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案(通用12篇)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案 篇1
一、才藝展示,我最棒!(3分鐘)
二、導入新課,明確目標。(3分鐘)
1、這篇課文選自《 》作者是
2、學習目標我明白(2——3分鐘)
a 、學習《臨死前的嚴監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b 、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悟人物形象。
c、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三、自主學習。我認真!(10分鐘)
1、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a 這篇課文的生字不多相信同學們經過認真練習,一定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自學生字)
b 檢查讀書效果 嚴監(jiàn )生 諸親六眷(jian) 兩莖(jing)
2、自讀課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寫了誰,這么著個人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自讀思考:
出事語段:“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搖了兩三搖。”
讀了這三句話,能想到那些成語來形容嚴監生此時的病情?
※※聽老師讀大家評評老師讀得怎樣
病情惡化到這樣程度,嚴監生卻“總不得斷氣”他在想什么?
這了這三句話中,有幾個關于嚴監生動作的描寫,畫出來。
從這幾個動作中你體會到什么?
在文章中像剛才的動作描寫還有幾處,找出來
進行梳理
與大侄子的交流
與二侄子的交流
與奶媽的交流
與趙氏的交流
從這些動作的變化中你體會到什么?
四、鞏固練習再提高。
看拼寫詞語組成恰當的詞語
zhí láng kāi kāi tǔ tán tan
( ) 子 ( )中 ( )( )眼淚 ( ) ( ) 吐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正確認讀:“侄子、郎中、哥子、登時、嚴監生、諸親六眷、兩莖燈草、一聲不倒一聲”,并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吝嗇鬼形象。 4、體會作者通過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等方面來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兩方面的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 一、 讀詞語導入 1、讀詞語(課件出示) 財迷、吝嗇、摳門、 鐵公雞、守財奴、吝嗇鬼 一毛不拔、只進不出、視錢如命、摳摳搜搜、 這些詞語可以可以用在什么人身上?(小氣的人) 2、介紹嚴監生 師:嚴監生——富甲一方的大地主,他擁有十多萬銀子,僮仆成群,牛馬成行。(板書:嚴監生)這個形象是我國古典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個人物。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33葉看閱讀提示。(指生讀)想不想知道這么富有的嚴監生臨死前是怎樣的情形?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2課《人物描寫一組》第二個片段(板書:臨死前的) 3、板書課題 相信通過我們自己的閱讀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準,讀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注釋多讀幾遍。 1、檢查讀書效果。 (1)課件出示詞語,指生讀詞,檢查掌握情況。 師:這些詞語中你知道了哪個詞語的意思?(指生回答) (2)課件出示句子,指導朗讀,講解通假字。 到中秋已后,醫家都不下藥了。 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2、讀準了字音,理解了詞語,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指名分部分朗讀課文,通過教師的范讀,糾正讀破的字音。) 3、剛才我們讀了幾遍課文,誰能用一兩句話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兩個指頭) 三、精讀課文,感受形象 1、范讀課文,想象畫面。 作為這么一個大富翁,臨死前居然為了那微不足道的一莖燈草拼命的舉著兩個指頭,多么好笑。我也想試著讀讀課文,想聽嗎?(好)我讀的時候請你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嚴監生臨死前的樣子。 請你把腦海中浮現的嚴監生的形象說給大家,好嗎?(指生說出想象的畫面) 2、觀察課文插圖,再讀課文,填寫學習卡。 你們真會想象!同學們看這就是臨死前的嚴監生的樣子。(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作者對嚴監生臨死前的動作,神態作了細致的描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細致地讀一讀,并根據他的動作、神態的變化揣摩揣摩他臨死前的心理活動,然后同桌間交流一下,并填寫學習卡。
旁人語言 手的變化 頭和眼睛的變化 猜測心理 大侄子: 痛苦、著急 二侄子: 憤怒、痛恨 奶媽: 失望 趙氏: 放心
學生匯報(我建議同學們合作匯報,一個人讀出旁人語言,另一個人說出嚴監生當時的動作,然后猜測他當時的心理活動。) 3、根據嚴監生的動作、神態猜測出他臨死前的心理活動。 面對大侄子,二侄子和奶媽一再的不理解兩個指頭的含義,嚴監生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啊!最后還是趙氏猜出了他的心事。如果此時的嚴監生能開口說話,他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呢?(指生回答) 4、評價嚴監生。 面對這樣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此時此刻,你想用什么詞語來評價嚴監生?(板書:吝嗇鬼)他不僅小氣,吝嗇,簡直就是個吝嗇鬼。 四、梳理學習卡,體會寫法 誰能說說作家是用什么方法刻畫人物特點的呢?(動作、神態的細節描寫)老師有個問題不明白,作者為什么不用語言描寫來刻畫嚴監生? 同學們,作者抓住嚴監生臨死前一個非常經典的動作——伸著兩根指頭,還有他的神態,展開細致的描寫,這叫什么描寫?(細節描寫)通過這些細節描寫,作者把嚴監生臨死前焦急的加劇和吝嗇淋漓盡致、入木三分的表現出來,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指導朗讀,體會特點 1、為了那兩莖燈草,嚴監生之前是怎樣的念念不忘呢?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幾組句子。(課件出示) 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 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 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入情入境指導朗讀。 2、借景生情,激發想象。 多么可笑而又多么可悲的嚴監生啊!在臨死前,居然為了燈盞里點的兩莖燈草而不能安息。如果此時你就站在他的床前,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呢?(指生回答) 3、同學們的體會真好!請大家帶著自己的感受在小組內分角色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六、閱讀拓展 嚴監生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他這監生就是花錢買來的,然而他卻為這一莖燈草垂死掙扎,差一點就死不瞑目。他死后家產盡被霸占。同學們想知道具體的故事情節嗎?(想)那你們課下就讀讀《儒林外史》。 其實在世界文學史上還有四大吝嗇鬼,他們的吝嗇跟嚴監生相比有過之而不及。如果有興趣,課下也可以找出來讀一讀,相信通過比較閱讀,你們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案 篇3
一、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由3個獨立的片段組成。《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選自中篇小說《小兵張嘎》,《臨死前的嚴監生》選自《儒林外史》,《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選自《紅樓夢》,題目為編者所加。這3個片段分別描寫了小嘎子、嚴監生、鳳辣子三個人物形象,每一個片段,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側重點也不盡相同,可以說這3個片段是人物描寫的經典。《臨死前的嚴監生》這個片段記敘了嚴監生臨終前因燈盞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刻畫了愛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的形象。
通過對這個片段的閱讀,讓學生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二是從中體會作家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及細節描寫等寫人的方法。另外,還要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憑借課文前的閱讀提示,引導學生讀書、思考、交流、討論,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提高閱讀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自己的學習主人。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更多發揮自己語言和才能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想像、發現、質疑、創新。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肖像、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肖像、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3.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四、教學關注點
感受嚴監生這三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
五、教學難點
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課前準備
了解《儒林外史》的故事梗概。
八、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
1、你們讀過《儒林外史》嗎?誰能說說這部書主要寫的是什么?
2、補充資料。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會的照妖鏡。它通過對封建文人、官僚豪紳、市井無賴等各類人物無恥行為的真實生動的描寫,深刻地揭露了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強烈地抨擊了罪惡的科舉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倫理道德、社會風氣等等,客觀上否定了整個封建制度。
《儒林外史》是我國諷刺文學中的精品,作者擅長運用典型情節,深刻地揭露社會矛盾。語言準確、精煉、形象,具有諷刺效果。《儒林外史》是我國古典諷刺小說的高峰。
3、簡介吳敬梓
吳敬梓(1710~1754),字敏軒,又字文木,全椒(在安徽)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吳敬梓雖是名門望族的后代,小時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經濟地位的迅速變化,使他接觸了勞動人民,看到了社會的黑暗和科舉制度的罪惡。因為思想上有進步的一面,并且掌握了描寫現實的諷刺手法,所以才能在晚年寫出《儒林外史》這部十分杰出的長篇諷刺小說。
(二)、導入課文
1.一個人,在臨死時,會說些什么?會做些什么呢?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回答。
2、我們看看吳敬梓是怎樣描寫臨死地主的?揭示課題,板書:臨死前的嚴監生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真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利用上下文或者的方法查不懂的字詞。
2.指名學生朗讀,正音
3.交流:短文主要寫了什么?短文記敘了嚴監生臨終前因燈盞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刻畫了愛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的形象
(四)、再讀課文,想象人物外部形象
1.師范讀課文,生想象畫面:邊聽邊想象嚴監生臨死前的樣子
2.交流,達成共識
出示課文插圖學生仔細觀察。作者對嚴監生臨死前的動作、神態作了細致的描寫,請同學們先找出有關語句細致地讀一讀,并根據他的動作、神態的變化揣摩揣摩他臨死前的心理活動,然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出示句子:
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
學生反復讀這句,思考:他可能說什么?心理想些什么
3.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
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然后指派小組同學上臺讀。老師巡視。
讀讀評評,直到讀好為止
(五)、體會寫法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和《臨死前的嚴監生》兩篇短文都刻畫了人物形象。前者運用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后者運用了動作描寫、神態描寫。
神態描寫:就是指描寫人物臉部的細微的表情和姿態。
神態描寫要表現人物性格特征
要集中筆墨,要面面俱到。
要與外貌描寫適當區別,注意細致觀察,用心揣摩。
神態是人的一種行為,指人臉各部分的動作和變化。人們常說:臉是人感情的晴雨表。這說明了神態與人物思想感情的關系是極為密切的,內心活動常常從人的臉部顯示出來的。一個人心里高興,往往就喜上眉梢;內心得意,就眉飛色舞;心里擔憂,往往滿臉愁容;內心痛苦,就雙眉緊皺。
要寫好人物的神態,得注意如下幾點:
1、要注意人物神態的細微變化
要寫好人物的神態,就要仔細觀察人物神態的細微變化。比如笑,微笑是反映發自內心的喜悅;歪起一個嘴笑是表示心懷鬼胎,不懷好意;張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現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現笑得痛快。可見只有觀察清楚各種神態的特點,才能在描寫神態中反映不同的意義。
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在同一場合的神態往往是不一樣的。年齡相近,性別相同的人,由于思想性格不同,對待同一件事,他們的神態也常常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個人,碰到不同的情況時,他的神態也會不一樣的。
2、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描寫人物的神態,還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離開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需要,為寫神態而寫神態。
3、要同行動和語言描寫相結合
神態描寫要結合在人物行為或語言敘述中,加強文章的表現力。
(六)、拓展
閱讀《儒林外史》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品讀中感受到嚴監生吝嗇的形象。
2、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描寫人物的方法,利用課文留下的空白,補充人物的心理活動。
3、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初讀課文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2課《人物描寫一組》的第二個片段,我們一起讀課題《臨死前的嚴監生》。
關于嚴監生你已經了解了什么?
