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認識和加減法 教材分析
(1)引導學生看教科書第14~15上的插圖。也可以制成電腦課件 href= target=_blank>課件:先顯示一位教師帶4位小朋友來到野生動物園,再逐一出現1頭大象、2頭犀牛、3只羚羊、3只長頸鹿、4只小鳥以及天空中浮來4朵白云等。通過讓學生看圖(或看課件 href= target=_blank>課件),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2)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圖中有哪些人和物,并逐一數出數量是1~5的人或物。引導學生有序地數,先數數目小的,再數數目大的。在小組數的基礎上,讓學生推出代表在全班說出數量是1~5的人或物。學生每說一個,即在主題畫的下面顯示相應數量的物體。如,學生說:“1頭大象,1個太陽”后,即在主題圖下面出1頭大象、1個太陽的圖,并告訴學生,一頭大象、一個太陽都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并在大象、太陽圖的下面貼上“ 1 ”;又如學生說“2頭犀牛、2棵樹”,即在主題圖下面出2只犀牛、2棵樹的圖,并在圖下貼上“ 2 ”……通過以上活動,使學生初步感知數是從數物體的活動中抽象出來的。教學生認數字1~5時,先教印刷體,再教書寫體。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記住字形,可讓學生說一說每個數字像生活中的什么東西。如:1像小棒、2像小鴨、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鉤。可通過電腦課件 href= target=_blank>課件將這些數字與相應的圖形聯系起來,加深學生對字形的記憶,同時提高學習的興趣。(3)在初步了解1~5的含義并認識這5個數字以后,要組織學生進行從抽象回到具體的操作練習。可以提問:“誰能舉出數量是1的小棒?”“請拿出數量是2、3、4、5的小棒,并擺出你喜歡的圖形。”擺得好的同學可在投影平臺上展示。(4)教科書第16頁上的“做一做”,是一個實踐活動,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來表示數的基數含義。活動時,教師出示3個蘋果,要求學生出示和蘋果一樣多的其他物體,或者用數字卡片3表示蘋果的數量。教師還可以變換蘋果的個數,讓學生表示出等量的物體。還可以讓學生舉例說一說,生活的周圍有哪些是數量為1、2、3、4、5的物體。3.教學1~5的數序。教學1~5的數序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計數器上撥珠。著重說明:先撥1個珠,再添上1個珠,就得到2;在2的基礎上再撥1個珠,就得到3……還可以用學具卡片進行類似的操作(如擺花,先擺1朵,再添上1朵,就得到2朵;再添上1朵,就得到3朵……),使學生從實際操作中逐步認識到,后面一個數是由前面一個數添上1得到的。然后讓學生擺 點子圖。通過擺5張點子圖,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1~5各數的順序。擺好后可以提問:“1的后面一個數是幾?”“5的前面一個數是幾?”“3的前面一個數和后面一個數各是幾?”同桌的兩個同學或同組的同學間可以互問互答。4.教學1~5的書寫。1~5的書寫可分兩段進行,先教學1、2、3的書寫,再教學4、5的書寫。教學生寫數字時一般按以下程序進行。(1)教師先示范每個數字的寫法。可制成電腦課件 href= target=_blank>課件,把從哪里起筆,在哪里拐彎,在哪里停筆演示清楚。并說明每個數字在寫字格中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