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的果園教學實錄與評析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的探索為主線,教師成了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了這樣一個學習活動:觀察場景、收集信息從多個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整個學習過程是開放的,教師引導性地以小鹿身份提出了一個有關方位的問題:《為了弄清方向,小鹿想到了一個問題……"這既是讓學生感受到問題的現實意義,又是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其余大量的問題都是由學生自己發現、提出來的,學生的創新潛能得以釋放,出人意料地提出了諸如"請問這些動物推的水果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這樣的問題。總之,學生在學習活動申,不僅是對已學知識的綜合運用,還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情趣及數學的價值。
3.組織學生用恰當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
教師把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結合起來。當學生有多種不同的看法時,通過小組交流,在求異探索、互說互議中獲得更多的展示自己和取長補短的機會,培養合作意識。
4.在問題情景申培養問題意識。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要",本節課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背景材料,合地創設了問題情境,變"學答"為"學問",讓學生在提出問題、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問題意識。
5.密切聯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這節課除了讓學生在參觀果園的過程中從數學的角度提出、解決問題外,結束前,還把學生的思緒從虛擬鈉果園帶回現實世界,讓學生通過身邊的實例進一步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并利用學生的興趣和意愿,把這一認識活動延伸到誦外,培養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和興趣,感受數學的作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大本"的教學理念。教師注重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獲得對數學的理解,同時使學生在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得到較為充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