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冊全冊教案2
高矮
一、教學目標:
讓學生初步感知兩個或三個物體之間的高矮,體會高矮的相對性,滲透幫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學流程設計:
1、圖片出示,創設情景
長頸鹿和大象誰高誰矮?
(1)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問題。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饋。
2、選用哪個釘子好?
(根據生活經驗,厚的木版用長一些的釘子,薄一點的木板用短一點的釘子。)
3、哪跟繩子最長,哪根最短?
(圖略)
說一說,比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練習
汽車能否從橋下通過?
(1)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問題。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饋。
5、比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學生觀察,
(2)小組討論
(3)集體交流。
注意讓學生說說比較高矮時要注意什么?(同一個起點)
5、 從短到長依次排起來。
這題的比較方法可以是數方格的方法。
(1)學生觀察,
(2)小組討論
(3)集體交流。
三、教學反思:學生對高矮和長短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上課的效果比較明顯,比較小兔這一環節容易出錯。
輕重
一、教學目標
通過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等活動,讓學生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和理解。
二、教學流程:
1、指導學生觀察情景圖
(1)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小組交流。
(3)引出課題。
2、拓展延伸
(1)掂一掂,
請學生拿數學數和鉛筆盒掂一掂,哪個重,哪個輕。
(2)書上練習
認為哪個重畫“o”,哪個輕畫“×”
3、重點第4題,不要求所有學生會做。
三、小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教學內容:有幾枝鉛筆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義。
2、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
教學重點:加法意義的理解
教學流程設計:
一、有幾枝鉛筆(學生擺)一共幾個人。
1、先讓學生觀察表演,2人小朋友,又來3個小朋友,一個幾個小朋友?
2、讓學生擺一擺,同桌合作。
3、說一說,擺的意義。
4、認識加號
2+3=5
二、擺一擺,自主探索
學生根據圖片,自己擺一擺,說一說。
同桌之間進行交流。
三、實踐應用
1、讓學生觀察后說出算式,說一說什么意思,為什么這樣做?
2、第1題,學生自己計算后核對。
3、先根據圖意,獨立列出算式,再進行小組交流。說一說,自己是這樣想的?
4、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
5、說一說,你、在生活重發現的加法問題。
四、教學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教學內容:有幾輛車
教學要求:
初步感知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出發,會列出不同的算式。從而形象地說明兩個數相加交換他們位置,得數不變。
教學重難點:、體會加法交換律
教學流程設計:
1、情景創設
(1)讓學生觀察,獨立思考。
(2)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3+2=5 2+3=5
2、自主探究,得出規律
(1)學生觀察比較上面兩個算式之間的異同。直觀感知加法交換律的含義。
(2)擺一擺
讓學生用自己的鉛筆,擺一擺。
說一說,對著同桌說一說擺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全般交流。
得出加法交換律。
3、實踐鞏固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試一試,
獨立提出問題。
全班交流解題。
(2)第一題,可先讓學生動手做一做,再進行練習。
(3)第2、3題,學生自己獨立完成。
(4)一共有幾位小朋友,我排成第幾個?
這個問題,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后,同桌嘗試解決。
小組交流情況,全班反饋。
(5)共有幾只小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