生:監生的意思。嚴監生家財萬貫。
師:昨天我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但是清朝時期的語言和我們現代漢語的表達方式和用語習慣不太一樣,可能比較拗口。現在就請同學們放聲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嚴監生在臨死前想的是什么事?
生:自讀課文。
師:哪些同學愿意讀一讀課文,看看能否把課文讀通順。
生:輪讀課文,并糾正字音。
師:通過剛才的自讀,輪讀,你想想嚴監生在臨死前想的是什么事?
生:燈里有兩莖燈芯,太浪費了。
師:我有沒有聽錯,嚴監生在臨死前居然想的是兩莖燈芯。一般人在臨死前會想什么?
生:親人,故友……
師:是呀,兩莖燈心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二、精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
1、整體感受,揭示文章的描寫手法: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細細讀課文,你從嚴監生的哪些表現中感受到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還念念不忘這兩莖燈芯,請劃出描寫嚴監生的句子。
隨機出示:
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
他把頭搖了兩三搖。
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
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了,登時就沒了氣。
2、感受嚴監生“愛錢甚命”的心態:
師:你是怎樣感受到的?
預設:
生:嚴監生病得很嚴重,我從痰響得一進一出中知道的。
師:你們知道嚴監生的病為什么會病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出示:
在《儒林外史》的第五回這樣寫道:
1、過了燈節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時撐著……后來就漸漸飲食不進,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銀子吃人參。
2、這嚴致和是個監生,家私豪富,足有十多萬銀子。
師:他是因為沒錢吃藥嗎?
生:不是,他是因為舍不得銀子。
師:那么在他的眼里銀子與性命熟輕熟重?
生:是銀子。
師:我們一起把這句話讀好。
3、通過“指”感受到嚴監生焦急的心情,初步感受嚴監生的吝嗇:
師:你還感受了到什么?
生:嚴監生開始是“伸著兩根手指,接著是指得緊了,最后是指著不動了”他在隨時都可能一命嗚呼的時候,心里只有油燈。
生:頭搖了兩三搖,狠狠搖了搖,閉著眼睛搖了搖。
師:他心里想的是那油燈嗎?
生:不,他想的是有兩根燈芯的油燈非常浪費。
師:他覺得浪費的究竟是什么呢?讓我們看看他平時的生活情況。
請看屏幕:
第五回節選:
不瞞二位老舅,象我家還有幾畝薄田,日逐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豬肉也舍不得買一斤,每常小兒子要吃時,在熟切店內買四個錢的哄他就是了。
師:他連平時買點豬肉都舍不得,他覺得他浪費的是什么?
生:是銀子。
師:從這些動作中,你知道嚴監生心情是怎樣的?
生:焦急的,著急……
師:讓我們懷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課文。
師生共讀。
4、補白人物的心理活動,進一步感受嚴監生的吝嗇:
師:可憐的嚴監生,生命危在旦夕,偏偏一大幫親人在身邊,卻猜不出他的心意,請同學們拿出練習紙,你可以選擇一句,把他的心理補充完整。
(寫一寫。)
師:大侄子的話。
生:唉,大侄子,我就你們這幾個親人了,我擔心的是燈,燈里有兩根燈芯,你發現沒有。
生:我的侄兒誒,你怎么就不明白你二叔的心思呢?你看那燈里燃著兩莖燈芯,多費油啊!這哪里是油,分明燃的是銀子啊!這樣白白地糟蹋錢財,叫我如何斷得了這口氣?
生:奶媽,虧你還在我家待了這些年,竟然連我的這些心思都不懂,真是氣死我了。
師:這就是可憐的嚴監生,看著課文的插圖,你有什么要對他說的?
生:錢哪有生命重要啊。
生:你家有十萬銀子,卻到死,還為幾根燈芯牽腸掛肚,真是守財奴。
……
師:同學們通過學習,對嚴監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來讀讀課文吧。
生:分角色朗讀。
四、拓展閱讀
師:課文學到這里,你能不能用一句簡單的話或者一個詞語概括一下嚴監生的形象?
生:守財奴、吝嗇鬼、小氣鬼……
師:受到一些外國文學作品的影響,在以往的評論中,人們常把嚴監生列入到了世界文學吝嗇鬼的長廊之中,在很多文學史評中、及電視、電影里都把他視為一個貪婪成性,視錢如命的吝嗇鬼而大加鞭撻。但是,看了下面的這些補充材料后,你對嚴監生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呢?
(出示補充材料一。)
師小結:是呀,吝嗇鬼第一個特點就是殘酷和不近親情,對財富的占有欲,使他們失去了常人行為和心態。我們看到的嚴監生并不如此。他“錢過百斗,米爛成倉”自己平時連一斤豬肉都不舍得吃,但他卻舍得花銀子請別人喝酒,自己有病舍不得吃藥請醫生,老婆病了卻“每日四五個醫生用藥,都是人參附子”,自己從不肯輕易為自己破費錢財,但卻肯送給兩位舅子大筆銀子。吝嗇并沒有割斷其親情關系,泯滅其人性。不能說嚴監生不吝嗇,可他的這種吝嗇只是一般小生產者的吝嗇,并沒有使他由人變成了鬼。吳敬梓僅用了五句話就把嚴監生過分儉省的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與嚴監生相比,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臺(時間來不及,方案二:果戈里筆下的波留希金、莎士比亞筆下的夏洛克)就是一個(個)名副其實的吝嗇鬼。(同學們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相關的書籍,出示作者書名)下面。就讓我們來見識見識什么是真正的吝嗇鬼。請同學們默讀《歐也妮·葛朗臺》這個片段(出示補充材料二),同樣是寫他在臨終前片段,先請同學們從文章中劃出表現人物吝嗇的語句。然后思考一下,同樣是寫人物臨死之前的情景,它與課文節選的片段描寫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生:交流寫葛朗臺吝嗇的句子。
生:嚴監生主要是通過動作描寫,第二篇文章的主人公主要是通過動作描寫。
師:吳敬梓為什么不通過語言來描寫人物呢?這樣不是能更直接的表達作者內心的想法嗎?
生:因為嚴監生病得很重,不能說話了。
師:是呀,所以我們要根據人物的實際情況的不同來選擇描寫的側重點,這樣的描寫更逼真,下節課,我們將走進紅樓夢,進一步學習精妙的人物描寫手法。
五、練習
請你自己選擇一個心理活動寫一寫:
當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伸著兩根手指,他想:
當大侄子問他是否還有兩個親人沒見面時,嚴監生心想:
當二侄子問他是否還有兩筆銀子沒有吩咐明白時,嚴監生心想:
當奶媽問他是否兩位舅爺沒有見面時,嚴監生心想:
【補充材料】
一、選自《儒林外史》第五回
對闖禍逃跑的哥哥:
嚴致和見差人來說此事,他是個膽小有錢的人,見哥哥又不在家,不敢輕慢。隨即留差人吃了酒飯,拿兩千錢打發去了。……嚴二老官連在衙門使費,共用去了十幾兩銀子,官司已了。
對結發的妻子:
生病時:
自此以后,王氏的病,漸漸的重起來;每日四五個醫生用藥,都是人參附子,總不見效。
去世后:
自此修齋、理七、開喪、出殯,用了四五千兩銀子,鬧了半年,不必細說。
對妻子的兄弟:
因把小斯都叫出去,開了一張廚,拿出兩封銀子來,每位一百兩,遞給二位老舅:“休嫌輕意。”
嚴致和又拿出五十兩銀子來,二位喜形于色去了。
二、選自《歐也妮·葛朗臺》
末了,終于到了彌留時候,那幾日老頭兒結實的身子進入了毀滅的階段。他要坐在火爐旁邊,密室之前。他把身上的被一齊拉緊,裹緊,嘴里對拿儂說著:
“裹緊,裹緊,別給人家偷了我的東西。”
他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守在眼睛里了,他能夠睜開眼的時候,眼光立刻轉到滿屋財寶的密室門上:
“在那里嗎?在那里嗎?”問話的聲音顯出他驚慌得厲害。
“在那里呢,父親。”
“你看住金子!……拿來放在我面前!”
歐也妮把金路易鋪在桌上,他幾小時地用眼睛盯著,好像一個才知道觀看的孩子呆望著同一件東西;也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點兒很吃力的笑意。有時他說一句:
“這樣好教我心里暖和!”臉上的表情仿佛進了極樂世界。
本區的教士來給他做臨終法事的時候,十字架、燭臺和銀鑲的圣水壺一出現,似乎已經死去幾小時的眼睛立刻復活了,目不轉睛地瞧著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動了一動。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給他親吻基督的圣像,他卻作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喚著歐也妮,歐也妮跪在前面,流著淚吻著他已經冰冷的手,可是他看不見。
“父親,祝福我啊。”
“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這最后一句證明基督教應該是守財奴的宗教。
三、練習
劃出表現人物吝嗇的句子。然后思考一下,同樣是寫人物臨死之前的情景,它與課文節選的片段描寫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案 篇5
1.初讀:讀準字音
師:剛才學了《“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我們其實可以發現一點,一篇文章反復讀,我們就可能有新的發現。《臨死前的嚴監生》我們要反復讀,有的文章是值得反復讀的。我做一個調查統計,課前這篇文章你們讀過了嗎?
生:讀過了。
師:注意我的用詞,這篇文章課前至少讀了一遍的請舉手。
(生舉手)
師:那位女同學你讀了幾遍?
