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加整十數或一位數(不進位)”教學設計與評析
課件呈現兩輛車及車門上的兩組算式
26+20 50+34
26+2 5+34
友情提示:先用算珠撥一撥,再在小組內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才把兩個小動物送上車。
2.猜站臺
兩個小動物的車?吭趦蓚公交站臺,這兩個站臺是幾號站臺呢?答案就在站臺上的算式里,你能算出來嗎?
站臺一 站臺二
35+60 54+4
60+35 4+54
比較每個站臺中兩個算式,你能發現什么?
3.摘桃子
到了果園,兩個小動物來到一棵桃樹下,(課件出現桃樹及一些有著算式的桃子),那些寫著算式的桃子都已經熟了,兩個小動物想和大家比一比看誰摘的桃子多,你們敢嗎?
讓學生計算桃子上的算式:
59+20 43+6 6+31 70+18
34+50 28+30 3+62 40+47
學生計算好后,相互交流,互相評價。
提出問題:你從樹上摘下多少個桃子?還有多少個沒摘?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評析:練習設計生動有趣,充分激活學生的參與熱情,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投入到應用情境,而且練習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來提出問題,“找站臺” 中讓學生通過計算看看發現什么,摘桃子后讓學生思考提出什么問題等,不僅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提升了學生的計算熱情,促進了他們計算策略的形成,提高了他們的計算素養和能力。)
總評:
本節課結合兒童的生活經歷和知識體驗,對教材進行了合理的開發,具體有以下幾個特點:
1.創設情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本節課以“小動物上果園”為故事情節,串聯起整個學習過程,適應學生的學習特點,充分激發了他們參與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興趣和欲望,利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2.開放空間,注重問題意識的養成
本節課注重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學習空間,注重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讓學生結合具體計算中進行探討交流,讓學生親歷了“數學化”的過程,促進了學生問題意識的養成,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探索交流,促進算法的自主建構
首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計算的必要性,激起他們主動探求算法的欲望。其次是放手讓學生去動手操作、嘗試計算、充分交流等,從而形成了班內算法多樣的局面,然后在此基礎上對這些算法進行抽象概括,提取出一般思路,幫助學生建構算法。再次是組織45+30和45+3的算法比較,求“同”求“異”充分交流,這樣逐步加深了學生對算法的理解和感悟,不斷提升其計算策略,發展了他們的計算素養,實現了算法有意義的自主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