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藝術字--說課稿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神奇的藝術字》是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信息技術》第四冊第7課中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于word文字處理知識鋪墊的延伸,并且貫穿著以后整個的word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添加藝術字,使得文章更加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在前幾節課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如何使用word輸入一篇短文、修改一句話、對文字、段落的美化以及學習插入圖片和自選圖形之后,學習如何對文章標題的文字進行美化、而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也是為了讓孩子們能全面學習word和培養操作計算機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2.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利用“藝術字”工具欄插入藝術字,并合理設置藝術字的顏色、效果、版式、以及字體大小。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審美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樹立自信心,體驗成就感。
3.說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重點:使學生掌握插入藝術字的方法并能夠根據需要修改藝術字。
難點:使學生正確使用“藝術字”工具欄。
關鍵:使學生清晰掌握“藝術字”工具欄的特點和作用,通過團體協作,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從而正確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說教法與學法
1.教法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本課以“任務驅動法”為主,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把“探究──合作──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比較法、演示法,并借用了藝術課的“三位一體(即欣賞、技能、情感)”教學法,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2.學法
(1)自學自悟法:讓學生自學教材,了解插入藝術字的步驟以及如何對藝術字進行修改。
(2)小組討論法:設置采用兩個學生為一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學習調整藝術字的大小、字體顏色的調整和版式的設置。
(3)模仿性學習:對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雙雙討論,在探究中找到樂趣。
三、說教學程序
1.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利用top屏幕廣播功能先展示一份《宇宙小天地》小報(沒有采用藝術字),再展示另一份《宇宙小天地》小報(采用藝術字)。同學們,比較一下哪個漂亮?想不想把自己的文章也變得像這樣漂亮?學生通過觀察發表自己的評價,認識到藝術字的“美”。教師補充說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7課神奇的藝術字》(板書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