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減九》,
一、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第二冊p10-12頁第二單元《十幾減九》。
二、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注重計算方法的培養(yǎng)和發(fā)掘,通過各種生動的情景提出數(shù)學問題,鼓勵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思維并聯(lián)系起來,使他們養(yǎng)成自己自主學習,并找到自己有效的學習方法。在計算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計算方法得出正確的答案,充分發(fā)展自己的邏輯思維。
三、學生分析
本課時面對本班50個學生進行教學,102班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上學期,他們已經(jīng)學習了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對這個單元的學習已經(jīng)有了認識的基礎;同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在參與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礎的學習技能;能夠根據(jù)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有目的的嘗試,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有一定的觀察問題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等,這都有利于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思考找出自己的學習方法,并逐漸形成自己有效的學習方式。
但有幾位學生還需要教師不時進行引導和提示,通過多次的實踐慢慢進步。
四、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讓學生通過新年游園會提出數(shù)學問題,解決數(shù)學問題,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
2、過程方法:讓學生通過小組和全班同學的交流、合作、討論等探究活動,體驗到十幾減九方法的多樣化。
3、情感目標:讓學生獨立思考、交流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交流能力和探究興趣。
4、教學重點、難點: ① 掌握十幾減九的簡便算法——破十法或想加做減的思維過程。② 體驗到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創(chuàng)設情境):
師:錦泰小學舉行了新年游園會,你們想看看當時的情景嗎?我們先來看看套圈活動吧!
圖中小明投了13個圈,套中了9個,有幾個沒有投中?
(二)展開
1、提出問題:
師:有幾個沒有投中,怎么列式呢?
2、解決問題:
生:13-9=___(預計有的學生可能會報出結果)
師:算出結果的同學想一想是怎么算出來的。其它的同學想辦法算13-9的結果,可以用你的小棒來擺一擺,也可以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畫○表示。
3、匯報:
生:我是數(shù)出來的,可讓這位學生數(shù)一數(shù)沒投中的。
生:我是想9+4=13,所以13-9=4(教師板書:“9+( )=13 13-9=4”)
師:哦!你是想9加幾等于13,所以13減9等于幾。這種方法我們就叫做“想加做減”,(并板書:“想加做減”),誰也是用這種方法來解決的?
生:我是把13分成10和3,10減9等于1,1加3等于4。
師:還有哪位同學也用這種方法的,請用小棒來擺一擺,學生操作小棒。把13分成兩堆,一堆10根,另一堆3根。從10根里去掉9根,還剩1根,剩下的和3根合起來是4根。(擺好后讓學生口述操作過程,學生說不清的教師可適當引導)
根據(jù)學生的操作,教師隨機板書。
師:這種方法我們就叫做破十法,并板書“破十法”。
師: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我用數(shù)上棒的方法,從13根小棒里拿出9根,還剩4根。
生:我是畫○表示的,我先畫13個○,然后劃去9個,還剩4個。
生:我把9分成3和6,13-3=10,10-6=4。……
師:以上的這些方法,你認為哪種最簡單?
4、拓展:
師:剛才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一個活動,后面還有幾個活動,你也能解決嗎?可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活動,共同完成列式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