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上下》評課
許倩倩:
在擺學習用品這一環節采用了學生設計操作、生生提問的多種活動方式,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王麗華:(1)觀察力的培養:通過南京長江大橋圖,引導學生觀察主題畫,讓學生說出有哪些交通工具?它們的位置關系,體驗到上下的位置關系,理解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2)語言表達能力--通過主題圖讓學生說出三種交通工具的位置關系,體驗到上下的位置關系,理解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如火車在汽車的下面,那么汽車就在火車的上面。火車的上面是汽車,火車的下面是輪船,要求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
(3)靈活應用知識能力---課堂上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說說教室物品的位置關系,緊扣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觀察教室,討論哪些物體位置關系可以用“上下”來描述。學生自由觀察,自由發表意見。聯系學生身邊的例子來應用新知,進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關系,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光來娣:
通過大橋圖,讓學生自由說交通工具的位置,學生在描述位置的時候,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要有序、有規律地去觀察事物,兩個物體的位置,三個物體的位置等等。張老師通過在說一說,畫一畫,擺一擺,說一說的活動中,讓學生逐漸用完整的語言去描述事物,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擺一擺的活動中,讓學生根據要求擺教學用具,并且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設計擺教學用具的位置,鍛煉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找學生回答,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擺得活動中,我們是否可以考慮選出最優的擺放順序,培養學生整理自己文具的好習慣。
李鐵成:
張老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利用了闖關奪寶來激發學生對新知識、新方法的探知,在學生不斷地解決知與不知的矛盾過程中,引導他們一環接一環的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另外,在第三關,擺對了,才能通過的環節中,張老師讓學生參與問題的提出,讓學生當小老師,提出問題讓同學們去擺,重點訓練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李玲:張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
孫偉行:
1、在說交通工具位置時,因為學生對“上下”位置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張老師先讓學生充分地、自由地說一說,然后通過評價和提問引導學生,使學生理解“物體在不同參照物上下位置不同”這一難點,這個環節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力。
2、讓學生找身邊物體上下位置,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擺一擺,讓學生動手實踐,通過教師提問、學生提問,培養學生的提出問題的能力。
劉爽:
本課還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哪些?
建議:
李富成:
在教學開始時,精美的圖片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孩子的注意力是否全部在思考上、下這一位置關系呢,有待思考。
林玥媛:
建議主題圖的引導更加鮮明,不局限于大橋圖,可以通過多個主題圖加深對層次的認識,使得學生在主題圖的變換中,不僅能夠對數學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更能夠沖擊學生認知,使得學生在情境中感悟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
朱小芊:
學會多方位總結,提高“自主總結”時的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