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6加幾的應用
小師 發表于 -1-1 9:02:00(一)、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第一冊第107頁例4(人教版)
教學目標:1、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訓練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創新性。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難點:對同一問題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法。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聽算練習:20以內加減法。
2、說說你是怎么算的。9+6 8+5
二、探索新知
1、談話激趣:為了獎勵大家,老師特地準備了些東西,看看是什么呢?(桃子)
2、在情境中生成問題
(1)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一共有幾個桃子?”
3、小組交流: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4、匯報、交流
板書:(1)、數出來的 。
(2)、按左右兩邊計算:8+7=15(個)
(3)、按有無葉子計算:10+5=15(個)
5、說一說:哪一種方法好?
6、強調:對于同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尋找方法。如,這一題-------
三、內化歸納: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覺得誰的表現好?好在哪里?
四、應用創新
1、算算我們班黃組、藍組一共有多少人?看誰想到的方法最多。
2、107頁“做一做”
3、108頁的第一題
(二)設計意圖與理念
這節課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關于應用意識的培養,<<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應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我也是努力遵循這一指導思想。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節課中,我通過兒童化的語言,鮮艷的教具營造了一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一下就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了。
2、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合作交流的小組活動。
3、讓學生親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創新性。
4、在總結階段突出生生間的互評,目的是使學生在互相肯定中揚長避短,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
5、在練習的設計上主要突出“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
(三)教后隨想
一直都覺得課前設計的生動性不及課堂中用心發現并挖掘的資源。在之前的練習設計中,我原本打算讓學生完成的是書本練習,可一進教室看到來聽課的老師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且人數不多,才十幾個時,我馬上把練習改為數數今天我們班來了幾位老師。結果,效果顯著,再次迎來了教學高潮。學生想到的方法五花八門,有按男女計算,有按老少計算,有按有無帶眼鏡計算,有按頭發顏色計算,等等等等。我的教后感悟:課堂中并不缺少精彩,缺少的是善于發現的眼睛和易感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