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教學設計與點評
(四)活動四:實際應用
課件出示課本第63頁練一練第2題圖,課前已把學生的桌子分成六組,每一組之間留著可以讓人通過的路口,而且就把每個組命名為習題中的建筑物。
老師扮成游客說:“請問,去火車站怎么走?”學生們覺得這個情境很新鮮也很特別,非常樂意為“游客”帶路,老師讓學生帶路,每到一個“建筑物”就讓學生告訴大家這是什么地方了,用“前后”“左右”說出下一步該往哪里走。很快,其他的小朋友就意識到還有別的路也可以到達火車站,老師馬上請一個學生扮演旅客,另一個學生扮演帶路人,讓學生充分投入到問路和帶路的情境之中。
大家樂于助人的精神值得表揚,為了獎勵大家,老師請大家到游樂園逛一逛。課件出示課本第63頁練一練第3題,你看笑笑玩得多開心,請你坐在笑笑的對面,說一說,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如果你在笑笑的位置上,你的左邊是什么,右邊是什么?(可讓學生在小組內組織交流。)
為什么笑笑跟我們說的不一樣呢?
師小結:因為我們和笑笑是面對面的,方向正好是相反的。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嗎?回家后,請同學們利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房間的物品按一定的位置順序擺放好。
〖教學反思〗
1. 根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特點,我安排一系列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前后左右等方位,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經驗,表述自己的想法,逐步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2. 我把教材中的“去火車站”,在教室里創設了一個真實的情境,學生感到很親切,表現很輕松,積極性很高,我擔任著游客的角色也關注這個同學有沒有帶錯路,大家都很認真地傾聽別人的發言,當學生順利地把老師帶到“火車站”的時候不但解決了問題,而且他們樂于助人的精神更得到充分的發揮,得到了老師的贊揚和同學之間的認同。
3.組織的活動體現不同層次,給學生提供很多表達交流的機會。如最后兩個活動,讓學生置身于圖畫中來體會。在交流中,學生們會發現前后、左右是相對的,進一步培養學生空間想像能力。
〖編者點評〗
本節課是在前面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節綜合性的活動課。陳老師組織了四個有趣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關系,并用這些方位詞語進行表達和交流。這四個活動之間體現了層次性,逐步遞進。特別是最后兩個活動,把教材中的情境圖變成教室內的實景,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取得了良好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