根據放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四、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語句來概括?(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2、自由輕讀,想想為什么說它可怕?板書:把人擊倒 樹木劈成兩半

  3、齊讀第一節。

  五、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學生用已經掌握的方法自學生字字形。

  2、指導書寫。

  (1)學生按筆順在書上練習描紅,注意生字在田字格內的位置并抓住它們的關鍵筆畫。

  (2)交流各自描紅所得,教師作相應的指導。

  3、練習描紅,教師巡視。

  六、布置作業。

  1、      抄寫詞語。

  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學習實驗的經過,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踐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踐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指課題 引讀——天火之謎)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富蘭克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整體切入課文。

  1、這是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富蘭克林給大家留下的印象,那揭開天火之謎的富蘭克林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一邊讀課文一邊思考,并把你認為最能表現富蘭克林品格的語句劃下來,同時還可以寫寫你的感想。

  2、教師觀察、點撥,多與學生交流,為課的進行做準備。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感受富蘭克林勇與堅持自己觀點的精神。

  1、讀了課文你認為富蘭克林是一個怎樣的人?(根據事先自己的觀察選擇學生回答問題,要與第三節的內容聯系起來)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板書:勇與堅持自己的觀點。

  2、你從哪些語句看出富蘭克林勇與堅持自己的觀點?根據回答出示:

  這種推論現在看起來……對他冷嘲熱諷。

  (1)學生讀句子,談感受。

  (2)討論:“這種推論”指什么?富蘭克林為什么會有這個推論?人們是怎么看待這個推論的?理解“不足為奇”、“難以置信”。

  (3)師補充資料作介紹:富蘭克林只上過一年學,然后就失學了,隨后他賣過報、干過油漆匠,他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在做這個實驗之前,他經過了對雷暴的長期觀察,做這個實驗的時候他已經43歲了。由于他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在當時被許多有知識的人看不起。

  (4)引導想象:根深蒂固的觀念不僅使一般人認為他是無稽之談,就連許多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想像人們會怎么冷嘲熱諷他?

  (5)指名朗讀,讀出當時人們對富蘭克林諷刺的樣子。 評:我們同學之間可不要這樣動不動就冷嘲熱諷別人?

  (6)如果這是對你的冷嘲熱諷,你心里是什么感受?面對人們的取笑,富蘭克林怎么做的?(讀句子)

  (7)富蘭克林在人們的嘲笑中,在人們的冷言冷語中,他依然決定通過實驗揭密,你覺得富蘭克林怎么樣?

  3、小結:面對人們的冷嘲熱諷,面對人們的取笑,富蘭克林決定通過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這才是科學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精神,任何科學的探索都應該這樣做。這更說明富蘭克林勇與堅持自己觀點。

  4、齊讀第三自然段,讀出富蘭克林堅持自己觀點的勇氣和決心。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感受富蘭克林毫無畏懼、勇于實驗的精神。

  1、面對人們的冷嘲熱諷,富蘭克林仍然敢于堅持自己觀點,在當時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你們覺得富蘭克林還是一個怎樣的人?(教師注意引導和總結,然后板書:毫無畏懼、勇于實驗)

  2、你是通過哪些語句看出來的?(交流相機出示句子)

  突然,一道閃電劈開云層,在天空中劃了一個“之”字,接著一個炸雷,大雨傾盆而下。

  (1)學生讀句子談感受。

  (2)聯系生活實際,引導討論:下這樣大雨的時候,你的爸爸媽媽會讓你出去嗎?為什么?

  (3)對啊,因為雨越大,閃電越厲害,人被閃電擊傷的可能性就越大,危險性就越強,離死亡就更近。而富蘭克林卻敢去放風箏,更能說明他毫無畏懼、勇于實驗。

  (4)指導朗讀:讀出雨大的感覺。

  富蘭克林在兒子的幫助下,……遠遠望去,猶如云海里的一葉小舟,顛簸著,搖晃著。

  (1)生讀句子談感受。

  (2)師補充說明:富蘭克林的兒子是一位制作風箏的專家,風箏制作的非常好,不然風箏在風雨雷電下早就完蛋了。同學們科學實驗一般都是在許多人的協助下才能完成的,作任何事都需要相互合作。

  (3)討論:風箏上為什么要栓銅鑰匙嗎?你感覺到了什么呢?(為了看風箏線是不是帶電,富蘭克林在做實驗的時候是非常嚴謹的)

  (4)出示風箏圖,引導體會心情:同學們,這時候我們在看在云海中顛簸風箏像什么?如果你此時就是富蘭克林你會想什么?心情怎樣?(緊張,自己也不知道實驗能不能成功)

  (5)指導朗讀:讀出表現出富蘭克林的心情就像那在云海中飄動的風箏一樣,顛簸不定。指名讀,評議。

  當一片烏云掠過風箏上方,富蘭克林發現麻繩上的纖維“怒發沖冠”般的豎了起來。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

  這時富蘭克林用手指靠近銅鑰匙,“啪”的一聲,驟然閃現一道蘭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陣發麻。

  (1)生讀句子談感受。

  (2)師作相應介紹:其實富蘭克林在做實驗的時候,放風箏的繩子插在一個盛滿水的瓶子里,這樣雷電就可以通過瓶子中的水傳到地下去。這一切都說明,富蘭克林在做實驗的時候是經過精心準備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

  富蘭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電’了!”

