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加》(通用13篇)
《連加》 篇1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掌握用一個豎式計算三個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二)使學生熟練地運用湊十法,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哪一位相加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的道理。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板演
6+8+2= 5+7+9= 3+7+5= 6+7+8=
1+4+9= 3+5+4= 4+8+6= 8+9+6=
2.同時口算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9+6= 5+5= 3+9= 2+8=
3.訂正板演
(1)豎式
請同學說計算過程,最后說說筆算加法的法則,教師貼出:
①相同數位對齊;②從個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
(2)口算
找兩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學,同時做左右兩組口算,問左邊做得快的同學為什么能做得這么快。(左邊把能湊成十的兩個數先加,再與另一個數相加,這樣算得快)看右邊一組,問:從得數上看與二十以內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內的兩個數相加得數永遠不會超過20,而三個數相加,就有可能超過20了)
4.小結引出新課
師說:兩個數相加的筆算加法這部分知識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個數你還會計算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學習例6
(1)出示袋子圖
(2)看圖說圖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師說:以前我們算三個數,要用兩個豎式,從這節課開始,為了簡便,可以寫成一個豎式進行計算。
(3)教計算方法
師說:誰能把它寫成豎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學在課堂練習本上寫,教師巡視,防止學生寫成這樣的豎式:
這時教師要強調相同數位對齊。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總結:以前我們學過兩個數相加滿10,向前一位進1,現在個位三個數相加滿20,就要向十位進2。那么筆算加法的法則第三條應該怎么改一改呢?教師用紅筆在法則第三條上改:
板書:(3)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幾)十,要向前一位進幾。
2.學習例7
(1)出示例7 702+2984+368=
師說:做這道題時,我們看誰仔細觀察題,發現做得快的秘密,最先做完這道題。
教師巡視學生做題情況,找出做得又對又快的同學,請他說說是怎么算的。(個位上先算2加8是10,再加4是14;百位上7加3是10,9加進位1是10,合起來是20,這樣算比較快)教師同時板演:
3.小結
師說:今天我們學的新知識是,做的題,先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再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幾十,要向前一位進幾;每一位上的數相加時,先把能湊成10的數加起來,比較簡便。
(三)鞏固反饋
1.先想一想怎樣算簡便,再口算
6+4+7= 8+9+2=
7+5+5= 15+3+5=
9+7+1= 23+9+7=
2.做一做
3.練一練
這四道題可進行比賽,讓學生想辦法,用湊十法把題算得又對又快。
4.筆算下面各題
48+159+66= 653+2185+924= 247+968+8293=
教師巡視,如發現學生數位對錯,忘加進位的數,橫式上忘寫得數等錯誤,要幫助他們及時糾正。
5.文字題
有三個加數,分別是378、1059和636,它們的和是多少?
6.看下表,算出雞、鴨、鵝的總數(單位:只)
在題的邊上列出豎式。
7.應用題
解放軍叔叔給同學們講戰斗故事。二年級去了96人,三年級去了124人,四年級去了89人。三個年級一共去了多少人?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的內容,是新出現的,是三位數乘法的重要基礎,必須使學生熟練掌握。
在復習準備過程中,先板演兩個數相加的筆算,以復習筆算加法的法則,然后安排了兩組一位數的三個數口算,通過比賽,學生明白用湊十法,可以使計算迅速、簡捷,同時滲透三個數和有時超過二十,為后面的新課做好鋪墊。最后還安排了一組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口算。
在學習新課過程中,雖然是新出現的內容,但有前面筆算兩個數相加做基礎,學生掌握起來不是很困難,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學習,教師注意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使學生理解哪一位滿幾十,向前一位進幾和使用湊十法,可使計算簡便,這是教學的重點。
在鞏固反饋過程中,先安排一組湊十法的口算,使學生有目的地運用湊十法,然后進行豎式練習,可運用比賽的形式,使學生積極主動運用湊十法。然后進行文字題、表格題、應用題,使學生在實際應用中使新知得到鞏固。
板書設計 (略)
《連加》 篇2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72頁“連加”例題,“做一做”第(1)小題及練習十一第1、2、3、4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連加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直觀理解連加計算的意義。
2.掌握連加計算的方法,能正確進行10以內的連加計算。
3、初步學習用連加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理解連加計算的意義,掌握連加計算的方法,正確計算。
教具準備:掛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創設情境
(1)導語:同學們,你們經常幫父母做家務活嗎?做些什么?
(教師據學生的發言適時進行表揚)大家都是愛勞動的好孩子,小明也是一個愛勞動的孩子。今天,他又在幫媽媽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多掛圖:小明在喂5只小雞)請問:現在地上有幾只小雞在吃米?
