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上下》評課
建議:
劉爽:
本課內容簡單,教師在創設有效情境上下了功夫,努力實現情境與教學目標的有機融合,讓情境的創設不是“擺架子”,而是實實在在的為教學內容服務。建議,在“長江大橋圖”的處理上,是否考慮換掉此圖,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如“家庭實際的物品擺設”或創設“超市情境”讓學生在整理物品的過程中,真正的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讓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意義。
越璇:再讓學生在回答上多一點自己的想法,孩子的主動探索的意義更加突出了。
劉爽:
本課內容簡單,那么教師在學生學習力的培養方面亮點做法和建議有哪些?
亮點做法:
李富成: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張老師在講課時,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各種不同風格的幻燈片作品。作品中精美、形象生動的圖像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情不自禁想舉手回答問題。克服了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短、分散的缺點,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注意力。
林玥媛:
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基礎上,增加學生的語言敘述,讓學生對于物體的位置描述不局限于只會說,并感受參照物的重要性。
朱小芊:
第一、參與問題的提出,訓練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數學課堂上,學生的參與熱情如果不高,嚴重影響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對知識了無興趣,就談不上探究,交流,課堂氛圍死氣沉沉。培養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前提,所以要十分注意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能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張老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利用了闖關奪寶來激發學生對新知識、新方法的探知,在學生不斷地解決知與不知的矛盾過程中,引導他們一環接一環的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另外,在第三關,擺對了,才能通過的環節中,張老師讓學生參與問題的提出,讓學生當小老師,提出問題讓同學們去擺,重點訓練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第二、參與方法的驗證和反思,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
學生真正的參與課堂,應該可以從他對他人想法的補充或批評上可以觀察到。學生參與課堂,并積極地將他人的思想內化為自己的理解,并與自己的思想碰撞,必然會出現矛盾沖突,怎么辦呢,到底誰的對呢,不是簡單的否定或肯定,需要同學之間用各種方法來驗證,還要說清自己的理由,這種語言的交流,既能讓學生體驗到探究學習的好處,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的嚴謹性。比如:張老師的第四關,圖準確,就能通關的環節中, 題目更具有開放性。孩子們在研究誰做的對時,不僅僅是簡單的思考,更多的是他們有了對概念的更深入的理解,知識理解上更嚴謹周密了。
貝幼偉:
張老師在本節課中,從引入開始,始終讓學生應用比較、對比、分析等方法,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情景圖,去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這種能力的培養,從本節課中特別好。
越璇:
當一個學生回答有困難時,張老師能夠給學生時間思考,組織好語言,鼓勵他再繼續回答。當堂發給學生小獎勵也是給低年級孩子最好的激勵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