生:3遍。
師:3遍肯定得舉手啊,我說至少讀了一遍的就得舉手。非常好,蔣老師伸出一個手指表示對你們的贊賞,因為嚴監生喜歡伸手指頭嘛。(生笑)你們猜猜蔣老師伸出哪一個手指表示對你們的贊賞。
生:大拇指。
師:都說是大拇指,為什么?
生:我覺得大拇指是對人的一種贊揚。
師:是啊,約定俗成了,大拇指表示贊賞。很好,至少都讀了一遍了,有的讀了三四遍了。這篇文章應該能讀下來。我請一個同學站起來讀。只要他讀錯了,字音讀錯了,其他同學馬上舉手示意,幫他點出來。哪位同學愿意起來讀。
(一女生讀課文)
師:表揚她預習還比較充分,字基本上念對了。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把這篇課文如果要讀流暢,還要反復地讀。
師:下面再做統計。這篇課文至少已經讀了2遍的請舉手。
(生舉手)
師:蔣老師當然要伸出2個手指。猜猜看哪兩個手指?有人如果要猜2個大拇指趁早把手放下。(生笑)
生:應該是大拇指和食指。
師:象形的吧,一個鉤是吧?還不是的,道理是有的。誰再猜?
生:我覺得應該是中指和食指。是yeah的意思。
師:一般一二三大家都會自然而然地說聲yeah,是吧?一二三
生:yeah。
2.再讀:感受“人物形象”
師:既然至少已經讀了2遍了,蔣老師請你做一個判斷題:嚴監生是個窮光蛋。(生示意錯)那嚴監生不是窮人,你從哪里看出來?
生:因為屏幕上說他家有十多萬銀子。
師:從這段話里面,看出他不是窮人。那么從課文里面能不能看出來?
生:在這篇文章的課題下面,它有一個藍色的方框,后面一句說,在小說里,嚴監生是一個很有錢的人。
師:顯而易見這是對整本書的介紹,他明確地告訴我們,嚴監生是一個有錢人。除了背景介紹之外,文章的一些細節能不能讓我們感受到,他是一個有錢人。
生:奶媽稱呼他為老爺。
生:他的二侄兒問他,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里。說明他已經吩咐了好幾筆銀子了。
生:他把管莊的家人都從家里叫過來,說明這一個莊都是他的。
生:醫家就說明把醫術很高明的人都請來了。
師:所以種種蛛絲馬跡,我們都可以看出嚴監生是一個有錢人。(指幻燈片)有錢到這個地步,這個時候可以看資料。我幫你們來讀一遍:他家有十多萬銀子,錢過百斗,米爛陳倉,僮仆成群,牛馬成行。良田萬畝,鋪面二十多間,經營典當,每天收入少有幾百兩銀子。換到現在,那可是實實在在的千萬富翁。所以他是個有錢人。
3.三讀:梳理文章“情節”
師:再統計,這篇課文至少讀了3遍的請舉手。
(生舉手)
師:好,大部分讀了3遍以上。這時候蔣老師要伸手指頭,哪3個手指?很多人在比劃這個手指,什么意思啊?ok
師:蔣老師這樣跟大家比劃,無非想要跟大家證明,嚴監生的這個手指很重要。這是一個經典的細節。他沒有像我們這么變換,他伸出了幾個手指啊?
生齊:2個。
(師板書:兩個指頭。)
師:我請一個同學迅速地跟我一起來梳理課文的情節,這2個指頭很多人紛紛猜測,前面猜到了嗎?請個同學跟我一起來完成這個情節,哪位同學愿意?
師:首先誰來猜?
生:首先是大侄子。
師:猜成什么了?
生:兩個親人。
(師隨即板書。)
師:猜到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
生:搖頭。
師:后來,二侄子猜成什么了?
生:兩筆銀子。
師:猜到了嗎?
生:沒有,還是搖頭。
師:奶媽猜成什么了?
生:兩位舅爺。
師:猜到了嗎?
生:沒有。
師:最后。
生:兩莖燈草。
師:是誰猜的啊?
生:趙氏。
師:猜到了嗎?
生:猜到了。
師:課文的大致情節是不是這樣的?這是我的板書,很簡潔,但是有時候簡潔會出問題。你最不滿意的是蔣老師哪個地方的記錄,寫得不夠準確?
生:嚴監生的動作。
師:你為什么不滿意?
生:他每次都是不一樣的。
師:怎么個不一樣呢,有誰能說得更清楚一點?
生:第一次的時候,他把頭搖了兩三搖,第二次的時候,把兩個眼睛瞪得提溜圓,第三次的時候,他是把眼睛閉著搖頭。
師:有這樣一個變化。為什么強調這個變化的動作這么重要呢?
生:因為一開始,他伸了2個指頭之后,他以為別人能知道他的用意。但是大侄子沒有猜到,他有點失望。
師:我注意到了你的用詞是有點失望,請你抓住這個特點繼續往下說。
生:后來他發現他的二侄子也猜錯了,所以他的感覺就很失望,這樣兩個人都沒有猜到了。
師:有點兒失落,繼續往下講。
生:后來奶媽說是不是兩位舅爺,他就失望至極了。
師:失望之極,還要往下說嗎?
生:然后他就認為已經沒有人會猜到了。所以他就閉上眼睛搖頭,結果他的夫人出來說是兩莖燈草,然后就挑掉了一根,他就滿意了,因為他節省了最后一點油。發現他是一個守財奴。
師:他剛才是有點兒失望,有點兒失落,失望至極。你們聽明白了沒有,哪位同學再說一遍,更簡潔一點。把變化過程說清楚。
生:我覺得嚴監生的心情就是從有點兒失望變得很絕望,從很絕望到了他妻子說了他想要的之后,他就很放心地走了。
4.感受“情節”設計在塑造人物形象中所起作用
(1)方法一:復述
師:也就是說他的動作里面可以看出他心情、心理的變化。(師邊說邊板書)所以這個地方要強調要了兩三搖,這個地方要強調狠狠地、眼睛爭得提溜圓,這個地方要強調眼睛閉上了。下面給大家個艱巨的任務,根據這個板書,把這篇課文的大致情節說下來。就從這嚴監生伸出2個指頭,大侄子走上來問。不一定要一模一樣,大致把這個情節說下來,開始準備。
(生練習復述。師板書:情節)
師:好,不是背課文,誰先來試試看。所以你要說上蔣老師的課很輕松,未必哦。大家聽一聽。
生:嚴監生伸出了2個手指頭,大侄子上來問,是不是有2個親人沒有來?嚴監生搖了兩三下頭;二侄子來問是不是有2比銀子沒有吩咐,嚴監生眼睛睜得提溜圓,狠狠地搖了幾下頭;奶媽走過來,問是不是有兩位舅爺沒有來,嚴監生閉上眼睛搖了幾下頭;最后趙氏走過來問他是不是燈盞里面點著2莖燈草,唯恐費油,嚴監生點了點頭,然后就走了。
師:大致情節對不對的。課外再去練,這個對我們五年級來說很重要,再去練。
(2)方法二:還原“說書”場景
師:古代的說書人是很喜歡說《儒林外史》的,更喜歡說《臨死前的嚴監生》,而且蔣老師明確地告訴你,古代的說書人當說到這個情節的時候,有一個地方都會停下來,停下來的地方都會說一句我們很熟悉的話:預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你們認為,那些說書人會在哪一個地方停下來?
生:我覺得會在兩位舅爺之后停下來。
師:為什么?
生:因為后面是最精彩的部分。
生:我覺得因為前面三個人怎么猜都猜不對,所以把那些聽的人都很想知道伸出2個指頭是什么意思。
師:聽的人很想知道啊,也就是說在這個地方停下來,就是留了一個?
生齊:懸念
(師板書:懸念)
師:那些從來沒有看過這本書的人,聽到這個地方停下來,第二次想不想去聽啊?想去聽的當然得買票。
生:吊人的胃口。
師:說的好,有懸念,懸念的作用就是吊人的胃口。那我就吊一吊大家的胃口,我來說一說。話說,那嚴監生伸出2個指頭,大家紛紛猜測,這2個指頭表示什么意思呢?這大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位親人未見面?”只見那嚴監生搖了搖頭。二侄子也走上前來問:“二叔,你莫不是有兩筆銀子未吩咐明白?”再看那嚴監生時,只見他把眼睛睜得溜圓,把頭狠狠地搖了搖。奶媽忍不住了,抱了哥子插嘴道:“想是兩位舅爺未在跟前,故此紀念。”那嚴監生閉著眼搖頭,那手指頭指得更加緊了。趙氏慌忙揩了揩眼淚,對嚴監生說:“爺,別人說的都不相干,只有我知道你的心思。”那么這趙氏有沒有猜中這嚴監生的心思呢?她到底說了什么呢?預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你看,想不想繼續往下聽呢?我做了個實驗,沒有看過這個故事,看過這本書的人,我問了好幾個人,沒有一個人能猜得到答案。為什么這個答案這么難猜?
生:一定是有錢人,他不會想到嚴監生的答案是這樣的。
生:以前的燈草也是很便宜,所以那么一個大富翁肯定不會為了2莖燈草,在臨死前不顧自己的姓名伸出2個手指頭。
師:是啊,怎么猜得到一個大富翁臨死前竟然惦念著2莖便宜的燈草。
生:他一個富有的人,都有十多萬銀子的人。他在臨死前竟然不肯安心地去世,還一定要別人省下這么一點點油來。
師:這么一個強烈的反差,你覺得嚴監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太吝嗇了。
生:我覺得他是一個愛財愛過生命的人。
生:前面二侄子說是2筆銀子,但是他搖了搖頭,所以大家猜測跟錢應該是沒有關系的。
師:是啊,按照常理來推測,前面的鋪墊覺得跟錢沒關系了,因為已經有人問過,可有兩筆銀子未曾吩咐明白。結果為的還是錢。也就是說這個答案太出人意料了。
生:他可能是一個很寒酸的人。因為他有錢,那么便宜的燈草,他還不肯拿出來。為他處理后事那么多錢也應該夠了。
師:是啊,按照這個情節要擔心2莖燈草,讓我們感覺這個人應該是很寒酸的。所以一個強烈的反差,就像那位女同學所說的,真是太吝嗇了。因為這個結局太意外了。(師板書:意外)
(3)方法三:同類材料閱讀
師:有懸念,有意外,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嚴監生是這樣的一個人。這就是情節的魅力。古今中外,寫吝嗇鬼的文章多了,很多人也都是通過情節來表現的。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位國外的作家的描寫。
師:契科夫的《醋栗》里面的兩個片段。我讀給大家聽:從前我們城里有個垂危的商人。他臨死時叫人給端來一碟蜜。端來這碟蜜是為了干什么呢?懸念出來了,而且這個答案很意外。而且這個意外的答案體現出他是一個吝嗇的人。再看第二個片段:有一回我正在一個火車站檢查牲口,正巧有個馬販子摔到火車頭底下,壓斷了一條腿。我們把他抬到候車室里,血汨汨地流,樣子真是可怕,可是他老求大家找回他的腿,老是著急……干嘛要找回他的腿呢,懸念產生了,答案是很意外的,而這個意外的答案就告訴我們他是一個吝嗇鬼。考慮一分鐘,請大家猜測。
(生思考)
師:好,我請同學來猜一猜。第一個,端來一碟蜜是為了為什么呢?
