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作息時間表——制作規則表格》導學案
1.教師引領:認識表格
教師先出示事先做好的一個作息時間表,讓學生觀察它有哪幾部分組成。
引領學生觀察描述出表格的共同特點——橫線、豎線、文字。
(課件演示)橫線叫行線、豎線叫列線,它們組成的小方格叫單元格。橫向的單元格叫行,豎向的單元格叫列。
[通過學生觀察以及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使學生認識行、列、單元格,為下面制作出正確的表格打下扎實基礎。]
2.自主學習:創建表格并輸入文字
(1)課件出示任務:
制作作息時間表,教師提示制作表格的過程。
(2)提示和要求:
第一步是先輸入標題,第二步是根據需要插入一個空白表格,第三歩是輸入各欄目文字,第四步是調整表格。可以使用常用工具欄中的插入表格命令創建表格;表格建好后,在單元格中單擊,就可以輸入文字了,字體字號設置的方法與在文本中的方法一致。
同學們可以參照課本p21~22頁的內容,自主解決。
(3)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以上內容,教師不做過多演示,主要是讓學生看課本或者利用小組來學習,以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師也可以巡視指導,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
(4)展示學生作品,請學生邊演示邊操作自己插入空白表格的方法。(有的學生用的是表格菜單、有的學生用“插入表格”按鈕,不論是哪種方法,我都予以肯定,并給予適當的引導與補充。)
[讓學生自主學習后進行演示,不僅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也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發展。通過教師的適當補充,可以將學習自主學習的知識進一步升華,并使其學會遇到問題采用不同的途徑來解決。]
3.合作探究:改變表格的大小、列寬、行高,設置表格中的文字對齊方式。
(1)任務導入:展示兩份表格(一份是剛剛創建完成的;另一份是調整到適合紙張的大小,行、列的調整也適合表格的需要)讓學生觀察兩份表格的不同之處,發表自己的見解。
(2)提示和要求:請同學們參照課本p23~24頁的內容,調整自己的表格大小、行高、列寬,可以在小組內討論解決。
(3)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適時引導:可以參照課本p22~23頁的內容,解決這個問題。
(4)展示學生作品,先讓小組推薦選出本組設計優秀的作息時間表進行全班展示,讓學生互評。然后指名讓學生講解具體操作過程,教師適當引導與補充。
(5)最后讓學生再根據別人的優點把自己的時間表做得不好的地方進行修正,嘗試根據表格的內容、文字的大小將自己的表格大小、列寬和行高調整到最美觀、實用的狀態。本環節大約需要5-8分鐘。(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能夠通過展示和點評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能及時完善自己的作品,同時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不足。通過互評作品,也能讓學生學會客觀、公正的評價別人的作品,使全體學生在評價中共同提高)
[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部分。在本環節中我拋出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同時,教師的適時引導,也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有章可循,不至于漫無目的。同時,多層任務也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都獲得個體發展,體現因材施教,實現素質教育。]
(三)實踐運用,提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