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比一比 蘇教版一上
教學目標:1、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認識長短、高矮和輕重的含義。
2、體會比較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
3、學生經(jīng)驗比較的活動,初步建立長短、高矮和輕重的觀念。
4、形成初步的觀察和比較的意識,培養(yǎng)初步觀察、判斷和推理能力。
5、學生感受生活中數(shù)學現(xiàn)象與事實,培養(yǎng)對數(shù)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認識長短、高矮和輕重的含義。體會比較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
教學難點:學生經(jīng)驗比較的活動,初步建立長短、高矮和輕重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請一個小朋友上臺和教師比身高,請學生說一說比的結(jié)果。(說明:高和矮是比較的結(jié)果,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到校園的一角去,我們一起找一找,比一比好嗎?(板書課題)
二、聯(lián)系生活,體會方法
(一)整體觀察,初步體會
出示主題圖,看一看,圖中有些什么呢?
(二)仔細觀察,進行比較
1、比長短
(1)談話:兩個小朋友在跳繩,你知道哪些長嗎?
(2)思考:那么怎樣才能比出長短呢?(出示兩根顏色不同的繩子)
(3)操作:把兩根繩子拉直了,其中一端對齊,看另一端的。
(4)觀察:所以我們可以把圖中的兩根跳繩也像這樣拉直后一端對齊,再進行比較,說一說哪根繩子更長一些?
(5)描述:誰來說說是怎樣比的?(指導學生用哪根繩子長一些,短一些;誰比誰長,誰比誰短來描述)
2、比高矮
(1)觀察:那兩個朋友在干什么呢?(玩滑梯)
(2)思考:這兩個小朋友誰高一些呢?
(3)追問:從哪幅圖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兩個人的高矮?學生匯報交流,體會高矮的基本方法。
(4)請兩個學生上來,照樣子比一比。
(5)描述:誰來說說是怎樣比的?(指導學生用哪根繩子高一些,矮一些;誰比誰高,誰比誰矮來描述)
(6)追問:比高矮我們應注意些什么?(站在同一個地面上)
3、比輕重
(1)談話:這兩棵樹上分別是石榴和柿子,一個石榴與一個柿子相比誰輕誰重?怎樣才能知道物體的輕重呢?
(2)說明:我們通常用這樣的工具來比較物體的輕重(出示天平),它就像我生活中見過蹺蹺板,重的向下沉,輕的向上蹺。
(3)觀察:這一幅圖中可以看出誰重一些?誰輕一些呢?誰比誰重呢?
4.體會比長短、高矮和輕重的方法。
(1)提問:圖中哪些物體之間還可以比一比長短與高矮?
(2)組織小朋友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搜集討論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導交流。
(3)要求小組內(nèi)推選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較物體,說說自己是如何比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較的結(jié)果。如兩棵樹的高矮等。
5.組織討論,加深認識。
教師出示一枝鉛筆,組織學生討論:這枝鉛筆是長還是短?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沒有比較就沒有長短、高矮之分。要討論這枝鉛筆是長還是短,必須再拿一枝鉛筆來比一比才能確定。教師拿出不同長度的鉛筆分別與之比較,使學生明確長短、高矮是相對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三、綜合運用,提高意識
1.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兩幅圖,觀察第一幅圖中誰的鉛筆長,再說說第二幅圖中哪支鉛筆最長。
(2)同桌比一比鉛筆的長短。指名匯報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題。
(1)明確題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