生:在臨死前嘗一嘗蜜的味道是怎么樣的。他守財得連蜜都沒有嘗過。
師:比較常規,雖然合情合理。
生:把蜜賣掉,再賺一點錢。
師:第二個,已經傷成這個樣子了,還要找回她的腿,為什么?
生:腿里面有個袋子,可能里面還有很多錢。
生:他是個吝嗇鬼的話,可能裝在袋子里的錢并不多,他也想拿過來。
生:我估計他惦記著可能是腿上的鞋子或者褲子。
生:他是個馬販子,他摔斷腿,把腿當馬腿賣了。
師:有些藝術不能模仿,是來欣賞的。因為有些東西是學也學不會的。我們來欣賞契科夫的這兩個情節的設置,看看他怎么留懸念,怎么給我們個意外的結局。(師出示完整片段)他臨死時叫人給端來一碟蜜,把他所有的錢鈔和彩票就著蜜一股腦兒吃到肚子里,讓誰也得不著。再看第二個:他老是著急;原來那條壓斷的腿所穿的靴子里有二十盧布,他深怕那點錢丟了。哪位同學也猜對了,給她點掌聲。
(生鼓掌)
師:你看,臨死前的嚴監生和這兩個片段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啊?跟我讀:情節、懸念、意外。
(生跟讀)
師:但是,這是表現吝嗇鬼的一種方法。還有沒有其他方法了?細節,就像鳳辣子里面的語音、動作、神態。下面請大家欣賞另外一段描寫吝嗇鬼的,他是用語言來描寫的。
師讀:可是,沒多一會兒,后面花園里傳來阿巴貢捉賊的喊叫聲:"捉賊!抓兇手啊!抓殺人犯啊:我完蛋了,我的脖子讓人割斷了,我的錢叫人偷走啦!……我那可憐的錢啊,我親愛的朋友啊!他們硬從我手里把你給搶走啦;你沒了,我還活在世上干什么啊?我要死,我死了,我已經入土啦!你們沒人肯告訴我是誰偷的嗎?我要去報告法庭,我要請法官來審問全家的人:女仆、男仆、兒子、閨女都得審,連我也得審。你們不管誰我瞧著都可疑,都像偷我錢的賊。把你們全絞死才好。我求你們告訴我那個賊在哪里。如果我不能把錢重新找回來,我自己也得去上吊。”是不是吝嗇鬼?這段話不是白聽的。請大家拿起筆,當這個情節發生到這里的時候,我相信嚴監生肯定有很多心理活動,請你將心比心,把嚴監生的心理活動寫出來。你甚至可以像這位作家一樣,稍微夸張一點。聯系上下文,以嚴監生的口氣、心理活動來寫。
(生寫,師巡回。)
師:我們來欣賞幾位,嚴監生在這樣的關節點,心里會想什么?
生1:完了,完蛋了。我的錢啊,我的錢。我的一文錢啊,還可以買個包子呢。你們的家人干什么吃的。還不是我供你們吃穿啊!你們幫我拿走那根燈芯啊!一群敗家子,沒用,太沒用了。我對你們無話可說了。一群笨蛋,這點思維都沒有啊。我養你們干嘛的啊?我死了,哇太好了。可以擺脫你們這群笨蛋了。太好了啊!
師:有點夸張,言語中反復出現那群敗家子。
生2:你們怎么那么笨啊!什么人啊,錢啊,我也管不了了。竟然點了2莖燈草,你們還想不想活了。我就是做鬼也不會放了你們的。感情不是你們賺的錢,這可是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你們這群敗家子,趕快把那燈草挑一根下來,我還有一口氣,就是一塊石頭也不允許你們搬走。
師:感情不是你們賺的錢啊,我最喜歡這句話。
生3:每個人都不明白我的意思,一問三不知。求求你們,來個聰明點的,各個都不中用。這兩個都白活了,你們都不知道,這個燈芯啊。要是再不弄,挑掉一根燈草,我真想把你們打死。你們各個都不聰明,我干嘛要在這里跟你們廢話,大不了我直接上吊了。就算我上吊也要把燈草吹滅。
生4:我就要走了,留2莖燈草做什么。我的錢都是一分分賺來的。燈草就是錢,我的一生的陪伴。啊,費了油,那都是我的辛苦錢啊。你們誰趕快去挑掉一莖,枉費你們都日日夜夜在我身邊,卻不知我心里想著什么。
師:枉費你們日日夜夜陪在我身邊,卻不知道我心里是想法啊。
生5:又費了油,又費了油,我又多了一筆開銷。我都要死了,還在花錢。啊,我的心都要碎了,我好不容易攢下來的錢啊,你就要離我而去了。我寶貴的錢啊,我重要的錢,比我的生命還珍貴的錢,要是沒有人猜中我的心思我就死不瞑目,你們怎么都這么笨呢。看,又掉了一滴油,我的財富又少了一筆。這都是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啊。
師:同學們,以你們這個年紀寫成這樣很不簡單了。如果我來寫,我可能不這么寫。但是你們已經寫得很好了。從這個心理活動我們可以感覺到,嚴監生是一個吝嗇鬼。但是我們這么多精彩的心理描寫是不是要把他加進去呢?
生:不要加進去,因為如果加進去,我們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就沒有懸念了。
師:懸念還是有,但只不過情節已經讀出他的心理了。所以這篇小說勝在情節。最后跟我讀這3個詞,我們下課。情節、懸念、意外。
(生跟讀)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臨死前的嚴監生》,下課。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案 篇6
教學目標:
1.讀中感悟嚴監生這一入木三分的吝嗇鬼形象,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2.品中鑒賞作者高超的諷刺藝術、經典的細節描寫,學習作家抓住人物動作、神態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教學流程:
一、導題引入
1.簡介《儒林外史》
⑴、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有許多優秀的著作。有這樣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大文豪魯迅先生就非常推崇它,甚至連寫作風格都深受影響。知道是哪部小說嗎?(《儒林外史》)
作者是清朝的吳敬梓。(強調“梓”的讀音。)
⑵ “儒”指的就是——(讀書人),那么,許多讀書人,則稱之為——(“儒林”)。在這部小說里,吳敬梓用諷刺的手法,刻畫了一群可笑又可悲的古代讀書人。
2.揭示課題
⑴ 今天,我們就去認識其中的一位。(板書:嚴監生)(強調“監”的讀音。)
⑵ 這嚴監生姓嚴,名——?
“監生”是古代對讀書人的一種稱號,就像我們常說的李秀才,王舉人之類的,這位姓嚴的監生原名嚴致和,他這“監生”,是用錢捐來的,也就是花錢買來的。
3.感受“富有”。
⑴ 他可有錢啦!我們來看看《儒林外史》中的描述:屏幕出示句子——“他家有十多萬銀子,錢過百斗,米爛陳倉,僮仆成群,牛馬成行。” 指名讀。
⑵ 什么感覺?(家財萬貫啊!富得流油啊!富可敵國啊!)
是啊,在那個時代,10兩銀子,就夠一戶普通人家用一年了,所以,用現在的話說,嚴監生絕對是—個(大富翁,大富豪)
二、初讀,感受“吝嗇”
1.這么富有,他臨死前是怎么過的呢?(板書:臨死前)請同學們翻開語文書,大聲朗讀這篇課文,把課文讀準、讀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注釋,多讀幾次。
這是一篇古代的白話文,有些說法和我們現在不太一樣。讓我來考考你:比如,文中稱男孩子為 ,稱中醫的醫生為,又叫,所有的親戚,叫 。
再來考考你:再不回頭,一聲不倒一聲的:,登時:。
你們是怎么知道的?你可真會讀書,懂得用注釋來理解詞語的意思。
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拗口的詞語。
三、輻射文本,以寫促讀
——課文里再不回頭的意思是?(病情很重,再不見輕)你還從哪里看出嚴監生病得很重?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
句子一: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手指頭。
個讀,這個句子比較長,可不好讀,大家也試著讀讀這個語句,個讀
2、讀著讀著,面對嚴監生的病情,你想到了哪些詞語來形容?
(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夕……)
3、就是這樣一個(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夕……)的嚴監生,卻總不得斷氣,伸著兩根手指頭,教師板書,總不得斷氣就是——(生:一直沒有斷氣)這里的總就是——(一直)
4、教師手指“總”,從這個字眼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有心事放不下)
教師:來,融入這樣的感受我們再來讀讀這一句。(齊讀)
5、嚴監生“總不得斷氣”,他究竟還有什么放不下呢?面對嚴監生的那兩根手指,家人紛紛猜測,他們是怎么猜的,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用橫線劃出有關句子。
首先出場的是——大侄子、誰來讀(讀得很流利,有幾分古人的韻味)
緊接著——二侄子,請你讀
還有誰也來了——奶媽,誰來讀
同學們讀讀這幾個語句。
6、他們猜對了沒有?(生:沒有,從反應上可以看出)
出示句子 哦,第一次:他把頭搖了兩三搖。
第二次: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
——依然是兩根手指
第三次: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7、——還是兩根手指,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同學們,臨死之前,嚴監生應該關心的是(自己的生命),還有什么比生命更美好的呢?此時,他應該最牽掛自己的是(自己的親人),還有什么比親情更可貴的呢?可是,此時,嚴監生念念不忘的不是為了沒有見面的親人,更不是為了沒有交代清楚的遺產,而是(板書:一莖燈草)
五、回讀課文,品味語句
1、你是怎么知道的?(嚴監生的妻子趙氏猜中了)
2、面對這樣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此時此刻,你想用什么詞語來評價嚴監生?
