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上下》評課
光來娣:
本節課張老師在培養學生基本活動經驗方面做得比較好,如在第三關擺學習用具,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當中體驗上下的位置關系,通過生生設計、生生提問和回答,讓學生在操作、交流、發言中得到啟發。
李鐵成:
在具體的大橋圖中,學生體驗了上下的位置與順序;及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有效地完成了知識目標。
建議:
劉爽:
本課內容非常簡單,知識目標的落實是非常容易的,在這節課上,老師要注意學生有序觀察的意識、傾聽的意識,合作的意識,這些都是數學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教師在關注這些方面還做得不夠。如,在“擺一擺”環節中,教師有意利用教師的提問,引領學生的提問“誰在數學大本的上面,語文書的下面?”但是學生卻沒有這樣提問的,只是問道“書的上面或下面是什么?”這個環節,教師應及時利用評價引導學生注意傾聽老師或同學的發言,這樣才是真正的關注學生,落實“四基”。
劉爽:
在“情境設計與目標達成”方面,亮點做法有哪些?還有哪些建議?
亮點做法:
李富成:
整堂課中,教師每一個的教學環節,都是以學生生活中熟悉的卡通圖來展現給學生,符合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培養了學生對上、下空間觀念。例如在尋寶一環節中,孩子在尋找到寶物的同時,又復習了上、下的知識點,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愉悅的環境中完成了教學。
林玥媛: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張老師充分運用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經驗。如對大橋圖的引入,引導學生如何正確的觀察物體的位置,從學生不會說到逐漸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從對于參照物沒有概念任意說,到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從以一個參照物到對多個參照物的位置描述,學生初步感應出位置相對性在本節課中的運用,從而培養學生對于物體位置認知的數學經驗。另,在生活情境圖的引入過程中,通過讓學生來講述生活中有哪些位置,如何用完整的語言來描述位置以及通過教師語言來尋找寶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尤其是在最后的尋寶環節,更是讓學生興趣盎然,充分感受數學活動與本節課教學的息息相關,培養學生寓教于樂的數學活動經驗。
朱小芊:
教師能充分借助闖關奪寶的游戲,通過知識的層層推進,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其高昂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活躍,有實效,當然,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活動不僅僅是外在“活動”,更重要的“思維”的活動。
貝幼偉:
教師在出示主題圖教學環節上,創造性性的使用教材,不僅讓學生說明了三種交通工具之間的上下位置關系,還讓學生說明了大橋、藍天、白云、河水與三種交通工具之間的位置關系,讓學生學的輕松。
越璇:
通過一個個的闖關,加上我老師和學生親近的語言和表情交流,能夠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能夠是學生深刻的掌握,知識的重點。
許倩倩:
新的教案的修整注重給孩子創設一個闖關奪寶的游戲情境,將游戲情境與教學目標有機融合,讓孩子在每一闖關活動中都能有不同的收獲。如找入口,讓孩子體會參照物的重要性。大橋圖,讓學生體驗借助相同參照物描述物體的位置,借助不同參照物描述物體的位置。操作整理學習用具的過程中,讓學生既能用上下的位置關系描述物體的位置,并能在生生互動中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涂色活動的兩個分層練習中,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活學活用。張老師這節課借助闖關奪寶的游戲情景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整節課的課堂氛圍是在學生積極思考、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行的。而且各關的設計不是簡單、重復的過程,從新授、到練習都有層次遞進性。在擺學習用品這一環節采用了學生設計操作、生生提問的多種活動方式,讓學生投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