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認識和加減法 教材分析
(1)第1、4題是認識加法含義的練習。練習時,先讓學生觀看動畫圖片,同桌的兩人(或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說說圖意,然后在方框里填數。兩題的區別在于:第1題由圖意給出了兩個加數,只要求學生填得數;第4題只給出1個加數,讓學生根據圖意填另一個加數和得數。(2)第2、3題是兩個層次的加法計算題。第2題讓學生在擺小棒的基礎上算出得數,第3題則由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最好是數的組成知識)來填得數。(3)第5、8題是認識減法含義的練習。練習方法與第1、4題類似。教師可引導學生說圖意。如第8題:“藤上有4條黃瓜,摘下2條,還剩幾條?”引導學生根據這個具體的情景思考:求還剩幾條,就是從4里面去掉2,用減法計算。然后在算式中的方框里填數。(4)第6、7題也是兩個層次的減法計算題。學生練習第6題時,應先用學具(花、幾何圖片或其他就地取材的物體)擺一擺,然后再說得數。第7題讓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最好是數的組成知識)進行計算。(5)第9題是認識加、減法含義的綜合練習。指導學生作業時,要讓學生在讀懂題意的基礎上,寫出算式中方框里的數。通過加、減法含義的對比練習,加深對加、減含義的理解。(6)第10題是1~5的加、減法計算練習。題中共有3組,每一組都讓學生直觀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系。練習時先讓學生獨立作業,在填出得數后,再取出其中任意一組,如左方一組的兩個算式讓學生對比,以小組為單位說說它們之間的異同點及關系,然后派代表在班上自由說。讓學生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系。(7)第11題是一個游戲活動:對號上車。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計算1~5的加、減法。練習時,教師先向學生講清游戲規則:每張卡片是一張車票,卡片上的得數對應汽車方框中的數,對上了的就可以上車。現提供幾種活動方式,供選擇:①請你用連線的方法告訴大家,哪位小朋友該上哪輛車?②教師在黑板上貼出5輛標有1~5這5個數字的汽車圖片,發給9位小朋友每人張車票,每張車票上面是一道算式。(也可多準備一些“車票”,讓多一些小朋友參與活動。)然后請持有車票的小朋友對號上車(站在相應數字的車前)。沒有拿到票的學生當小老師,評判一下,他們是否都上對了車。讓學生在游戲中練習1~5的加、減計算。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第29~31頁)教材說明教材先通過三幅畫展示一只可愛的小猴逐次把2只桃吃光的過程:來說明0可以表示沒有的含義;再利用直尺圖說明0的另一個含義──起點;然后教學0的寫法。教材通過3只小鳥全飛走、兩片荷葉上的青蛙圖以及小朋友思考5-0=□的圖畫講述有關0的加、減法,讓學生明白這些加、減法的含義。教學建議1.這部分內容可以用2課時進行教學。教學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并在課堂上進行鞏固練習,完成練習四中的習題。
2.教學0表示沒有的含義時,可將第29頁上的小猴吃桃過程制成電腦課件,展示桃的個數由2—1—0的變化過程:盤里有2個桃,記作2;小猴吃了一個,還剩一個,記作1;又吃了一個,盤里桃的個數就是0,記作0,讀作“零”。通過以上過程的展示,使學生初次感知0的含義,知道0和1、2一樣,也是一個數,沒有就用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