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果子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 26、27 頁。
整體設計意圖:
學生的數學學習要基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并借助于已有的生活經驗從中抽象出數學模型,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并讓學生再回到生活中去,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產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因而在本課教學設計中從“秋天果園里的果子熟了,笑笑到果園里摘果子”這一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從中理解減法的意義,同時,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在生活中遇到的減法問題,從而使數學模型得到了應用。最后通過說一說讓學生明確加法與減法的區別,從而使學生的知識從中得到明晰。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讓學生建立減法的概念,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認識減法算式。
2、通過提出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減法計算技能。使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3、會計算5以內的減法。
教學重點:體會減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正確列出減法算式并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果子熟了,我們的學習小伙伴笑笑到果園里摘果子,我們一起去看看。
2、仔細看圖,說說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可能有:樹上有5個西紅柿,笑笑摘走了2個,樹上還有3個。
3、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二、探索新知
1、根據剛才小朋友提出的數學問題,誰能解決這個問題?你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嗎?
2、5-2=3這個式子中,我們來認識一個新的符號朋友減號,你能說說這個減號你在哪里見過?為什么這里要用減法?
3、在5-2=3中,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3呢?
4、在生活中你遇到過象這樣用減法解決的問題嗎?
可能有:
媽媽買來5個蘋果,我吃了3個,還有幾個蘋果?
媽媽買來3枝雪糕,分給我1枝,媽媽還有幾枝雪糕?
我有4枝鉛筆,用了1枝鉛筆,還剩下幾枝鉛筆?……
5、看來生活中用到減法的事還真不少!那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什么是減法嗎?
三、看一看,說一說。
1、黑板上有5顆磁釘,老師拿走了4顆。誰能看老師剛才的動作,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列出一個算式嗎?
2、黑板上有5顆磁釘,老師拿走了1顆。誰能看老師剛才的動作,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列出一個算式嗎?
四、闖關活動。
1、剛才我們學了減法,小朋友學會了嗎?老師要來檢查一下,你們能接受檢查嗎?
第一關:畫一畫,說一說。
(1)看書做一做1,說一說圖中是什么意思?
(2)你能畫一畫,列一列算式嗎?
(3)說一說。
(4)3個圓圈,可以怎么畫?(可劃掉一個、可劃掉二個、也可劃掉三個)
2、剛才小朋友順利通過了第一關,你們還能闖第二關嗎?
(1)看圖說說圖意。
(2)列式計算。
五、總結。
1、說說這節課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疑問?
教學反思:
意外中收獲驚喜
《摘果子》一課是小朋友剛接觸的減法的內容。雖然是剛接觸的內容,學生給我的意外卻頗多。
意外一:不是主角的主角
當我出示摘果子圖,讓學生說說圖意時,有一學生說:“老師,我看見圖上有一根根的東西。”在圖中,我原本只注意了教學的主要內容——樹上結了5 個西紅柿,而對于其他的東西,我關注的較少,于是我忙問:“哪里有一根根的東西呀?你能指給老師看一看嗎?”他上來在圖上一指,原來是支撐西紅柿樹的三根木頭。于是我順著學生的思路說:“這三根東西是什么呀?”有一學生馬上說:“這三根木頭支撐西紅柿樹,樹就不會倒了。”我說:“用三根木頭支撐西紅柿樹,樹為什么就不會倒了呢?這在以后四年級的數學中我們繼續會學到,看來學好數學知識多有用呀,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現象就是應用了數學上的知識。所以我們要好好學好數學知識,才能解決更多的生活數學問題。”學生一聽,學習的盡頭更足了,這意外讓學生樹立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可謂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