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全冊教學設計1(北師大版)
二、 合作研討,探索新知
1、 小紅將蛋糕切成了3塊,也將西瓜切成了3塊。
讓學生仔細觀察,說一說那一塊最大,哪塊最小。
2、 接著觀察主題圖,你發(fā)現(xiàn)桌上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1) 出示3個大小不同的杯子。
(2) 分別往3個杯子中倒上水,3杯水的高度一致。
(3) 你現(xiàn)在能一眼看出哪杯裝得最多嗎?
a、 同桌之間相互討論
b、 說一說自己的理由。
c、 教師小結
3、 動手操作,比較多少
(1)4人小組,每組兩個不同的瓶子;
(2)提問:請你猜一猜那個瓶子里裝的飲料多。
(3)動手試一試。
(4)各組演示比較的方法,
學生觀察后說出自己看到的一些東西。
學生觀察后,說出誰最大,誰最小。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學生活動
小組演示匯報。
三、 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1、 出示教材p19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2、 出示教材p19第4題
(1) 說說圖意,并說說你要向淘氣學習什么。
(2) 誰喝得多?說一說理由。
3、 完成教材p19第5題
學生獨立試一試,集體評講。
四、 全課總結
通過小紅的生日聚會,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板書設計:
過生日
比大小
教學反思:
下課啦 總課時第11課時
教學內容: 下課啦(比高矮、長短),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通過觀察,懂得比較垂直(水平)擺放的物體長度叫高矮(長短),初步感知物體有高有愛(有長有短)。
2、能力目標:通過學生探索操作,讓學生學會比較物體的高矮與長短。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 高矮、長短的概念
教學難點, 高矮、長短的比較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幾根長短不同的尺子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1、出示幾組高矮不同的物體的圖片,引導:他們一樣高嗎?為什么?
2、你是怎么知道到的?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剛才的例子,隨意標出高矮,有學生判斷對錯,并說一說為什么?
(1)、你知道怎樣比較物體的高矮嗎?以你身邊熟悉的物體為例,探究出方法來。
(2)、匯報交流
(3)、強調:比兩個認的高矮時,一定要站在同一條水平線上,不能踮腳跟。
2、那么,要是需要給學生甲乙丙丁四人比高矮,又該用什么方法呢?請同學們認真討論,并進行實際論證。
(1)學生匯報后給予肯定,并選擇最佳方案。
(2) 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估計、猜測,然后回答。
(3)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
學生分組活動,經歷有猜測動手驗證的過程,探究比較物體、人之間誰高誰矮的方法。
學生分小組匯報交流。
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并進行認真的實驗操作,總結出比較多個人高矮的方法。
我們可以用剛才總結出的比高矮的的方法來比一比物體的長短嗎?學生猜測并討論。
拿出學具(兩根繩子)比一比,并說一說怎樣比他們的長度。
學生活動,比繩長,并總結方法。學生獨立解決,集體訂正。
(強調:一定要把兩根繩子的一端對齊并拉直,在比另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