(吝嗇、一毛不拔、啼笑皆非)
是節約么?一屋的人,一盞油燈,兩莖燈草所能發出的光實在有限,屋里還是昏暗的,這可比不得我們現在的電燈。這樣的節約大大超出了人之常情,過分的節約就是(吝嗇)了。
3、為了那兩莖燈芯,嚴監生之前是怎么念念不忘呢?讓我們再來看這三組句子——
出示句子:
當大侄子猜想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時——
句子一:他把頭搖了兩三搖。
l自讀
l因此,盡管身體極度的虛弱,盡管他喉嚨里的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得,他還是伸著兩個手指頭,把頭(搖了兩三搖)你想,那是怎樣的搖頭?(用力、氣憤)
l對嚴監生來說,那兩莖燈草燒去的僅僅只是那么點煤油嗎?還燒去了他的(銀子、生命)。
l所以他面對大侄子的猜測時——生讀
當二侄子猜想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不曾吩咐明白時——
句子二: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
l他把兩眼——(滴溜圓)
把頭——(狠狠搖了幾搖)
越發——(指的緊了)
l面對大侄子、二侄子一再的誤解,此時此刻,吝嗇得嚴監生的內心一定——(急切、心急火燎)
l誰能融入這份感受,再來讀讀這個語句。
——你的表情告訴了我,你對這段話有了比較深的感觸,請你來讀,好嗎?
聽著你的朗讀,我們仿佛來到了嚴監生的身邊,仿佛看到了那兩根直直挺立的手指。
——聽的出,每個字都用心在讀。
當奶媽猜想也許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身邊故此紀念時——
句子三: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l個讀,沒人能理解,沒人能讀懂,現在嚴監生把眼閉著搖頭,他的內心只有——(失望)帶著失望一起讀
l面對大侄子、二侄子、和奶媽一再地不理解兩根指頭的含義,嚴監生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啊!如果可以,他會怎么說呢,讓我們來當一回嚴監生的代言人吧?
生:你看那燈盞里的兩莖燈草正燃著呢,該費了多少油啊!這哪里燃的是油啊,分明燃的都是銀子啊!這樣白白地糟蹋錢財,叫我如何斷得了這口氣喲!
生:奶媽,虧你還在我家呆了這么多年,竟連我的這點心思都不懂,真是氣死我了!
生:趙氏啊,到底還是你明白我的心思!挑掉一莖,這下我就放心了!
……
六、體會表達,學習語言
1、想象得真妙!你們簡直就是嚴監生的代言人嘛!都說:“言為心聲”,作者吳敬梓為什么不寫嚴監生的語言啊?把這些都加上不是更具體,更能突出嚴監生的吝嗇嗎?
(小結:看來咱們寫人哪,還得聯系實際,選擇恰當的方法)
2.既然說話不行,那心里想想總行吧!把這些話都改為嚴監生的心理活動,這樣好嗎?
[預設:
a、老是寫心里想心里想有點重復的感受。
b、我們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蟲,他想什么,寫出來也不太合理。
c、把他的心理活動全寫出,這樣就沒有懸念了,他心里想什么一清二楚,對讀者的吸引力就不強了。
d、什么都寫出來了,讀者就沒有想象的余地了。]
好一個懸念,將一個想象的余地,想象是最美妙的!這就叫做留有空白,這就叫做令人回味,任何的補白都是畫蛇添足。這樣的描寫,就叫傳神,這樣的描寫,就叫絕妙。
3、正是作家吳敬梓對人物的傳神刻畫,才讓這個個性鮮明的嚴監生從文字中站了起來,下面就讓我們拿起書,再來體會作者那凝練的語句。
當大侄子猜想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時——他把頭搖了兩三搖。
當二侄子猜想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不曾吩咐明白時——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
當奶媽猜想也許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身邊故此紀念時——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4、剛才同學們讀得都是描寫嚴監生什么的語句?(動作和神態)
5、同學們,作者抓住嚴監生臨死前的一個動作,一個非常經典的動作,展開細致的描寫,這叫什么描寫?(細節描寫)
七、閱讀比較:
吳敬梓把吝嗇鬼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讓我們過目不忘。同學們,在文壇上還有四大吝嗇鬼,想知道嗎?(出示課件)
師:他們是《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吝嗇鬼》中的阿巴貢、《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我們一起欣賞一下葛朗臺臨死前的精彩片段。你們自己看看,讀一讀。 (生自由讀發的資料)
師:誰能談談你讀后的體會。
生:葛朗臺跟嚴監生一樣是個吝嗇鬼。
生:我覺得葛朗臺不僅吝嗇而且貪婪。他臨死前還見錢眼開,真可恨!
生:這段短話描寫很精彩,像今天的課文一樣注意了細節描寫。很細致的描寫了葛朗臺看到法器時的眼睛及肉瘤和手的動作,刻畫了一個守財奴形象。
師:同學們真會學習。文學名著中像這樣的精彩描寫比比皆是。若沉醉其間,你一定會為之陶醉,為之神往,你的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讓我們共同徜徉在文學的海洋中吧。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嚴監生的人物形象。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3、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感受人物的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上課,給大家請來兩位大明星。是誰,認識嗎?觀察一下,他們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這兩幅漫畫啊,畫家通過對細節的突出和夸張,達到一種喜劇的效果。作家也常采用這種手法。在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通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等細節的突出和夸張,刻畫了很多典型的人物,尤其是對嚴監生的刻畫,更是被人稱之為“千古絕唱。”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一篇課文《臨死前的嚴監生》。
2、板書課題:看老師寫題目,注意這里有兩個字字形比較接近,找找他們是哪兩個字。指名比較“臨”、“監”。“監”字還是個多音字,知道另一個讀音嗎?
來,大家一起讀一下題目。
3、監生是什么,知道嗎?請大家翻開課本133頁,看看課文下方的注釋。借助注釋可是學習課文的一個好方法啊。
二、熟讀課文,感知故事大意。
1、那好,孩子們,現在就請大家大聲朗讀課文,難讀的語句多讀幾遍,不理解的字詞看注釋或者查工具書。
2、檢查讀書效果。
出示詞語:諸親六眷、侄子、郎中、 已后、登時、兩莖燈草、一聲不倒一聲、挑掉一莖
誰來讀一讀這些詞語?這里有兩個多音字,找到了嗎?在這里讀什么呢?全班來讀一讀。
這些詞語中你有不理解的嗎?
理解:諸親六眷(文章中的諸親六眷是指哪些人?)兩莖燈草(大家看看134頁的插圖,找到沒有,那盞燈,好極了,那就是兩莖燈草。)已后(就是現在的“以后”,注釋中也提到了,不是嗎?)登時(換個詞來說,立刻、馬上、頓時。)
讀準了字音,理解了詞語,讓我們再來讀讀文章。指名分部分朗讀課文。評議。
3、剛才我們讀了幾遍課文,應該有感覺了吧,但還是不夠,再請大家默讀一下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嚴監生臨死前伸著兩個指頭,還念念念不忘兩莖燈草。)板書:兩個指頭
說說,嚴監生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三、聚集重點,感悟人物形象。
1、這樣的一個守財奴的形象,作者是怎樣寫的呢?
請看這么一個句子。出示例句: “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
哪位同學先來讀一下,其他同學想想,你會發現什么。
嚴監生此時的病情已經怎樣了?你還能從文章中找到另外的句子來說明嚴監生已經病得不輕了嗎?好極了,用個成語來形容他。(奄奄一息、形容枯槁、行將就木、生命垂危)
但是他——(總不得斷氣!)就這幾個字,再讀一遍,說說什么感受?(感受到嚴監生垂死掙扎),死不瞑目啊,孩子們,是什么讓嚴監生這樣的牽腸掛肚,這樣的垂死掙扎。他給了我們什么提示?
讀,再讀。怎樣?閉上你的眼睛,你頭腦里浮現出來的是什么?(嚴監生的兩個手指頭)
2、面對臨死前嚴監生的那兩根手指,諸親六眷都作出了哪些猜測,嚴監生又會有怎樣的反應,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在相應的句子旁寫上你的體會。
3、指名讀諸親六眷作出的猜測。
找到了嗎?孩子們。我們按課文的順序來說說。
首先出場的是:(大侄子)
當大侄子猜想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時——
句子一:他把頭搖了兩三搖。
盡管身體極度的虛弱,盡管呼吸已斷斷續續,但面對那兩莖燈芯,他僅僅是搖了搖嗎?你想,那是怎樣的搖頭?(用力、失望)
對嚴監生來說,那兩莖燈芯燒去的僅僅只是那么點燈油嗎?還燒去了他的(銀子、生命)。
所以他面對大侄子的猜測時——生讀
接著出場的是?(二侄子)
句子二: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
他的的反應與前一次有什么異同嗎?
面對大侄子、二侄子一再的誤解,此時此刻,他的內心是怎樣的——(急切、心急火燎)他急的究竟是什么呀?所以,他把兩眼……把頭……
融入這份感受,再來讀讀這個語句。
忠誠的仆人來了。她猜想——(生讀)
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這一次的反應又有什么不同嗎?
沒人能理解,沒人能讀懂他啊,此時的嚴監生把眼閉著搖頭,他的內心只有(絕望),難道真要讓我死不瞑目嗎?生一起讀
燈油啊,我那寶貴的、珍貴的、可愛的燈油啊,我嚴監生真是愛你在心口難開啊!如果可以,他會怎么說呢,讓我們來當一回嚴監生的代言人吧?投影出示:
你們呀!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思呢?
真的就沒有人明白嚴監生的心思嗎?生讀趙氏的話原來這兩個指頭啊,指得是——(板書:兩莖燈草)
真是知夫莫若妻,知嚴監生者——趙氏也!