(2)教師出示第二小圖:跑來了2只小雞。
(3)教師出示第三小圖:又跑來了1只小雞。
2、提出學習目標:
(1)這幅圖描述的是什么意思,你能完整地說一說嗎?
(2)怎么列式?
(3)怎樣進行計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展示學習成果
1、小組內個人展示
(1)學生獨立自學例1
(2)小組內討論交流
2、全班展示
(1)全班交流,適時補充,刨根問底。
師:同學們學得都很開心,那現在誰想把你知道的告訴同學們呢?
生1:我知道小明在喂5只小雞吃米,先跑來了2只小雞,又跑來了1只,現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雞?(多指定幾名學生說說圖意)
生2:我是這樣列式的:5+2+1
①問:“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呢?
②問: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算式一樣嗎?
引導學生說出不同之出。
教師說明:像這樣有兩個加號、連續相加的算式叫做“連加”。(板書課題:連加)
③學習讀法
5+2+1讀作5加2再加1,表示把5、2、1合起來。同桌讀算式,自由讀算式。
生3:我是先算5+2=7,再算7+1=8。(多讓學生說一說)
板書:5 + 2 + 1 = 8
7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計算順序和方法。
……
3、動手操作 “做一做”第1小題
教師談話,拿出小棒,跟老師這樣做:先擺4根,再擺3根,最后擺1根。共拿出了幾根?怎樣列式?你是怎樣算的?
指名說說計算過程。
三、聯系生活,鞏固應用
1、出示73頁練習十一第1題“小朋友跳繩圖”, 學生先說圖意,再指名列算式,說計算方法。
2、出示73頁練習十一第2題“燕子圖”,指名先說圖意, 再指名學生填空,說計算方法。
3、73頁練習十一第3題: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教師巡視進行面批后全班進行錯例展示。
4、練習十一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寫算式,教師相機輔導,要求規范、整齊、計算正確。
四、拓展提高,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連加)
師: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有沒有用連加計算的例子?
師:你有什么收獲?
計算連加式題時,要按從左到右的順序,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把得數記在腦子里,然后再加第三個數。
連 減》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72頁“連減”例題,“做一做”第(2)小題及練習十一第5、6、7、8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連減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直觀理解連減計算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理解連減的含義。正確地掌握10以內的計算。
3、初步學習用連減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連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掌握連減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主題圖片(8只小雞圖)、10個小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續述故事,引入主題。
師:小明喂的小雞吃得可高興了,它們還調皮的互相追逐,玩起了游戲,你還記得小明喂了多少只小雞嗎?請小朋友們仔細地數一數?(學生數)一共有幾只小雞呢?誰來大聲告訴我?(指名回答,并寫上“8”)調皮的小雞跑去捉迷藏了,請你仔細看一看。(出示掛圖)
2、提出學習目標
你知道:
(1)這幅圖畫的是什么意思嗎?請你用完整的話說一說。
(2)怎樣列式?
(3)怎樣進行計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展示學習成果
1、學生獨立自學例2,小組內討論交流
2、全班展示、激發沖突
師:同學們學習得很認真,同桌也交流得很熱烈,現在和全班的同學一起分享分享吧?
生1:原來有8只小雞在吃米,跑走了2只,又跑走了2只,還剩多少只?(多指定幾名學生說一說,明確圖意)
生2:我是這樣寫算式的:8-2-2
①問: 8表示什么?第一次為什么要減去2,第二次再減去2?
學生發言(8表示一共有8只小雞,第一次減去2表示從8只里面去掉先跑走了的2只小雞。第二次再減去2表示從剩下的6只里面又跑去了2只小雞。)
②你能給這道算式取個名字嗎?學生發言:連減。師:(板書:連減)
③你會讀這個算式嗎?
8-2-2讀作8減2再減2,表示從8里面先去掉1個2,再去掉一個2,也就是連續去掉了兩個2。
生3:計算時我是先算8-2=6,再算6-2=4(多指名說一說)
[師補充:我們可以把6記在腦袋里,當然,還可以把先算的8減2連上線,并加上一個小箭頭,然后把得數6寫在它的下面。]
板書:8 – 2 – 2 = 4
6
3、小結: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計算連減的?誰來說一說?
(讓學生說)先從8里減去第一個2,再用剩下的6減去第二個2。
以上環節老師視學生的發言表現給以適當獎勵,如“發言星”。
《連加》 篇3
設計思想:
本節課是在學習兩部分相加的基礎上學習的連加式題,教師利用課件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認識連加,并通過比較很好的使學生理解連加的意義,通過一系列的練習使學生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
1、理解連加的意義,能正確讀算式,掌握連加的計算順序方法。
2、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連加的意義,并能夠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連加的含義,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連加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 在情境中認識連加
1(課件)你們看誰來了?噢,是兔老大和老二拔完蘿卜正往家里走呢,他們有什么收獲呀?
