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上下》評課
本課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實錄:
本課說課稿:
劉爽:
本次研修中,專家提出《課標》進行了修改,由原來的“雙基”擴展為“四基”,針對《位置----上、下》一課,大家談談在落實“四基”目標時哪些做法比較好?哪些部分還需要改進?
亮點做法:
林玥媛: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已經把“雙基”擴展為“四基”,即增加“基本數學活動經驗”與“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張老師的課堂注重數學課程標準的變化,如大橋圖的層層遞進引出學生對物體位置的認知規律,是為數學思想方法的建立。
朱小芊:
本節課根據低年齡學生的特點,創設“闖關奪寶”的游戲大環境,激發學生興趣,感受數學好玩。創設的每一個關卡結合學生的學習目標,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如:“打開智慧門”通過“在上面”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體會在說清物體位置時參照物的重要性。通過說南京長江大橋圖,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上、下”位置及體會位置的相對性。通過“畫一畫”,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有用。
貝幼偉:
數學教學不僅是結果的教學,更重要的是過程的教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結合具體內容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去“經歷過程”。
張老師在本節課中就很好的處理好了這一問題,在教學過中,先出示卡通圖,緊接著,再讓學生根據主題圖自由發揮,說出每一種交通工具的位置關系,每一種圖示,盡可能的讓學生去說,兩種或三種物體的上下關系。經歷了學習的過程,積累了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越璇:
課上教師通過讓學生玩闖關活動的設計,并在活動中不斷地滲透準確的表達位置語言,沒有死板的告訴學生你該這么說,而是通過情景,體現出參照物的作用。這是體現《四基》的亮點所在。
許倩倩:
本節課的設計中“大橋圖”是本節課的教學關鍵點,我認為可以讓學生先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用“上下”描述交通工具的位置。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分三個層次,首先借助單一參照物描述物體的位置,如這些交通工具都在火車的哪里?其次讓學生用不同參照物描述物體相互之間的位置,如火車在汽車的下面,汽車在火車的上面。再次是三個物體的位置關系,借助不同參照物的描述說清某一物體的位置,如火車在輪船的上面,在汽車的下面。
王麗華:
基礎知識、基本能力---課堂上通過“南京長江大橋圖”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說各種交通工具的位置關系,說說教室物品的位置關系,緊扣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觀察教室,討論哪些物體位置關系可以用“上下”來描述。學生自由觀察,自由發表意見。聯系學生身邊的例子來應用新知,進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關系,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