眾人看嚴監生時——(全班讀)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終于放下了所有的心事,咽下最后一口氣,走了。
3、同學們,這種內心的感受和變化,作者是抓住了嚴監生的什么來描寫的呢?是哪些部位的動作?(兩個指頭、頭、眼睛)的確啊,他的動作反應了他內心的想法。作者通過細致的描寫,讓這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從文字中站了起來。
四、比較閱讀。
1、我國古代作家吳敬梓僅用了幾句話,抓住了嚴監生死前兩個指頭這一個非常經典的動作,就把這個吝嗇鬼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其實在世界文壇上還有著名的四大吝嗇鬼,(投影出示四大吝嗇鬼)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一個,請看——
末了,終于到了彌留時候,那幾日老頭兒結實的身子進入了毀滅的階段。女兒歐也妮把金器鋪在桌上,他幾小時地用眼睛盯著,好像一個才知道觀看的孩子呆望著同一件東西;也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點兒很吃力的笑意。有時他說一句“這樣好教我心里暖和!”臉上的表情仿佛進了極樂世界。本區的教士來給他做臨終法事的時候,十字架、燭臺和銀鑲的圣水壺一出現,似乎已經死去幾小時的眼睛立刻復活了,目不轉睛地瞧著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動了一動。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給他親吻基督的圣像,他卻作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沖著女兒“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
2、這是著名作家巴爾扎克《人間喜劇》——《歐也妮葛朗臺》的片段,描寫了主人公葛朗臺臨死前的一幕。在他臨死之前的片段,讀了之后,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對人物的什么描寫?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與《臨死前的嚴監生》相比,你覺得在這個片段在描寫方法上與課文有什么異同之處?
今天,通過對《臨死前的嚴監生》這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嚴監生的格外吝嗇,也知道了,只要抓住了他與眾不同的一面進行描寫,就可以描寫出一個人的特點,他自然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學們,文中我們所看見的人物只是一個小小的人物而已,若想知道更多,老師建議你推薦同學們看吳敬梓寫的這部《儒林外史》。
板書設計:
臨死前的嚴監生
兩個指頭 兩莖燈草
(神態、動作……)
守財奴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四個生字:監、侄、痰、郎,能正確讀寫:諸親六眷、侄子、穿梭、郎中、喉嚨幾個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嚴監生的人物形象。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的描寫方法。
4、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感受嚴監生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一個大地主,他擁有很多銀子,請大家設想一下他臨死時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景?
生:
師:語言大師吳敬梓用簡短的筆墨,細致地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大地主臨死前的情形。我們讀讀課文,就能找到答案。請同學們打開書p133,人物描寫一組——臨死前的嚴監生。(老師板書:22、人物描寫一組——臨死前的嚴監生)
師:請同學們把課題讀一遍。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嚴監生臨死前是一種怎樣的情景?
(生自由朗讀數遍)
(指多名學生讀)
師:請同學讀讀屏幕上的幾個生字。
(出示詞語:諸親六眷、侄子、穿梭、郎中、喉嚨)
三、精讀課文,感受形象
師 :讀得真棒!看見你們讀得如此投入,我也想試著讀一讀課文,好嗎?我讀的時候請你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嚴監生臨死前的樣子。
(師泛讀課文,生想象畫面)
師:請把你腦海中浮現的嚴監生的形象告訴大家,好嗎?
生:。。。。。。
(多指名幾個)
師:你們真會想象!讓我們來親眼目睹嚴監生臨死前的樣子。
(出示課文插圖,學生仔細觀察)
師:看,是不是正如同學們剛才說的樣子?
師:作者對嚴監生臨死前的動作、神態做了細致的描寫,請同學們找出有關的語句讀一讀,并根據他的動作、神態想想他臨死前的心理活動,然后在小組里交流。
(小組交流)
師:誰能對照課文具體談談嚴監生的動作、和神態?
(出示句子)
師:請一、二組讀沒帶點的字,三、四組讀帶點的字。
師:讀得真好!嚴監生就因為兩莖燈草而久久不咽氣。那么,你能猜出他在兩個侄子說完話后、奶媽說完話后、趙氏說完話后分別想什么嗎?
生:。。。。。。
師:你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這地主當時可能也是這么想的。
師:這是多么可笑而可悲的嚴監生!在臨死前,居然為了燈盞里的兩莖燈草而不能安息。如果此時,你就站在他的床前,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說嗎?
生:。。。。。。
師:體會得真好,嚴監生師個地地道道的守財奴。
(板書:嚴監生:守財奴)
四、朗讀課文
師:我們請5個同學帶著自己的感受分角色讀一讀課文。其他同學請用眼睛聽。
五、體會寫法
師:讀的真好!多么高明的作家啊,短短三百多字就讓我們如臨其境的感受到了一個吝嗇鬼的形象。誰能說說作家是用什么方法刻畫人物特點的?
生:動作、神態描寫。
(板書:嚴監生:守財奴——動作、神態描寫)
師:老師有個問題不明白,作者為什么不用語言描寫來刻畫嚴監生呢?
生:因為他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
師:你很會思考!我們在寫人時,也應該選擇恰當的描寫方法。
六、作家吳敬梓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吝嗇鬼形象。在外國的名著中有四大吝嗇鬼,請大家課外閱讀有關小說。相信通過大家課外的比較閱讀,一定會有更多的發現。
(出示四大吝嗇鬼)
七、課堂練習
寫一段關于人物描寫的話,在這段話中要用上動作、神態描寫。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案 篇9
一、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由3個獨立的片段組成。《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選自中篇小說《小兵張嘎》,《臨死前的嚴監生》選自《儒林外史》,《“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選自《紅樓夢》,題目為編者所加。這3個片段分別描寫了小嘎子、嚴監生、鳳辣子三個人物形象,每一個片段,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側重點也不盡相同,可以說這3個片段是人物描寫的經典。《臨死前的嚴監生》這個片段記敘了嚴監生臨終前因燈盞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刻畫了愛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的形象。
通過對這個片段的閱讀,讓學生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二是從中體會作家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及細節描寫等寫人的方法。另外,還要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憑借課文前的“閱讀提示”,引導學生讀書、思考、交流、討論,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提高閱讀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自己的學習主人。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更多發揮自己語言和才能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想像、發現、質疑、創新。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肖像、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肖像、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3.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四、教學關注點
感受嚴監生這三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
五、教學難點
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課前準備
了解《儒林外史》的故事梗概。
八、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
1、你們讀過《儒林外史》嗎?誰能說說這部書主要寫的是什么?
2、補充資料。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會的照妖鏡。它通過對封建文人、官僚豪紳、市井無賴等各類人物無恥行為的真實生動的描寫,深刻地揭露了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強烈地抨擊了罪惡的科舉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倫理道德、社會風氣等等,客觀上否定了整個封建制度。
《儒林外史》是我國諷刺文學中的精品,作者擅長運用典型情節,深刻地揭露社會矛盾。語言準確、精煉、形象,具有諷刺效果。《儒林外史》是我國古典諷刺小說的高峰。
3、簡介吳敬梓
吳敬梓(1710~1754),字敏軒,又字文木,全椒(在安徽)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吳敬梓雖是名門望族的后代,小時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經濟地位的迅速變化,使他接觸了勞動人民,看到了社會的黑暗和科舉制度的罪惡。因為思想上有進步的一面,并且掌握了描寫現實的諷刺手法,所以才能在晚年寫出《儒林外史》這部十分杰出的長篇諷刺小說。
(二)、導入課文
1.一個人,在臨死時,會說些什么?會做些什么呢?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回答。
2、我們看看吳敬梓是怎樣描寫臨死地主的?揭示課題,板書:臨死前的嚴監生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真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利用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懂的字詞。
2.指名學生朗讀,正音
3.交流:短文主要寫了什么?短文記敘了嚴監生臨終前因燈盞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刻畫了愛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的形象
(四)、再讀課文,想象人物外部形象
1.師范讀課文,生想象畫面:邊聽邊想象嚴監生臨死前的樣子
2.交流,達成共識
出示課文插圖學生仔細觀察。作者對嚴監生臨死前的動作、神態作了細致的描寫,請同學們先找出有關語句細致地讀一讀,并根據他的動作、神態的變化揣摩揣摩他臨死前的心理活動,然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出示句子:
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
學生反復讀這句,思考:他可能說什么?心理想些什么
3.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
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然后指派小組同學上臺讀。老師巡視。
讀讀評評,直到讀好為止
[以情促讀的設計行云流水,自然和諧。]
(五)、體會寫法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和《臨死前的嚴監生》兩篇短文都刻畫了人物形象。前者運用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后者運用了動作描寫、神態描寫。
神態描寫:就是指描寫人物臉部的細微的表情和姿態。
◆神態描寫要表現人物性格特征
◆要集中筆墨,要面面俱到。
◆要與外貌描寫適當區別,注意細致觀察,用心揣摩。
神態是人的一種行為,指人臉各部分的動作和變化。人們常說:“臉是人感情的晴雨表。”這說明了神態與人物思想感情的關系是極為密切的,內心活動常常從人的臉部顯示出來的。一個人心里高興,往往就喜上眉梢;內心得意,就眉飛色舞;心里擔憂,往往滿臉愁容;內心痛苦,就雙眉緊皺。
要寫好人物的神態,得注意如下幾點:
1、要注意人物神態的細微變化
要寫好人物的神態,就要仔細觀察人物神態的細微變化。比如笑,“微笑”是反映發自內心的喜悅;“歪起一個嘴笑”是表示心懷鬼胎,不懷好意;“張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現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現笑得痛快。可見只有觀察清楚各種神態的特點,才能在描寫神態中反映不同的意義。
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在同一場合的神態往往是不一樣的。年齡相近,性別相同的人,由于思想性格不同,對待同一件事,他們的神態也常常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個人,碰到不同的情況時,他的神態也會不一樣的。
2、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描寫人物的神態,還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離開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需要,為寫神態而寫神態。
3、要同行動和語言描寫相結合
神態描寫要結合在人物行為或語言敘述中,加強文章的表現力。
(六)、拓展
閱讀《儒林外史》
[ 通過課外閱讀深刻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侄兒、穿梭、郎中、諸親六眷、挑掉、登時”等字音。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吝嗇鬼形象。
3、體會作者通過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等方面來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交流《水滸傳》里的人物特點。
2、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同樣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他就是吳敬梓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板書:嚴監生)注意“監”讀第四聲,他的原名叫嚴致和,那為什么叫他監生呢?