  (1)學生讀句子談感受。

  (2)“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當富蘭克林用手摸到銅鑰匙發麻后,為什么要欣喜若狂的大喊? (因為這說明實驗成功了,它證明雷暴使普通的現象,上帝的怒火是無稽之談。)從他喊話中的標點符號,你又感覺到了什么?

  (3)指導朗讀:同學們為富蘭克林的成功高興嗎?我們為他的成功而鼓掌,將他此時的心情表現出來。

  3、小結:正是富蘭克林有著為科學堅持到底不怕危險的精神,才會做這樣的實驗,多么讓人佩服啊!讓我們再一次走近富蘭克林,和他一起做風箏實驗。(放錄象,隨著錄象一起復述課文第4自然段。)

  五、學習第5、6自然段。

  1、過渡:“風箏實驗”成功了,那這個實驗有什么意義呢?

  2、讀讀課文第5、6自然段,想想這個實驗的意義,學生交流。

  3、“無稽之談”什么意思?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成功了,他像世人宣告,雷暴是普通的現象,上帝的怒火是無稽之談。讓我們再次為他毫無畏懼、勇于實驗的精神而鼓掌,這時原來冷嘲熱諷的人又會說些什么呢?

  4、引導想象說話:富蘭克林實驗的成功有力的回擊了那些冷嘲熱諷者。又經過20多年的實驗,富蘭克林終于發明了避雷針。在這20年多年中,為了發明避雷針一共好幾個人為此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所以科學的道路無坦途,一些科學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首先都具有為科學勇于獻身的精神,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就是非常好的證明。同學們,當你走在高大的建筑物下,看到上面的避雷針,想對已經逝去多年的富蘭克林先生說些什么嗎?

  六、對照板書總結課文。

  1、對照板書,總結全文:富蘭克林早就觀察到雷暴和靜電放電有很多相似之處,由此大膽推測雷暴也是放電現象,但由于人們對雷暴是神靈的火焰這一概念已經根深蒂固了,沒人相信他,于是他決定做風箏實驗,這個實驗證實了他的推測,“雷暴也是放電現象”,震驚了全世界,這是多么讓人興奮啊!

  2、贈送名言:是啊,沒有大膽的懷疑就沒有發明創造。老師在這里送大家幾句話:

  真理,哪怕只見到一線,我們也不能讓它的光輝變得暗淡。——李四光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堅持多久。——約翰生

  所有堅韌不拔的努力遲早會取得報酬的。——安格爾

  七、拓展作業:

  1、將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并談談你的體會。

  2、課后到圖書館借一本《富蘭克林傳》具體了解這位偉大科學家的事跡,還可以借更多的科學家的傳記閱讀。

19天火之謎 篇8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富蘭克林用語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主要板書計劃:

  (起因) 雷暴是個謎

  大膽推測

  25天火之謎 (經過) 解開“雷暴之謎” 風箏實驗

  震驚世界

  (結果) 發明避雷針

  作業 設計:

  課內1、抄寫詞語。

  2、造句。

  3、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課外1、朗讀課文,復述故事。

  2、完成練習冊上的作業 。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生字,詞語,理清脈絡給課文分段。

  2、學習文章第一段。

  過程:

  一、揭題導入  。

  1、同學們,夏天雷雨時的景象你們見過嗎?雷暴發生時,電閃雷鳴,還伴有狂風暴雨,你能說說當時心情嗎?

  2、你們的爺爺奶奶是怎樣看這個雷電的呢?你知道這個雷暴是怎樣發生的?

  3、揭題天火之謎

  4、學生質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發生的原因,它成了一個謎,誰來解開這個謎?他是怎樣解開的?這就是這篇課文要講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題。

  (1)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順句子和課文。

  (3)讀讀生字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后進生。

  3、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讀準字音。

  (2)理解詞語。

  4、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三、1、再讀課文,想想每一節寫了什么內容?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開雷暴的謎。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蘭克林根據放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四、學習第一節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節的主要內容可以用哪些語句來概括?

  (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3、為什么說它可怕?

  板書:把人擊倒樹木劈成兩半

  4、齊讀第一節。

  四、指導寫字

  五作業 。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實驗的經過,體會富蘭克林的英語實踐的精神。

  過程:

  一、復習導入  。

  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嗎?

  中國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學們你們是怎么認為的呢?

  二、學習第二段。

  1、出示第2節。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齊讀

  “這個謎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揭開”

  2、你了解富蘭克林嗎?政治家,發明了避雷針

  3、齊讀第2節,想想這一節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4、你們想了解這個謎揭開的經過嗎?自由讀3--4節

  思考:富蘭克林是怎么做的?(請劃出有關詞語)請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說,并想想你覺得富蘭克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塔輪板書:

  注意觀察認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膽推測決定實驗

  認真實驗勇于實驗

  6、分四人小組學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找一找,想想為什么讀一讀表達出來。

  7、討論交流

  (讀好詞)早就(很早不是現在)--所以發現了--引讀

  (1)“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觀察比較

  (2)大膽推測:讀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電現象不能雷暴結合富蘭克林與眾不同。

  這種推論現在看起來不足為奇,但是在當時卻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與“推測”有什么區別?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們已經習慣地認為……也對他冷嘲熱諷”

  板書:習慣地

  (冷嘲熱諷)不僅……就連人們會說些什么?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富蘭克林經過仔細觀察和大膽推測反復思考決定用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

  (4)勇于探索還表現在哪里?

