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來鍛煉”教案(精選2篇)
“大家來鍛煉”教案 篇1
教學目標:1、通過"大家來鍛煉"這一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可從中提出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并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加以解決
2.對所提出的問題加以討論,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的重點、難點:1、讓學生就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提問,并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加以解決。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
1、介紹校園和名項體育活動
①校園美在哪兒?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我們的校園嗎?
生:喜歡!
師:那你覺得學校的哪里最美呢?
生:紅旗下,校門口,花壇,操場……
②體育活動
師:喲,我們的學校真美呀!那你們喜歡在學校的哪里玩呢?玩些什么?
生:我喜歡在紅旗下鍛煉身體
生:我喜歡在操場上玩玻璃球
生:我喜歡在操場上玩“老鷹捉雞”的游戲。
師相機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在玩耍時注意安全,不要到危險的地方玩耍
2、大家來鍛煉
①師:是呀,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才能好好學習。
幻燈出示書上的插圖
②生觀察圖
師:請同學們看看圖上都有些誰?這些小朋友在操場上干什么?
可給予提示:如比高矮,可找三名學生上講臺,請學生觀察他們的高矮,說說誰最高,誰最矮。這時老師把矮的這名同學讓他站在板凳上面,高的那名學生站在臺階下,再讓小朋友們觀察他們,這時高矮有什么變化。
生匯報,再獨立填空,師巡視。
二、引導學生提數學問題,再請其它生解決問題
1、例題引導:師伸出一只手,說一家里有五個人,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甜甜。星期一的早上,爺爺出門去了,爸爸媽媽上班去了,甜甜上學去了,家里還有幾個人呢?
生:一個人
2 、學生仔細觀察圖,得出相關的數學問題
①一共有幾棵樹?(5+10=15)
②一共有幾盆花?(3+4+3=10)
③踢足球的比做操的多幾人?
④有3個學生在跳繩,又跑來1個,共有幾個幾個同學?
⑤做操的比跳繩的多幾個人?
⑥共有10個同學在跑步,有4 個女孩子,有幾個男孩?……
三、在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
剛才,我們根據這幅圖提出了很多數學問題,那誰能在校園中,在生活中仔細觀察了的提出數學問題。
生:我今天帶了二元錢,買東西用了一元,我身上現在還多少錢?(師相機給學生表揚,激起其他小朋友的興趣)
指名生回答:還有一元錢,2-1=1
生:我家里喂了十只雞,死了二只,活著的還有多少只?(10-2=8)
我有五個本子,給別人給了三個,我還有多少個?(5-3=2)……
四、總結
同學們太棒了,這節課我們感覺到了校園的美,提出了許多的數學問題,希望你們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多觀察,多提問。
“大家來鍛煉”教案 篇2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教材第一冊第三單元
教學目標:
1.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
2.通過“大家來鍛煉”這一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自己的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有很多的數學問題,從中能提出有趣的問題,并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加以解決。
3.通過讓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加以討論,交流,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4.運用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數學。
教學重點: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通過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并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加以解決。
研究任務:
1、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探討是否能對學生的實踐活動提供示范和幫助。
2、通過學習,探究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下,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是否更加具體,體會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是否更加落實。
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
“大家來鍛煉”是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的實踐活動課。目的在于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地檢驗學生對10以內加減法的掌握情況以及運用數學語言描述數學問題的能力。
對于一年級孩子來說,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他們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單純依賴教師的講解去獲得。因此教學中,我改變傳統復習課由老師總結、歸納各種題型,學生機械、盲目做題的教學模式,有意識地把學習數學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力圖做到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情境中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并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數學的價值;使學生輕輕松松地學數學,感受到合作的樂趣、成功的喜悅。