3、簡單介紹嚴監生。就是這樣一個有錢的財主,在臨死前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舉止,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臨死前的嚴監生
二、熟讀課文,感知故事大意。
1、自讀課文,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再想一想,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2、檢查讀書效果。出示詞語:諸親六眷、侄子、哥子、一聲不倒一聲、登時、兩莖燈草、挑掉。讀詞正音,理解詞語。
3、用一兩句話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 聚集重點,感悟人物形象。
1、假如你就在嚴監生的旁邊,面對他臨死前伸出的那兩根手指,你會作何猜想?
2、諸親六眷作出了哪些猜測,默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和同桌交流交流。
3、一般人死前會牽掛些什么?
可是,嚴監生臨死前居然牽掛兩莖燈草,這實在出人意料。為了區區兩莖燈草,他之前是如何念念不忘呢?讓我們看看他臨死前的反應,細細地品讀品讀。
四、回讀課文,品味作者語言。
1、細讀句子,朗讀感受嚴監生臨死前的形象,出示句子:
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手指頭。
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
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
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如果此時你就站在嚴監生床前,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
五、總結寫法,拓展閱讀。
1、讀句子,體會寫法。
作者抓住嚴監生臨死前伸著兩個指頭的經典動作,通過動作、神態進行細致的描寫,這叫——細節描寫。
2、出示四大吝嗇鬼和葛朗臺臨死前的片斷,交流體會
末了,終于到了彌留時候,那幾日老頭兒結實的身子進入了毀滅的階段。女兒歐也妮把金器鋪在桌上,他幾小時地用眼睛盯著,好像一個才知道觀看的孩子呆望著同一件東西;也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點兒很吃力的笑意。有時他說一句“這樣好教我心里暖和!”臉上的表情仿佛進了極樂世界。本區的教士來給他做臨終法事的時候,十字架、燭臺和銀鑲的圣水壺一出現,似乎已經死去幾小時的眼睛立刻復活了,目不轉睛地瞧著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動了一動。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給他親吻基督的圣像,他卻作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沖著女兒“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
3、今天,通過對《臨死前的嚴監生》這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嚴監生的格外吝嗇,也知道了,只要抓住了他與眾不同的一面進行描寫,就可以描寫出一個人的特點,他自然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學名著中像這樣精彩的描寫比比皆是,課后,讓我們一起走進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案 篇11
[教材分析]
這個片段選自清代著名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記敘了嚴監生臨終前因燈盞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刻畫了一個愛錢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的形象。本片段雖然只有短短412個文字,但是作者吳敬梓卻通過他的一支生花妙筆,巧妙運用一連串的表達方法,為我們刻畫了一個文學史上不朽的文學形象——吝嗇鬼嚴監生,是我們學習刻畫人物的絕佳范本。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基于這樣兩個基本理念:一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把課堂變為學堂,摒棄碎問碎答的教學模式,將全課劃分為三個主要板塊,每個板塊都是以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為主,教師盡量“隱藏”到“幕后”,只在適當的時候為學生提供一點必要的幫助或點撥;二是突出語文課的本體,摒棄繁瑣的內容分析,而將教學重點放在對本文表達方法的探究上,并通過表達方法的探究,豐滿對人物形象的感受,指導學生今后的習作,初步掌握閱讀類似文章的方法。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監、侄、郎等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侄兒、穿梭、郎中、諸親六眷、挑掉、登時”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吝嗇鬼形象。
3.感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感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制作簡易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節新課,請大家齊讀課題。
2.介紹文章背景:
本文選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后期知識分子及官紳活動和精神面貌。
作者吳敬梓,字敏軒,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
[設計意圖] 開門見山,直接導入,惜時如金。背景介紹簡潔明了,利于學生了解相關文化背景和文學常識。
二、學課文,練朗讀
1.這是一篇古白話文,和我們現在學習的課文有些不同,大家讀的時候可能有些拗口,可以稍稍讀得慢一點,讀正確,讀通順。不大懂的地方,可以看看下面的注釋。老師相信你們最后可以把課文讀得聲情并茂,繪聲繪色的。開始吧!
2.指名讀,評議指導。重點指導讀好人物說話的語氣、神態,如怎樣讀好趙氏的話。
3.師范讀。
4.小組賽讀。點評。
[設計意圖] 通過形式多樣的讀,取得一箭雙雕的效果,既訓練了朗讀能力,又逐步熟悉課文。教師的指導要言不煩,頗具針對性,示范很有必要。
三、學課文,識人物
1.在剛才的讀書活動中,大家認識了誰呀?
2.說說你眼中的嚴監生。
(學生說,師相機板書:吝嗇鬼、守財奴)
3.小結:
嚴監生是一個很有錢的人。
嚴監生是一個很吝嗇的人。
嚴監生是一個很可笑的人。
嚴監生是一個很迂腐的人。
嚴監生是一個很悲哀的人。
[設計意圖]課文理解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兩個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了學生的獨特感受,教師小結十分獨特。這個板塊花時不多,說明理解課文內容很容易達到,不是本課教學重點。
四、學課文,悟技巧
1.這篇短文可以說是寫作技巧的百寶箱。請大家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寫的特別精妙?可以一邊讀一邊做批注,也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2.學生活動。
3.學生交流匯報,師相機點評。
[設計意圖] 繼續大膽放手讓學生活動,這樣的課堂是真正屬于學生的課堂。課堂生成遠遠不是教師所能預料的,對教師教材研讀深度和應變能力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4.教師引導學生一一梳理。
(1)虛實結合,突出特點
【ppt出示表現嚴監生病重的句子。】
a.指名讀,生邊聽邊找:哪些句子告訴我們嚴監生病得很重?
b.引導學生將這些句子分為兩類:
第一類:自此,嚴監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頭。
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
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
第二類:諸親六眷都來問候。五個侄子穿梭的過來陪郎中弄藥。
到中秋已后,醫家都不下藥了,把管莊的家人都從鄉里叫了上來。
晚間擠了一屋的人,桌上點著一盞燈。
c.大家看,同樣是寫嚴監生病重,這些句子有什么區別?
d.教師小結:直接寫嚴監生病重的句子是正面描寫,也叫實寫;通過描寫其他人來表現嚴監生病重的句子是側面描寫,也叫虛寫。這種寫作技巧叫:虛實結合,突出特點。
(2)巧設懸念,抓住讀者
【ppt出示句子: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伸出兩個指頭。】
a.讀到這里你特別想知道什么?
——(兩根指頭到底指什么?)
b.對啊,兩根指頭到底指什么呢?是什么東西如此重要,竟讓臨死前的嚴監生這般牽掛呢?你想知道答案嗎?那該怎么辦?
——(迫不及待地往下讀。)
那你就中了作者的“圈套”了,作者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這就是懸念的作用。有了懸念,故事就好看。你能舉個例子嗎?
c.教師小結:有了懸念的文學作品引人入勝,讓人回味無窮、欲罷不能!這種寫作技巧叫:巧設懸念,抓住讀者。
(3)細節刻畫,表現內心。
【ppt出示眾人猜測及嚴監生反應的句子】
a.找出嚴監生反應的句子,讀一讀。你中體會到了什么?說一說。
——(嚴監生的心急如焚、痛苦失望)
b.教師引讀:
當大侄子猜測時:他把頭搖了兩三搖。
當二侄子猜測時: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
當奶媽猜測時: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嚴監生想說什么呀?
c.我們能對嚴監生的內心世界感同身受,都是因為作者對臨死前嚴監生動作神態的細致刻畫。這也是我們刻畫人物形象最常用到的方法,這種寫作技巧叫:細節刻畫,表現內心。
(4)尺水興波,層層渲染
【ppt出示改寫過的文章: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趙氏慌忙揩揩眼淚,走近上前道:“爺,我曉得你的意思!你是為那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走去挑掉一莖。嚴監生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a.這樣改寫怎么樣?為什么?
b.對呀,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直接告訴大家謎底就沒意思了。
c.指導讀出原文層層遞進的味道。
d.教師小結:這種寫作技巧叫:尺水興波,層層渲染。
(5)制造反差,極盡諷刺
【ppt出示嚴監生斷不了氣與趙氏挑掉一莖燈草后咽氣的對比。】
a. 生齊讀。
b. 故事的結局跟你想象的一樣嗎?為什么?
c. 說說燈草,想像一莖燈草的價值。
——(點一晚費油約兩毛錢。)
d. 嚴監生這樣一個富家翁,臨死前倔強的伸著兩個指頭,牽掛的不是兩個親人,不是兩筆銀子,也不是兩位舅爺,更不是為了自己死后拋棄的孤兒寡母,而僅僅是燈盞里的兩莖燈草。這種強烈的對比,真是大大地出乎我們所有人的意料,讓人啼笑皆非。作者通過這種對比對吝嗇的嚴監生進行了無情的諷刺!這種寫作技巧叫:制造反差,極盡諷刺。
5.技巧小結:回過頭來我們看一看,短短412個文字,竟然蘊藏著這么多的精妙之處(學生齊讀):
虛實結合,突出特點。
巧設懸念,抓住讀者。
細節刻畫,表現內心。
尺水興波,層層渲染。
制造反差,極盡諷刺。
[設計意圖] 教師帶領學生對文章表達方法的梳理,是在學生充分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為了給學生一個相對清晰、完整、系統的印象。這個板塊的教學可以根據前面學生活動的情況靈活調整詳略。在梳理表達技巧過程中安排的幾次讀,也頗具匠心。
6.現在,你有何感想?
——(作者真是天才!)
——(作者吳敬梓和小說中的嚴監生一起被載入了文學的史冊!)
——(這就是經典!)
7. 讓我們再次走進經典!