  (在雷電交加的情況下,親自實驗)(動作)

  (5)富蘭克林發現天火之謎的實驗過程能讀懂嗎?

  用朗讀把你讀懂的內容表現出來。

  他讀得怎么樣?

  8、有感情朗讀2-4節,體會人物特點。

  9、同學們現在你認為雷電是怎樣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還怕嗎?(指名原來有誤解的學生回答)可是還需要注意安全

  10、引出第5節。

  齊讀第5節,理解“震驚”、“宣告”、“無稽之談”

  板書震驚世界

  11、想象一下當時的人們會怎樣說?

  自我慚愧夸獎富蘭克林

  12、有感情地朗讀第5節。

  三、布置作業 。

  復述實驗經過。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第六節,總結全文。

  過程:

  一、復習導入  。

  復述實驗經過。

  二=學習第三段。

  1、富蘭克林實驗成功有何偉大意思?

  2、板書:--安然無恙(理解)

  3、指導朗讀,想想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總結課文。

  1、齊讀全文,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2、完成課后練習4。

  四、導復述全文。

  1、憑借段意,安排好復述的順序。

  2、根據板書內容提取重點詞語,組織語句進行連綴復述。

  3、指名上臺復述,師生評議。

  4、以四人為一組,輪流復述。

  5、優選復述。

  五、布置作業 。

  1、復述課文。

  2、完成練習冊。

19天火之謎 篇9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了解風箏實驗的原理,能根據圖片提示復述風箏實驗的經過。

  3、理解并積累詞語:冷嘲熱諷、不足為奇、欣喜若狂、怒發沖冠、無稽之談、安然無恙,會用不足為奇、欣喜若狂造句。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解讀雷暴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19課。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要問的嗎?生質疑。

  通過預習解決了哪些問題?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過渡:富蘭克林是如何揭開天火之謎的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一)、檢查預習

  1、出示帶生字的詞語:

  爆炸  冷嘲熱諷    斃傷  揭開  拴住  鑰匙  顛簸(1)學生讀。

  2、出示詞語:不足為奇    難以置信    混為一談   冷嘲熱諷

  怒發沖冠    欣喜若狂    無稽之談   安然無恙

  讀正確:指名讀,齊讀。理解部分成語的意思。

  三、品讀第三自然段,感受品質。

  1、課文的重點是第二段,那富蘭克林揭開天火之謎的過程主要有哪幾個階段?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3~5自然段說一說。(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觀察——推測——實驗)

  同學們,我們曾經學習過一則伽利略的名言:(學生一起說)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中來。富蘭克林就是一個善于觀察的人。課文哪一段介紹了他觀察、推測?默讀這一段,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1)富蘭克林善于觀察、勤于思考

  學生找到句子(出示)“富蘭克林早就觀察到,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會發光,光的顏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隨著爆炸聲,都能斃傷動物……”,說說自己的理解。引導體會“很多”等詞語以及“早就”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富蘭克林?——體會到富蘭克林“善于觀察”。(提醒注意:三個“都”)正因為做了細致的觀察,所以才做出了大膽的推測——

  指導朗讀。

  (2)富蘭克林敢于挑戰、勇于探索

  (預設1)學生說自己的感悟。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人們已經習慣地認為天上地下是兩個世界,雷暴是神靈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間的事物混為一談呢?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讀了這句話,你讀到了什么味道?——人們在責備富蘭克林,讀好句子。(僅僅是責罵嗎,還有取笑,人們會怎么取笑呢?出示詞語“冷嘲熱諷”這就叫“冷嘲熱諷”)。

  (預設2)他的推論在現在看來不足為奇,但在當時卻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人們為什么難以置信?“人們已經習慣地認為天上地下是兩個世界,雷暴是神靈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間的事物混為一談呢?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理解“冷嘲熱諷”,想象人們會怎么取笑他。

  出示富蘭克林身世資料。結合資料,再讀讀上面的話,邊讀邊想象人們嘲諷富蘭克林的話語。(點出為什么寫人們的取笑,這是一種烘托的手法。)

  富蘭克林的父親以制造蠟燭和肥皂為業。富蘭克林八歲入學讀書,雖然學習成績優異,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親的收入無法負擔他讀書的費用。富蘭克林一生只在學校讀了兩年書就輟學當了學徒。從12歲起到他大哥的印刷所里當學徒,以后長期從事印刷工作。

  面對嘲笑,富蘭克林的決定是——從中你看出什么?

  齊讀第3自然段。

  四、小結

  面對人們的冷嘲熱諷,富蘭克林退縮了嗎?富蘭克林動搖了嗎?他決定——

  富蘭克林是怎么樣通過“風箏實驗”揭開雷電的秘密的呢?在這個實驗中我們又感受到一個怎樣的富蘭克林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嗎?

  中國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學們你們是怎么認為的呢?

