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上下》教案
現在同學們看到的這些門只有一個是通向寶藏的,你認為是哪扇門啊?【設計意圖】學生的語言一般不完整,不能主動說出參照物,如“小羊的那扇門”。當學生這樣說時,教師表示不清楚是哪扇門,引導學生說清“在誰的上面”,體會位置參照物的重要性。(學生回答的答案比較多)同學們說了這么多答案,到底要打開誰上面的門啊,看看我們的通關提示,現在你知道是哪扇門了嗎? 看來把話說完整,講清在誰的上面真的很重要,否則就找不到正確位置了。【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的發言,逐步規范學生可以用“在誰的上面”描述門的位置。通過看通關提示,學生輕易就能找到門的位置,進一步體會參照物在描述物體位置時的重要性。【修改理由】去掉第二稿中第一幅圖中“在上面”的通關提示。原本想通過“在上面”“在長頸鹿的上面”的對比,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從而體會參照物的重要性。但通過試講后,發現孩子們并不關注“在上面”這句話,而且老師讀出這句話后,反而給學生模糊、錯誤的印象,影響了后面學生的表達.該問題的實際意義不大,學生的認知沖突在設計的沖突之前就產生并且解決,因此將該問題去掉,改為“這些門只有一個是通向寶藏的,你猜一猜是哪扇門啊?”這樣學生在猜得過程中,為了讓同伴聽清自己的發言,自己就完善自己的語言,從而體會出參照物在描述物體位置時的重要性。2、第一關:說對位置才能通過!出示教材p1的主題圖。 這是我國著名的南京長江大橋,它主要有三條交通公道,你都看到哪些交通工具?你能說說各種交通工具的位置嗎?從學生的發言中,提煉以下3點:1、同一參照物:如:汽車在大橋的上面,輪船在大橋的下面,火車在大橋的中間。2、不同參照物(1)2個物體位置:如:汽車在火車的上面,火車在汽車的下面。(2)“上、下”相對性:如:火車在汽車的下面,火車在輪船的上面。教師提問:我們在描述火車位置的時候,一會兒用“上面”,一會兒用“下面”,這是怎么回事?看來,因為比的參照物不同,火車相對于汽車在下面,相對于輪船在上面,他們的位置是相對的!驹O計意圖】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及第一環節“智慧門”的學習基礎,已經具有用完整語言描述交通工具位置的能力。讓學生自由說圖,學生不僅僅可以以火車、汽車、輪船為參照物,互說位置,還可以發散學生思維,充分利用圖中所有物體,如:江面、白云……說出交通工具的位置。只要學生描述的準確、觀察的有序教師就給予學生肯定,不給學生設計發言的框框,禁錮學生的思維,學生的觀察還是很有深度的,在學生自己的觀察體驗中體會“同一參照物”“不同參照物”“上、下”相對性。教師通過對學生發言的提煉、總結,使學生深化對參照物、“上、下”位置及相對性的認識!拘薷脑颉康诙逯,設計了一層層的問題,讓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問題,逐步體會“同一參照物”“不同參照物”“上、下”相對性,使學生的認知有深度、有層次。但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發現,學生在教師沒有要求的情況下,用“上、下”說交通工具的位置說的很好,雖然學生沒有意識到什么是“同一參照物”“不同參照物”“上、下”相對性,但學生會不自覺的應用,因此第三稿中將此環節設計為通過學生的發言,教師幫助、引導學生提煉、小結,讓學生初步感知“同一參照物” “不同參照物”“上、下”相對性,再通過后面的練習逐步深化學生認識。如果給學生架設問題框框,學生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師的要求說出交通工具的位置,這樣勢必要加強教師的引導及學生的反復說圖練習,使該圖承受太大的教學壓力,教師引導的累,學生理解的累,使學生逐步喪失學習的興趣。3、第二關,畫對了,才能通過。ê喒P畫出示一個缺少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的臉部輪廓)今天老師帶來個新朋友,你覺得他漂亮嗎?你想先給他補上什么,能用“上、下”說清它的位置,讓我們把這個小孩的五官補充完整嗎?學生描述位置,教師畫在黑板上。說說鼻子的位置?(鼻子在眼睛的下面,嘴巴的上面)【設計意圖】通過創設“畫五官“的情境,一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分散,體會數學好玩;二是通過畫五官這個與生活相聯系的情境,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上、下”位置關系的理解,通過畫鼻子,進一步讓學生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對性。并使學生意識的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有用。生活中除了五官可以用“上、下”說清它們的位置,還有很多物體的位置可以用“上、下”來說明,看看我們現在上課的教室,你能用“上、下”來說清哪些物體的位置?生活中用到“上、下”說清位置的地方真不少,我們一起來看看?瓷顖D片(課件),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上課教室中物體的位置,一是通過說位置,讓學生主動運用所學知識描述生活中物體的位置,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同一參照物”“不同參照物”“上、下”相對性的理解。二是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數學就在你身邊。4、第三關,擺對了,才能通過! (1) 學生擺后說說你是怎樣擺的。教師提問:《數學課堂作業》的上面都有什么?你能像老師這樣也提個問題嗎?學生互相提問、回答。(2) 讓一位學生設計擺放順序,其余學生按照要求擺放。教師提問:x的上面,y的下面是誰?你還有什么問題想問問同學們?學生互相提問、回答。(3)同位兩個互相設計、操作,提問題!驹O計意圖】通過擺學具,說學具的位置,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上、下”位置及相對性的理解,尤其是通過對“x的上面都有什么”“x的上面,y的下面是誰”這些問題的回答,使學生認識到“上、下”的位置關系不僅僅是“上、下”緊相鄰的兩個物體之間的關系,“《數學課堂作業》的上面有數學書、字典、鉛筆盒,3種物品”,開拓學生思維,為后面的涂色練習做準備。采用“教師引領——學生引領——同位合作”,逐步展開練習!拘薷脑颉吭诘诙蝹湔n中,只擺了3種物品,學生練習的梯度比較小,對后面的練習承接作用不大。第三稿中,將原來的3種物品改成4種,學生的練習有了梯度、層次,而且,學生在互相提問中體會到“上、下”的位置關系不僅僅是“上、下”緊相鄰的兩個物體之間的關系,如:“數學書、字典、鉛筆盒都在《數學課堂作業》的上面”,拓展學生思路,為下一步涂顏色奠定基礎。5、 第四關:涂準確,就能通關! (1)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2)看來這個問題沒有難住大家,再來一個怕不怕,大家一定要把題讀完整、想仔細,再動筆涂顏色。讓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不同畫法,比較訂正。進行方法指導,讓學生理解先通過前半句確定綠色的大概位置范圍,再通過后半句確定綠色的具體位置。指導錯誤的學生改正過來!驹O計意圖】通過涂一涂,提高學生運用“上、下”相關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化學生對“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問,可以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前半句確定綠色的大概位置范圍,后半句確定綠色的具體位置”,通過學生自己的切身體驗,使學生加深對審題的認識。【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對于“涂一途”環節設計的比較開放,在練習效果上來看,部分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業、練習中出現。6、 尋找寶物,總結重點寶物就藏在你們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學們找一找。說說你是從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學們手中的寶物,這節課我們收獲的做大的寶物就是知識。你收獲了哪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