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天火之謎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夏天雷雨時的景象你們見過嗎?雷暴發生時,電閃雷鳴,還伴有狂風暴雨,你能說說你當時的心情嗎?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發生幾十億次雷暴,古時候,我們中國人把它稱為“雷神”,西方人則把它看做“上帝的怒火”。
2、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9課,揭題:天火之謎
3、學生質疑:“天火”指什么?它為什么成了一個謎?誰來解開這個謎?他是怎樣解開的?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題。出示要求:
(1)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順句子課文。
(3)讀讀生字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后進生。
3、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讀準字音。
(2)重點讀好以下詞語:
雷電交加 不足為奇 混為一談 冷嘲熱諷
怒發沖冠 欣喜若狂 無稽之談 安然無恙
相機理解:怒發沖冠、不足為奇、冷嘲熱諷、安然無恙
4、緊扣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讀好有關段落。
5、相機進行分段,并且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1)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種可怕的東西。
第二段(2—5)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雷暴的謎。
第三段(6)富蘭克林根據放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三、指導寫字
1、出示:暴、劈、斃;揭、鑰、匙、顛
2、交流這兩組字在書寫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
3、學生書寫。
四、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難點:指導學生認真地朗讀體會,學習文中知識,閱讀一些相關文章,深入了解富蘭克林的情況。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節的主要內容可以用哪些語句來概括?
3、為什么說它可怕?
板書:把人擊倒、樹木劈成兩半
4、指導練讀,齊讀第一節。
二、學習第二段。
1.第2節。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齊讀
“這個謎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揭開”
2、你了解富蘭克林嗎?政治家,發明了避雷針
3、齊讀第2節,想想這一節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你們想了解這個謎揭開的經過嗎?自由讀3、4節
思考:富蘭克林是怎么做的?(請劃出有關詞語)請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說,并想想你覺得富蘭克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板書: 注意觀察認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膽推測決定實驗
認真實驗 勇于實驗
6、分四人小組學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找一找,讀一讀
7、討論交流
(1)指名讀“注意觀察認真思考”的有關語段。
出示:“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斃殺動物……“體會觀察之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