教學中,我從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出發,把體育鍛煉課與數學課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在鍛煉中、游戲中去發現數學問題。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差異,對學生發現問題的難易程度不做硬性規定,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允許有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而且教師和同組同學應對他們給予具體的幫助,使他們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學生在發現問題過程中,由于觀察角度的不同,在計算方法上會出現差異性,這時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我校每日都安排了體育鍛煉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我班學生更是以活潑、好動的居多,因此將體育鍛煉課與數學課結合起來,一定會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我校校園環境優美,通過孩子們敏銳的觀察,把校園的美麗一點點地發現出來、表述出來,不僅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在活動中樹立了愛校意識。
通過前一段的學習,學生們對于10以內加減法掌握較好,反復做題只會使學生感到乏味,而開展在校園中找數學題的活動,則大大增強了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覺性,使學生思維更敏捷。
媒體資源分析: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我的課件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體育活動的照片,第二部分教學插圖。因此,課前,我專門收集了學生體育活動的照片;又登陸了中央電教管的媒體資源庫,找到了相應的教學插圖課件,這為我的教學開展提供了條件和可能。
教學準備:課件、毽球、跳繩等。
教學流程: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看圖找問題
導入:天氣越來越涼了,運動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更加重要了。瞧!咱們外實小的同學們在體育課上鍛煉得多帶勁呀!(課件依次出示一年級孩子體育活動的照片。)
(課件出示教學插圖)這是勝利小學的同學們在上體育活動課,請你仔細看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正在進行哪些體育運動,你發現了哪些數學問題。
分小組進行討論,并匯報:
1.跳繩的比跑步的少幾人?(10-3=7)
2.做操的和爬肋木的同學一共有幾人?(4+3=7)
3.3個同學跳繩,又跑來1個同學,一共有幾個同學?(3+1=4)
4.前面跑著3個同學,后面跟著7個同學,一共有多少同學在跑步?(3+7=10)
生:我在圖上還發現了花草和小鳥,可以用來出題嗎?
師:當然可以。說明你觀察得特別仔細。其他同學是不是也發現他們的校園非常的美麗?你發現數學問題了嗎?
5.左邊樹上有5只小鳥,右邊樹上有4只小鳥,左邊比右邊多幾只小鳥?(5-4=1)
6.花壇里,左邊有8朵花,右邊有2朵花,一共有幾朵花?(8+2=10)
……
〔反思:通過以上活動,既完成了書上練習,又使學生體會到從情境圖中發現問題的方法,找到了鍛煉與數學的聯系,為后面的實踐活動做好鋪墊。不足之處是:由于制作水平不高,教學插圖不能以動畫形式呈現,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觀察效果。)
(二)實踐活動:到校園中找數學問題。
圖上的校園非常的美麗,同學們開心地做著各種各樣鍛煉身體的活動。我們的校園也有許多美麗的地方;我班同學的鍛煉項目也一定不比圖上小朋友的少,就請同學們用自己的眼睛仔細地觀察,根據所看到的內容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
提出活動的明確要求:將6個組的同學分成兩部分,3個小組的同學進行鍛煉活動,內容由各小組組長安排確定;另3個小組的同學仔細觀察,將你發現的數學問題記在紙條上,(可以用拼音或口頭識記)15分鐘后回教室交流。
〔反思: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但教師組織者的地位不容忽視,教師一定要把活動要求講清楚,為學生的實踐活動鋪平道路。另外,小組合作中組長的作用至關重要,而組長的能力也正是在每次活動中積累起來的。通過這次活動,發現對組長的培養還要加強。本環節內容,由于有學生的活動,操作起來有一定難度,表現在學生走出教室后,個別孩子不聽指揮,影響了活動的效果。)
(三)討論匯報,利用知識解決問題。
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看到的內容,找到的數學問題,請其他小組加以解決。比一比哪個小組找到的數學問題最多,選出獲勝小組加以鼓勵。
〔反思:采用評比的方式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也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但是,小組中的差生在反饋交流中明顯處于弱勢地位,沒有起到通過參與和交流達到鞏固和提高的目的。)
(四)課堂小結,鞏固加深知識。
你們喜歡上這樣的數學課嗎?通過今天的數學活動,大家有什么收獲呢?(我們感到校園的美麗與可愛,感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對!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希望你們能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反思:通過課堂小結再現學習過程,充分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課后反思:
一節課下來最大的感受是學生表現得比較活躍,活動的積極性較高,思維反應很快。開放性的課堂模式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在教學過程中,解放學生的思想,把他們從各種習慣觀念的包圍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們了解到原來數學課還可以這樣上:使枯燥的計算變成愉快、活潑的活動。通過小組合作,加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大家在相互幫助中,共同解決困難,完成學習任務。
另外,本節課中,我以幻燈片形式呈現了學生自己的體育鍛煉圖片和教學插圖的圖片,激發了學生較高的學習熱情,并較好地使學生體會到從情境圖中發現問題的方法,找到了鍛煉與數學的聯系,為后面的實踐活動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