  二、學習第二段。

  1、出示第2節。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齊讀

  “這個謎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揭開”

  2、你了解富蘭克林嗎?政治家,發明了避雷針

  3、齊讀第2節,想想這一節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4、你們想了解這個謎揭開的經過嗎?自由讀3--4節

  思考:富蘭克林是怎么做的?(請劃出有關詞語)請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說,并想想你覺得富蘭克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分四人小組學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找一找,想想為什么讀一讀表達出來。

  6、討論交流

  (讀好詞)早就(很早不是現在)--所以發現了--引讀

  (1)“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觀察比較

  (2)大膽推測:讀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電現象不能雷暴結合富蘭克林與眾不同。

  這種推論現在看起來不足為奇,但是在當時卻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與“推測”有什么區別?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們已經習慣地認為……也對他冷嘲熱諷”

  板書:習慣地

  (冷嘲熱諷)不僅……就連人們會說些什么?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富蘭克林經過仔細觀察和大膽推測反復思考決定用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

  (4)勇于探索還表現在哪里?

  (在雷電交加的情況下,親自實驗)(動作)

  (5)富蘭克林發現天火之謎的實驗過程能讀懂嗎?

  用朗讀把你讀懂的內容表現出來。

  他讀得怎么樣?

  7、有感情朗讀2-4節,體會人物特點。

  8、同學們現在你認為雷電是怎樣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還怕嗎?(指名原來有誤解的學生回答)可是還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5節。

  齊讀第5節,理解“震驚”、“宣告”、“無稽之談”

  板書震驚世界

  10、想象一下當時的人們會怎樣說?

  自我慚愧夸獎富蘭克林

  11、有感情地朗讀第5節。

  三、布置作業。復述實驗經過。

19天火之謎 篇10

  天火之謎教學反思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要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例如當學生自讀完第二部分后,讓他們說說富蘭克林是個怎樣的人,學生答案不一:有的認為他是一個有敏銳觀察力的人;有的認為他是一個不服輸的人;有的認為他是一個勇于探索科學奧秘的人等等.重視學生情感體驗,以讀為本.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首先讓學生細細品讀文本,從中獲得什么信息 在有體會的地方寫點文字,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給學生充分課堂自由閱讀與感悟的時間.接著,是自由交流:a當學生交流到知道其天氣情況,就順帶當文中三處寫到實驗天氣的句子找出來品讀.體會富蘭克林勇敢無畏,忘我的科學獻身精神.隨后抓住"欣喜若狂"體會富蘭克林當時興奮及高興到極點的心情.學完課文拓展"當你看到高層建筑上的避雷針時想對富蘭克林說些什么."學生們也能說出各自不同的感受.在以上教學中,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與文本對話,暢所欲言,個性飛揚,使閱讀教學具有了無窮的魅力.語文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在這一案例教學中,我自始至終都讓學生感受到富蘭克林身上所具有的那種不迷信,敢于實驗的崇高精神.遺憾的是由于多媒體電腦的原因沒能讓學生直觀的感受"風箏實驗",因此對于帶電時麻繩"怒發沖冠"缺少表象認識,從而對于這一成語的引用理解的不夠到位.

  天火之謎教學反思

  《天火之謎》課后有一條習題是讓學生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課文的段意。為了降低難度,也為了把這項訓練落到實處,我是在學生學完課文后完成的。課文的第一段是第一小節,學生很容易地從課文中找到了這句話“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課文的第二段是從第二小節到第五小節,這段課文的段意歸納時學生的爭論比較多,有的抓住第五小節中的一句話“風箏實驗震驚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電現象,上帝的怒火不過是無稽之談!”還有學生抓住的是第二小節的一句話稍作修改“富蘭克林解開了雷暴謎團。”也有的找到第三小節中的“富蘭克林通過實驗揭開了雷電的秘密”。在經過討論之后,學生認為這三種答案都行。在此基礎上學生概括得出了“富蘭克林通過風箏實驗,終于揭開了天火之謎”。課文的第三段就是第六小節,他們很容易地從課文中找到了那句“富蘭克林根據放電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這次的練習只是讓學生用課文中的句子進行概括,難度比較小。因為這篇課文的主題很明確,學生讀起來也不難。在練習中,學生抓住了重點詞句,概括了段意。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經歷了學習的過程,是一次很好的鍛煉。

  天火之謎教學反思

  本次楊樹亞工作室課例研討我執教了《天火之謎》第二課時。課后參加活動的專家和工作室其他成員進行了坦誠的交流,讓我受益匪淺。活動結束后我也冷靜理性地反思了這節課。現將自己的思考做簡要表述。

  首先談談自己對教材的認識:這篇文章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其主旨是宣揚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同時號召少年兒童向他學習。文章采用了對比烘托的手法來突顯人物品質。重點段落“風箏實驗”描寫細致,語言生動簡潔。