學生有感情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在領會表達方法的基礎上,再談感想,水到渠成。學生對文本、對作者、對主人公的認識明顯深刻了許多,在認知結構上發生了明顯變化。齊讀安排很有必要,成為學生表達總體感受的最好方式。
五、課堂小結
這樣的經典片段在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中比比皆是。閱讀這些經典作品,我們既可以欣賞到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又可以感受到語言的無窮魅力!同學們,趕緊捧出這些文學名著,讀起來吧!
六、布置作業
嘗試運用其中一兩種方法寫一個片段,表現一個你熟悉的人。
[設計意圖] 結課與開課同樣簡潔明快,毫不拖泥帶水。閱讀名著,仿寫片段的作業完全能落到實處。
附:板書設計
臨死前的嚴監生
吝嗇鬼 守財奴
諷刺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監”、“侄”、“郎”,會認“痰”字。讀準并理解“穿梭”、“一聲不倒一聲”、“諸親六眷”、“挑掉”、“兩莖燈草”、“登時”等詞語。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吝嗇”的性格特點。4.初步領悟作者通過動作、神態這一細節塑造人物的方法。5.啟發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教學重點、難點】1.感悟人物的性格特點。2.初步領悟細節描寫的方法。【教、學方法】抓住嚴監生臨死前的動作、神態,進行品味,還原空白,豐滿人物形象,領悟表達方法。【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流程預設】一、導入1.示題,讀題。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接觸一位很有錢的病人,病到什么程度了呢?齊讀課題。生齊讀: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師:他的名字叫嚴致和,(手指“監生”二字)“監生”是古時候對讀書人的一種稱號,所以讀“jiàn”。再來齊讀課題。眾生齊讀:臨死前的嚴監(jiàn)生。轉:這篇文章節選自《儒林外史》,是一篇明清時期的白話文,與我們現在說的話不大一樣,想要讀好,有難度,你們有信心嗎?(有!)二、初讀課文,粗知大意1.一讀,讀準字音,理解詞語,讀通句子。師:大家要注意把有難度的句子多讀幾遍,當你能聲音洪亮、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時,再停下來,給我一個自信的眼神。學生自由讀書。師:看著自信的你們,我想這些詞語一定難不住大家。課件出示:諸親六眷、侄子、穿梭、郎中、一聲不倒一聲、哥子、兩莖燈草、挑掉、登時師:認真看兩個紅色的字。師:閉上眼睛書空一下。生閉眼書空。師:再看一看,寫對了嗎?師:這些詞語中,有沒有你認為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比如讀音或意思)如果無學生回應:師:“諸親六眷”什么意思?(指許多親戚。)“穿梭”呢?(文中指五個侄子來來回回地跑著弄藥。)“兩莖燈草”呢?(兩根燈芯兒。)相當于現在蠟燭中的棉線。師:其中加點的兩個字是多音字,你會讀準嗎?生:一聲不倒(dǎo)一聲 若學生誤讀:一聲不倒(dào)一聲。
師:在文中指一聲連著一聲,應該讀dǎo。 生:挑(tiāo)掉師:做一個“挑(tiāo)”的動作,再做一個“挑(tiǎo)”的動作。生做動作。師:是這樣挑燈芯兒嗎?(師做一個夸張的動作)生:不是!師:應該怎樣挑?生:用細長的東西撥。轉:生字詞大家掌握得真扎實,課文呢?能不能讀出明清時期,離我們遠一點兒的感覺呢?生齊讀全文。師: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課件出示:嚴監生臨死前總( ),還( ),接著,( ),最后( )。轉:臨死前的嚴監生(指課題),病一定很重。三、細讀文本 感悟形象1.師:哪些詞語能讓我們看到嚴監生病得很重了?停頓片刻……(給學生讀書思考的時間。)師:請你來說說。生1:“到了中秋已后,醫家都不下藥了。”師:你給大家講講,病怎么就重了呢?生1:都已經無藥可下、無藥可救了。生2:“把管莊的家人都從鄉里叫了上來。”一個“都”字說明他們的家人都一個不少地來看他最后一面,可見病很重。師:是啊!生3:“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他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師:病可真重!生4:“晚間擠了一屋的人。”“擠”字讓我感到人很多,幾乎都密不透風了。師:嗯,病可真重!生5:“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總”字讓我感到嚴監生正在做最后的垂死掙扎。“拿”字讓我感到自己的手還要用力拿,而不是輕而易舉地伸,可見他連伸手的力氣都已經沒有了!師:真是病入膏肓啊!你們不但找到了句子,還抓住了關鍵詞句,去理解句子背后的意思,真會讀書啊!2.填表師:臨死前的人一般都有后事交待。他有嗎?生:有!師:他說出來了嗎?生:沒有。師:為什么沒有說出來?生:因為他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師:這可該怎么辦啊?生:他只能做出動作讓大家來猜。師:什么動作?——兩根手指。(板書:兩根手指)師:都誰來猜了?怎么猜的?請大家拿出表格,找出相關語句,填在表格里。生邊默讀邊完成表格。師收上來幾份看一下:基本上都是這個意思——課件出示表格 諸親六眷 猜的是什么 嚴監生的反應 大侄子 兩個親人不曾見面。 把頭搖了兩三搖。 二侄子 兩筆銀子不曾吩咐明白。 把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 奶媽 兩位舅爺不在跟前,故此記念。 眼閉著搖頭,手只是指著不動 趙氏 為那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 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3.梳理表格師:先來看看都誰猜了?有四個人(師手指表格)生:大侄子、二侄子、奶媽、趙氏。師:大侄子猜的是什么?——兩個親人不曾見面。師:實際上指的是掛念親人。師:二侄子猜的是——兩筆銀子不曾吩咐明白。師:實際上指的是財產怎樣分配。師:奶媽猜的是——兩位舅爺不在跟前,故此記念。師:實際上指的還是掛念親人。師:趙氏猜的是——點的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師:實際上指的是浪費了他的銀子。師:誰猜對了?——趙氏師:從哪兒看出來的?——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師:噢,你是從嚴監生的反應看出來的。好,我們再來讀一讀,一起再現當時的情境好嗎?(好!)你們讀諸親六眷猜的內容,我來讀嚴監生的反應。(師邊讀邊表演出夸張的動作。)師生表演讀。4.感悟人物形象師:老師剛才讀的時候有同學笑了,你們為什么笑?生:你的樣子很滑稽……他都病成那樣了,還這么搞笑。師:他的內心怎樣想,才會做出如此強烈的反應?生1:我的侄子喲,你怎么就不明白你二叔的心思呢?到現在竟然還惦記著二叔的銀子,氣死我了!生:你看那燈盞里的兩莖燈草正燃著呢,該費了多少油啊!這哪里燃的是油啊,分明燃的都是銀子啊!這樣白白地糟蹋錢財,叫我如何斷得了這口氣喲!生2:財產?要是真有兩筆銀子,我早處理好了。唉,孰人了解我?那兩莖燈草……師:他此時的動作與什么比較矛盾。生3:與他的病很重相矛盾,他都快死了還會做出這樣的反應,真是不可思議!師:是啊!病都那么重了,怎么還會反應如此強烈啊!來,看一看二侄子說的是什么啊?——銀子。師:一聽到別人惦記他的銀子,就急得不得了,就好像是什么賦予了他魔力一樣,讓他一下子充滿了活力,竟反應那么強烈!是什么給他注入了魔力呢?——銀子!師:又是什么讓他安心地撒手西去呢?——銀子師:讓他著了魔的是銀子,讓他撒手西去的還是銀子!看來臨死前的嚴監生心中除了銀子,還是銀子!師:讓我們來看一看他念念不忘的銀子——兩莖燈草吧!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師:你們看出對比了嗎?生:看出來了,滿屋子的人,只有一盞燈,而且燈光還是那么的微弱。師:就是這樣微弱的光,他還要去掉一半。難道他家真的窮到揭不開鍋了嗎?課件出示:嚴監生家里有十多萬兩銀子,丫鬟無數,良田萬畝,除此之外,在縣城里還有鋪面二十多間,經營典當,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幾百兩銀子。有人估計,嚴監生的銀子加起來,一個挨一個地擺,能繞著他家那諾大的后山擺上萬圈。在當時,五十兩銀子就夠平常人家用一年。課件再次回到插圖。師:看,這一點微弱的光在我們常人的心中并不算什么!(板書:不算什么)可是在嚴監生的心中卻是那么重要。(板書:重要)他的眼中除了銀子還是銀子,唯獨沒有親人,沒有即將成為寡婦的趙氏,也沒有他年幼的孩子,只有這兩莖燈草,這兩莖燈草就是他的命啊!這可真是一個( )的嚴監生。生:節儉。師:這可不叫節儉,這是節儉到棺材里了。生:愛財如命。生:摳門兒。師:簡直就是摳門兒到家了。還有一個詞更能表達嚴監生的這一性格特點——吝嗇。(板書:吝嗇)他那么有錢!有這么多人來看他最后一面,這么大屋子,就這么一點兒微弱的燈光,他都顯亮,都顯得多余,他還要減掉一半兒,這就是吝嗇!四、領悟表達方法師:閉上眼睛。師自語:臨死前的嚴監生。師:你看到什么了?生:……生:他的一個動作——伸著兩個手指。師:你們看到的是一個又一個細節啊!這些細節都在你的眼前浮動著,這就是細節描寫。(板書:細節描寫)一說到臨死前的嚴監生,你們就想到了“兩個手指”,作家——吳敬梓的細節描寫真是傳神啊!課件出示:吳敬梓以 的創作手法在古典文學史上占據了一席之地。生:細節描寫師:從這些細節看到了他的內心,看到了他愛財如命,看到了他吝嗇至極!作家采用細節描寫的手法對他的這一吝嗇形象刻畫得真是入木三分啊!師:再讀一讀課文中的背景介紹,作家還用了什么手法?諷刺的手法。(板書:諷刺)吳敬梓把這些不算什么卻當作很重要的東西作為了諷刺的對象。五、遷移閱讀嚴監生一生把銀子看得比命都重要,他撒手西去之后,這萬貫家財能帶走嗎?(帶不走)他的家人能享用嗎?都落到哪兒了呢?那就看一看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吧!附 板書設計臨死前的嚴監生兩個手指 兩莖燈草那么重要 不算什么吝嗇細節描寫 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