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認識和加減法 教材分析
4.教科書第26頁是1~5的減法。編排的方法與1~5的加法類似。通過3位小朋友計算5-2=?的思考過程,體現尊重學生的思考方法,提倡算法多樣化。“做一做”的練習,通過讓學生看圖計算5-1=4和5-4=1,4-1=3和4-3=1這兩組算式,使學生初步感知差和減數之間的關系。教學建議1.這部分內容可以用5課時進行教學。教學加法的初步認識和1~5的加法,減法的初步認識和1~5的減法,并在課堂上進行鞏固練習和綜合練習,完成練習三中的習題。2.加法的引入,計算雖然很簡單,但是它在本單元中起著較重要的作用。要使學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義,會用正確的方法計算1~5的加法。因此,必須重視這段內容的教學。(1)教學時,教師可將第23頁上的主題圖制成電腦課件 href= target=_blank>課件,動畫展示把兩組物體(或兩組人)合并在一起的過程。如:先走來一位小朋友,手中舉著一只紅紙鶴,又走來兩位小朋友,手中各舉一只藍紙鶴,求一共有多少只紙鶴。就是把1只紅紙鶴和2只藍紙鶴合并在一起(放在桌上),也就是把1和2這兩個數合起來。還可以以小朋友為素材,讓學生觀察,先走來一位小朋友,又走來兩位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就要把1和2合起來。算式是1+2=3。然后教學生認識加號、等號,告訴學生加法算式的讀法:1加2等于3,或1加2得3。(2)為了讓學生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教材還通過一位小朋友將右手中的3個紅氣球和左手中的1個藍氣球合并在一起的活動,教學3+1=4。這個活動應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活動素材可以換成小棒、幾何圖片、鉛筆等實物。如讓每一位小朋友右手拿3枝鉛筆,左手拿1枝,求一共有幾枝鉛筆,就是把兩手中的鉛筆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3和1加起來,寫成算式是3+1=4。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合并”的活動,使學生對加法的含義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3)第23頁中的“做一做”要讓學生操作后再說算式。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當小老師。或者以小組為單位邊擺邊說算式后,派代表上臺演示,說算式。盡可能創設讓學生自主地、積極參與的活動方式。3.教材以4+1=5的計算過程為例教學1~5的加法。(1)教學時,教師先出示一個動畫情境:有4只小鳥,又飛來一只。讓學生觀察后提問:“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也許很多,在都加以肯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只,怎樣算?”學生回答后,老師寫出算式4+1=5。再問:“得數5是怎樣算出來的?”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里說一說自己的算法。教師巡視時,了解班上學生的幾種不同的算法,然后讓他們把自己的算法在全班展示。教材中展示的學生算法有3種:一種是用“點數”法算出得數;一種是從第一個加數起接著數的方法算出得數;還有一種是用數的組成知識來算出得數的。實際教學中,學生的算法也許還有一些,盡管他們的思維方式各不相同,思維水平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各種算法只要有一定的道理,都應認可。各種算法展示后,可引導學生討論:這些算法中哪些比較簡便?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應用前面所學的數的組成的知識來計算,比較簡便。(2)第24頁“做一做”的練習功能有三:①通過讀懂圖意,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②知道用自己理解的算法進行計算。如計算3+2= 時,學生可以看圖,用“點數”法算出得數,也可以用5的組成知識3和2組成5來算出得數。③通過對比3+2=5、2+3=5和3+1=4、1+3=4這兩對算式,使學生直觀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