  就文章的主旨,我擬定一條教學主線——了解富蘭克林其人。但這不是這堂課的全部,更不是教學的唯一目標,只是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線索。為此我在這條線上設計了兩大板塊:一是就課文部分內容把“天火之謎”改為“天火之迷”;二是復述“風箏實驗”。第一個板塊設計是基于文章表達的特色考慮的,因為文章前三自然段采用了對比烘托的手法,其目的是突出富蘭克林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品質。同時這樣設計也是想用一個有驅動力的話題去規避瑣碎的提問。但從實際效果來看,的確自己考慮不夠細致。因為學生對“迷”的理解呈現多樣化,導致教學過程走了彎路。即便是告訴學生此“迷”是指迷信,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這一設計無疑是告訴了學生一個結論,只不過是讓學生找出論據而已。這樣的設計對于五年級學生而言,思維價值是值得商榷的。如果用數學方法來看待這個問題,那么這個設計當屬于演繹法,而演繹法的最大缺陷是缺少創新。如果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文字,看看同是雷電現象,富蘭克林和眾人看到有何不同,你從中了解到什么。我想這樣設計當屬數學中的歸納法,思維深度更大,更有探索價值。

  其次,我想就“用語文的手段解決語文問題”發表自己的一點看法。就語文的基本手段而言,其實就是“聽、說、讀、寫”,但把這些基本手段融合起來,其手段又是豐富多彩的。我們不能單純地把抓住某個或幾個所謂重要的詞語來解讀文本看作是用語文的方法來解決語文問題。就本課“了解富蘭克林其人”這個問題來說,我并不認為“欣喜若狂”這個詞語有多重要。原因之一是這個詞語只是寫出實驗驗證了他的推想后一種興奮之情;原因之二是“欣喜若狂”這個表示心情的詞語和富蘭克林這個人物“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能不能畫等號,我想值得商榷的,即便有聯系,學生能不能理解也是要打問號的。我個人認為我們的教學有時不能強人所難。本課中我在第一板塊中所采用的“利用對比烘托的手法”的方法和對比朗讀,以及第二板塊中“引導學生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正是運用了語文的手段解決“了解富蘭克林其人”的問題。我想,對于高年語文教學而言,用語文的方法解決語文問題更重要的是一種謀略。

  再有,我想說說“教書”與“教學生”的問題。我一直認為,作為教師應該是“教學生”,而不是“教書”。書只不過是教學生的一個載體而已。我們的目的是通過這個載體教會學生學習。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對這個載體進行分析,篩選、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再把這些有價值的信息通過一定邏輯串連起來,從而得出教學的主線。就《天火之謎》這課來看,有哪些有價值的信息呢?我想至少有以下幾方面:一、學會從烘托對比中,以及從具體事例中分析人物;二、學會在理解基礎,掌握好的方法進行復述;三、掌握環境描寫這個表達杠桿的作用;四、掌握寫人文章采用烘托對比這一謀篇布局的方法,為以后寫此類文章打好基礎。從整節課看,我個人認為,是在教學生,而不是在教書。

  最后,想簡單說說這一年來思想上的認識。本學年可以說是在極度頻繁的各種研討活動中度過的,期間迷茫與收獲相互交織,倔強地前行并逐步走向明朗。關心小學語文教學的人都知道,近年來課堂教學改革中出現的各種聲音此起彼伏,充斥在我們的耳畔。有的主張“以讀為主”;有的強調“文意兼得”;有的甚至發出吶喊“扔掉內容分析,致力于寫作指導”等等。面對這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主張或思潮,面對各種各樣的爭執,一線教師似乎有些迷茫。因此,我們常會聽到“現在的語文都不知道怎么教了”這樣的感嘆。那么,如何走出迷茫呢?我想不妨讓我們有點中庸思想。如果我們理性地分析這些教學主張,不難發現都有其道理,都有值得汲取的精髓。但如果用一把尺子去丈量不同年級、不同內容的課文,似乎這些說法又有點偏激。因此我們不能盲目崇拜某一種主張,更不能刻意模仿。需要我們努力做到的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把這些主張融會貫通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所謂“融會貫通”就是能根據不同年段、不同文本,看看采用哪種教學主張更合適;或者根據文本的特點融合幾種教學主張。中庸思想不是“和稀泥”,是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一種主見,也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靈感來源。

19天火之謎 篇11

  一、教材簡析

  《天火之謎》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秘密,在雷電交加的天氣里進行“風箏試驗”的事,贊揚了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研究和試驗,才能揭開大自然的奧秘。課文第一部分寫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東西,第二部分寫富蘭克林通過親自進行的“風箏試驗”,終于揭開了“天火之謎”,最后一部分寫富蘭克林根據放電原理發明了避雷針。文章用詞豐富、描寫精彩,而內容中又涉及到較深奧的物理知識,因此,讀懂課文,復述“風箏實驗”的經過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此教學重點及其課文本身的特點,制定如下教學目標:其中較為基本的目標是: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夠綜合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收集的資料、和老師提供的資料讀懂課文。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驗的科學精神。

  4、能根據圖片提示復述風箏實驗的經過。

  另外較有發展性的目標是:

  1、激發學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收集課外信息的習慣,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三、教法: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來,學習才能有效的進行。根據這一理念,在教學《天火之謎》一文時,我將嘗試著使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借助多媒體,引導學生想象,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意義建構。

  四、學法

  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在學習中生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而我們教師就要善于創設情境,不斷為學生激起“漣漪”甚至“波濤”。指導學生按”質疑—讀解(課文內容及相關資料)—讀議—讀評”的學習鏈進行學習,達成目標、

