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信息技術課中的運用
3.完成任務,給圖片上的文具“鉛筆”配上英文單詞。(讓學生在自己操作中發現問題,并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4.有學生提出疑問:字能否變大一點呢?老師演示“文字工具欄”的顯示和使用,也可以請個別學生演示。
5.學生試著為另外一些文具配單詞,單詞能否變大一點。讓速度快的同學做老師的小幫手,協助其他學生完成任務。
6.提出探究內容:“你還有哪些新的發現?”,讓學生嘗試、探究、發現,最后匯報結果。這一環節的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1.導入:用廣播教學展示幾張寫有漢字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輸入漢字興趣。
2.借助網絡進行電腦同步演示用“全拼輸入法”輸入一句話的步驟:輸入法的選擇、拼音輸入時聲母和韻母的情況、翻頁查字的方法、錯拼音和錯字的刪除。可以是老師演示,也可以讓學生演示。由于學生操作技能的差異性,讓速度快的同學做小老師,協助其他學生完成任務,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培養與人合作的意識。
3.從老師送給你的圖片中挑選一幅你最喜歡的擬上主題,只要能寫出主題即可,對打字的速度、指法和字的多少不做要求。同桌之間討論,相互合作,互評作品,老師展示優秀作品,在評價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增強自信心與成就感。這種開放式的內容設計,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放飛思想,發展自己的個性,在任務中提高自己的理解、鑒賞能力,增強審美意識。
4.完成任務:運用所學“畫圖”本領,每位同學自由設計一幅或一幅以上的作品可以是:賀卡、明信片、名片、春聯、商標等等,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帶回去打印出來。這種任務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和興趣。
【教學反思】
小學生在微機室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多講無益,但少講易講不清楚。講授時利用計算機演示具體的操作步驟,直觀、明晰,能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模式主要采用任務驅動的方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本課的教學,將語文、英語、美術、生活有關知識融入到信息技術課中來,通過觀察、思考、分析、想象,提高學生各方面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