  五、教學程序

  在教學第一課時時,主要要求學生能夠學會生字詞,初步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朗讀課文能夠正確、通順,了解課文大意,能根據提示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落大意,并精讀了課文的第一部分,感受到了雷暴在人們心目中的可怕程序。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教學設計則定位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給學生讀懂課文的方法。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盡管學生對課文內容感興趣,但不少內容涉及到物理知識,語句描寫生動具體,如果不引導學生切實讀懂課文,學生就會一知半解。我主要教給學生兩個讀懂課文的方法,一是聯系上下文,二是借助課外搜集到的資料讀懂課文,其中后者是教學重點。一方面,在課前我讓學生廣泛搜集相關資料,以備課上增加自己發言的依據。另一方面,搜集一些資料,并且在課上適時地運用,力求讓學生自己在綜合閱讀中讀懂課文,并提高自身的信息處理能力。

  二、在創設問題情境中實現自主建構性學習

  1、抓住學生學習中已知與未知的矛盾,激疑。問題的產生不是教師強加給予學生的,而是學生基于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產生的困惑、矛盾。揭示課題后,我就讓學生質疑引起認知沖突:“天火之謎”指什么?這個謎解開了嗎?誰解開的?是怎樣解開的?從而誘發學生學習的需要。然后通過自讀課文,使學生很快解決了前三個問題,把學習目標定位于最后一個問題。

  2、抓住學生之間不同理解的矛盾,解疑。教學目標定位后,我沒有指定閱讀的內容,而把球再次踢給學生。要解決這一問題應該讀課文的哪一部分呢?學生很容易確定為第四自然段“風箏實驗”。在學習“風箏實驗”時,先組織學生觀看課件“捕捉天火”。這一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初步感受了實驗過程。接著讓學生圍繞“風箏實驗”自己來設計問題相互考一考。我讓學生自由發言,談談哪個問題最值得研究。對一些簡單的問題我隨時解決;對一些較麻煩但與課文關系不大的問題,我提議到課后去解決;對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我引導學生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并花力氣研究解決。最后把問題定位在三個上:

  1、實驗這天,天氣如何?(這是實驗的條件)

  2、這次實驗是怎么做的,需要哪些東西?(實驗器具)

  3、當風箏飛上了天,富蘭克林又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說了什么?(實驗經過)

  3、設計一些對學生有問題啟示作用的范例,再生疑。如在教學完風箏實驗后,我又創設情境小結延伸:是呀,在這樣電閃雷鳴的天氣里,很可能被雷劈到,因此,富蘭克林做這個實驗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學到這,你又有什么新疑問嗎?這時,學生問:難道富蘭克林不害怕?他為什么要冒著生命危險做這個實驗呢?從而使學生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實現螺旋式上升。

  三、突出朗讀和復述的教學要求。

  朗讀課文、復述課文是課后的要求。教學中我想方設法使朗讀與讀懂課文相結合,通過朗讀促進學生讀懂課文,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提高朗讀水平,并重點指導了兩處感嘆句的朗讀,體會第一句中那驚奇發現的心情,還有最后三個感嘆句體現的那分成功的喜悅。考慮到這篇課文比較長,在課內并沒有安排全文的復述,而是突出重點自然段,讓學生復述“風箏實驗”的經過。在復述時,我沒有使用“文字提示”的方法指導學生復述,而是采用多幅圖的方法指導學生復述,我想這也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因為,我們回憶一件事的時候,腦子總是一幅幅畫面,而不是一個個關鍵詞語。

  四、進一步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在課上指導了學生圍繞課文閱讀搜集課外資料進行信息處理的方法,還要求學生課后進一步課外閱讀,并且還要是自身閱讀的需要。

  最后的作業設計:“拓展作業:

  (1)課外閱讀《富蘭克林傳》;

  (2)搜集關于避雷針的課外資料,說說避雷針是怎樣避免雷擊從而保護建筑物的?”正是體現了這一教學思想,試圖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更多地了解富蘭克林,了解大自然中更多的奧秘。

19天火之謎 篇1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8

  《天火之謎》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讀課題

  2、天火之謎指什么?(板書:雷暴之謎)

  3、誰來說說雷暴(板書:放電現象)

  4、誰解開了這個謎團?(富蘭克林)

  師:課文中哪句話告訴了我們答案?打開課文,找一找

  二、整體切入課文

  1、出示句子:這個謎團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

  2、指名讀,讀了這句話你明白了什么?指導抓住“直”“才”體會句子含義

  3、為什么這個謎團直到18世紀才被富蘭克林解開呢?小聲讀課文,找一找有關句子,體會體會。

  三、精讀課文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

  (二)重點指導理解句子

  投影出示:這種推論現在看起來……對他冷嘲熱諷。

  1.“這種推論”指什么?同學們,告訴我們富蘭克林為什么會有這個推論?(引導體會)師導:富蘭克林什么時候就有這種推論了?

  2.人們是怎么看待這個推論的?理解“不足為奇”“難以置信”

  3.師:根深蒂固的觀念不僅使一般人認為他是無稽之談?就連許多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想像人們會怎么冷嘲熱諷他?如果這是對你的冷嘲熱諷,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4.面對人們的取笑,富蘭克林怎么做的?(讀句子)

  5.富蘭克林在人們的嘲笑中,在人們的冷言冷語中,他依然決定通過實驗揭密,你覺得富蘭克林怎么樣?

  6.再讀中心句。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天火)本文轉載

  過渡:那么富蘭克林又是怎樣通過實驗揭開這個秘密的?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在實驗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找出來,讀一讀,再小組交流一下體會。

  投影出示:這時,富蘭克林用手指……天電了。

  1.學生說說體會。富蘭克林不知道那個鑰匙帶電嗎?

  2.出示:一片烏云漂過……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

  3.富蘭克林是怎么發現麻繩帶電的?理解“怒發沖冠”是什么意思?這里指什么?指導有感情朗讀

  4.其實他早就觀察到麻繩帶電了,在這種情況下,他用手指靠近鑰匙,是為了親自證實一下自己的推論。讀句子,再說說體會,引導體會勇于獻身的精神。

  5.富蘭克林手臂發麻的時候,他有什么表現?

  理解:欣喜若狂。以評促讀。理解“狂”。

  6.他為什么欣喜若狂,引導聯系前文,對比讀第五小節,層層推進,朗讀體會實驗成功的興奮。

  7.讀句子,引導體會富蘭克林準備充分,考慮周密。

  你能說說用這些材料都有什么用處呢?

  師:風箏實驗震驚了世界,富蘭克林成功了,他……引讀。更加讓我們感動的是他為科學勇于獻身的精神,讓我們一起再讀中心句,相信我們此時對富蘭克林的認識更加深刻了。

  五、復述實驗過程

  富蘭克林是怎樣揭開謎團的?把實驗經過和同桌講一講,指名講。

  六、學習最后一段

  師:雷暴這個謎團已經解開了,這個謎團解開后有什么意義呢?理解“安然無恙”

  七、延伸拓展

  1.讀了故事,相信同學們對富蘭克林一定有深刻的了解,讓我們再次走進他――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

  2.出示資料讀。

  3.你有什么想說的?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天火)本文轉載

  板書設計:     19、天火之謎

  雷暴之謎

  富蘭克林    實驗揭秘   放電現象

  創造發明(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天火)本文轉載

19天火之謎 篇13

  《天火之謎》教學反思

  《天火之謎》一文,篇幅較長,盡管學生對課文內容感興趣,但不少內容涉及到物理知識,語句描寫生動具體,如果不引導學生切實讀懂課文,學生就會一知半解。我在教學中主要教給學生兩個讀懂課文的方法,一是聯系上下文,二是借助課外搜集到的資料讀懂課文,其中后者是教學重點。一方面,在課前我讓學生廣泛搜集相關資料,以備課上增加自己發言的依據。另一方面,搜集一些資料,并且在課上適時地運用,力求讓學生自己在綜合閱讀中讀懂課文,并提高自身的信息處理能力。

  朗讀課文、復述課文是課后的要求。教學中我想方設法使朗讀與讀懂課文相結合,通過朗讀促進學生讀懂課文,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提高朗讀水平,并重點指導了兩處感嘆句的朗讀,體會第一句中那驚奇發現的心情,還有最后三個感嘆句體現的那分成功的喜悅。考慮到這篇課文比較長,在課內并沒有安排全文的復述,而是突出重點自然段,讓學生復述“風箏實驗”的經過。在復述時,我沒有使用“文字提示”的方法指導學生復述,而是采用多幅圖的方法指導學生復述,我想這也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因為,我們回憶一件事的時候,腦子總是一幅幅畫面,而不是一個個關鍵詞語。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要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例如當學生自讀完第二部分后,讓他們說說富蘭克林是個怎樣的人,學生答案不一:有人認為他不迷信;有人認為他善于觀察;有人認為他勇于實踐;甚至還有同學認為他“傻”。而我并沒有拘泥于“標準答案”,而是引導學生說出合適的理由,并適時加以肯定。從而在教學中,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與文本對話,暢所欲言,個性飛揚,使閱讀教學具有了無窮的魅力。

  《天火之謎》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其主旨是宣揚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同時號召少年兒童向他學習。文章采用了對比烘托的手法來突顯人物品質。重點段落“風箏實驗”描寫細致,語言生動簡潔。

  備課時,本想按著一般的老路子讓學生按著文本的順序逐步深入課文,在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體會人物的閃光之處,提高對人物精神境界的認識。但又感覺到這種老路子不利于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于是又仔細研讀課文,發現“風箏實驗”是本文的一個關鍵環節,富蘭克林正是通過“風箏實驗”才解開雷暴的秘密的。不如就從“風箏實驗”著手,讓學生充分品讀,談體會說認識,了解人物,塑造人物。我把第四自然段的教學作為課堂的重點,從比較實驗風箏與一般風箏的不同,到感受富蘭克林為科學研究不顧自己的生命,再到富蘭克林發現秘密的欣喜若狂的心情。逐層深入,環環相扣,既了解了“風箏實驗”的經過和結果,又感受到了富蘭克林善于觀察、敢于嘗試、勇于為科學研究奉獻一切的精神。

  課后反思了不足,發現學生學得還算比較扎實,但總感覺學生一堂課上學得太少,其實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細讀文本,讓他們在有感受的地方做做批注,然后選取典型句子品讀,分析,效果可能會更好。

  《天火之謎》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借助具體的語言文字向學生傳遞著某種精神,希望學生能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受到高尚精神的熏陶和激勵,對他們的人生觀產生一定的影響。《天火之謎》一文,講述的是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秘密,在雷電交加的天氣里冒著生命危險進行“風箏試驗”的故事,贊揚了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驗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揭開大自然的奧秘。

  讀完課文,問學生富蘭克林是靠什么解開雷暴的秘密的,學生都答“風箏實驗”。然后再第二課時前置性預習中,讓學生思考富蘭克林是個什么樣子的人?并結合相關語句。通過品讀,學生感受富蘭克林為科學研究不顧自己的生命,再到富蘭克林發現秘密的欣喜若狂的心情。逐層深入,環環相扣,既了解了“風箏實驗”的經過和結果,又感受到了富蘭克林善于觀察、敢于嘗試、勇于為科學研究奉獻一切的精神。最后再問學生富蘭克林是靠什么解開雷暴的秘密的,學生的理解更進一層,感受到了富蘭克林為科學研究勇敢創新奉獻的精神。

19天火之謎(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19、天火之謎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不足為奇”、“欣喜若狂”造句。...

  • 19、天火之謎(三課時)

    教材簡析: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秘密,冒著生命危險在雷電交加的天氣里進行“風箏實驗”的事,贊揚了富蘭克林勇往直前、大膽探索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細致的觀察、大膽的推測、不懈的研究何實驗,...

  • 19、天火之謎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 19、天火之謎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夏天雷雨時的景象你們見過嗎?雷暴發生時,電閃雷鳴,還伴有狂風暴雨,你能說說你當時的心情嗎?地球上空每年都要發生幾十億次雷暴,古時候,我們中國人把它稱為雷神,西方人則把它看做上...

  • 天火之謎

    教學要求:學會本課生字、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學習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第一課時導入新課小朋友們,每年的夏天都會下什么雨呀?揭示課題板書課題,揭示題意。...

  • 25《天火之謎》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 天火之謎課文(通用3篇)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發生幾十億次雷暴,它能把人擊倒,將高大的樹木劈成兩半。古時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國人則把它稱為雷神。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 《天火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教學內容 25、天火之謎 教學目標 基本目標: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夠綜合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收集的資料、老師提供的資料讀懂課文。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驗的科學精神。...

  • 《天火之謎》第二課時教學預案(精選13篇)

    作者:沖鋒舟 來源教學目標:1、理解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揭開“天火之謎”的過程,進一步感受富蘭克林“細心、智慧、謹慎、勇敢”等形象2、完成“雷電交加、顛簸、欣喜若狂”等詞語教學。3、完成對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復述。...

  • 天火之謎教案(精選3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 《天火之謎》資料(通用12篇)

    《天火之謎》資料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年)是18世紀美國的實業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和音樂家。...

  • 《天火之謎》隨堂同步練習作業設計(精選14篇)

    一、比一比,再組詞。暴( ) 聚( ) 震( ) 測( )爆( ) 驟( ) 振( ) 側( )揭( ) 匙( ) 嘲( ) 貫( )喝( ) 題( ) 朝( ) 慣( )二、把詞語補充完整。...

  • 《天火之謎》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精選15篇)

    教學目的:學習實驗的經過,體會富蘭克林的英語實踐的精神。過程:一、復習導入。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嗎?中國人~~~~雷神西方人~~~~上帝的怒火2、同學們你們是怎么認為的呢?二、學習第二段。1、出示第2節。...

  • 《天火之謎》教學實錄(通用12篇)

    12月20日參加常熟實驗小學“小學發展性課堂教學研究觀摩研討活動”,因為大霧彌漫,趕到常熟,已經是8點40分,所以,只聽了一節語文課,現在把聽課實錄整理如下,與老師們共同學習。...

  • 《天火之謎》教學設計(精選14篇)

    無錫市江南實驗小學 鄒紅偉一、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表達方法。2、了解富蘭克林揭開雷電之謎的過程,感受他的科學精神。二、教學重點感悟富蘭克林的科學精神。三、教學過程(一)揭題1、今天我們學習《天火之謎》。...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日产乱码 |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 欧美艳星NIKKI激情办公室 | 欧美五月婷婷 | 国产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人成小说网站色在线 | 美女一级毛片免费视频 | 中国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 97国产色 |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 国产熟妇疯狂4P交在线播放 | 日韩成人精品一区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 | 青青草超碰 | 视频二区精品中文字幕 |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精品人妻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一级做a爱片久久毛片a高清 |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久久无码色噜噜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的张开腿让 | 国产精品久久不能 | 法国少妇XXXX做受 | 国产91区精品福利在线社区 |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苍井空 | zzzwww免费看片免费软件 |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一区 | 四虎永久地址www成人 | 成人三区 | 日本xxxxxxx18—19 | 国产嫩草91 | 丰满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国产日韩精品在线 | 日本熟妇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 邻居少妇很紧毛多水多 | 欧美日韩亚洲一 | 国产精品伊人久久久 | 欧美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