二、新授
1你真是個愛思考的孩子,知道了他們兩個合起來拔了5個蘿卜,你是怎么算的。(加法)
2繼續聽,“大哥二哥等等我呀,”誰追來了?它拔了幾個?現在它們應該向媽媽說一共拔了幾個蘿卜?你是怎么算的?
3 (他用了兩個算式,誰能用一個算式就表示出三只兔子一共拔了幾個蘿卜?算式中的每個數分別表示誰拔的蘿卜?
4 意義
(1)今天學的跟以前學的一樣嗎?怎么不一樣呢?你真善于觀察。
(2)用兩個加號把三部分連著加起來,把這樣的算式叫連加(課題)
5 算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結:先算兩個數相加,把兩個數的得數記在腦子里,再加上第三個數。
6 你還能列式嗎?
三、練習
1 (1)口算:(課件)你們看,小狗汪汪正瞪圓了眼睛看你們,在看你們上課這么長時間坐姿還那么精神,它帶來一些題。
(2) 讀題說得數
(3)說說算法
2、判斷 :(課件)汪汪看你們算的又對又快,自己也想算兩道,對嗎?
錯在哪了?
小狗明白了:今天我們學的是三部分相加,它點頭向你們表示感謝
3口算:我們不像小狗那樣馬虎,再算幾道,有信心嗎?直接說得數。
4數形結合
老師這有幾個圖形,你們認識他們嗎?圖形還可以表示數呢。5、1、3,你們想象一下,這三個圖形結合起來會是什么樣呢?看看,和你們想的一樣嗎?帆船表示幾?你能列出算是嗎?我們要像小船那樣,乘風破浪,繼續前行。
5 添數(課件)
(1)蘋果+3+4=8
(2)4+4+草莓=8
(3)3++=7
(4)++=9 (說想法)
6 買商品(課件)
媽媽給你10元錢,你打算買什么?(可以買不同的,可以把相同的商品一樣多買幾個)
四、 小結:你學到了什么?
五、 作業:補充計算
六、 板書設計: 連加
4+3+2=9
課后反思: 通過生活實際的問題,學生理解連加的含義較好。
《連加》 篇4
教學課題
課時數
第15課時
教學內容 教材72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 2、 正確地掌握10以內連加的計算。
教學重點 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
課型
教學關鍵 運用圖理解連加含義
教具 小棒等
板 書 設 計 連加 5+2+1=8 4+3+1=8
教 學 反 思 復習時反復鞏固兩個數相加表示把兩個數和起來的意思,由此自然將知識遷移到三個數相加,也表示把三個數和起來,從算式意義的理解上就容易多了,再將計算弄懂深化,效果較好。
教 學 過 程
環節設計說明或修改
一、復習:
1、 口算。
8+2= 10-3= 8-7= 6+4= 0+9=
5+5= 10-8= 2+5= 3+7= 10-2=
4+3= 7+1=
2、 看圖寫算式。
(手繪圖)
提問:為什么這兩道題都用加法計算?
二、新授課:
1、教材72頁小雞圖(1)
電腦顯示:先出現地上有5只覓食的小雞,然后,從竹林后面跑來2只小雞,然后再出現1只小雞,觀察完動態畫面后,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l 提問:地上的小雞由哪幾個部分組成?(3個部分)
l 要求地上有幾只小雞,該怎樣求?(把這3個部分合并起來)用什么方法計算?你會列式嗎?
l 教師:以前我們學的都是兩個數加起來,而這一道是3個數相加,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連加
l 連加算是怎樣算呢?我們可以按照小雞出現的先后順序來計算。原來的5只小雞和先跑來的2只小雞先加起來,并在連線下面寫7,成5+2+1,
7
再把7只小雞和最后跑來的1只小雞加起來,(把7和1用線連起來,成5+2+1,就是8只小雞,在
7
算式后面寫“=8”)
l 讓學生說一說連加應該怎樣計算?
l 小結:三個數連加,要先加前面兩個數,再把得數和第三個數相加。
3、 教材72頁做一做左邊第一道題。
l 擺小棒。在自己的課桌上先擺4根小棒,再白3根小棒,(與前面4根要分開距離)最后再擺1根小棒。
l 根據自己擺的圖,想一想該怎樣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l 根據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板演。4+3+1=8
l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計算連加的時候要怎樣計算呢?這些問題先讓學生自由說然后老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的是3個數連加,計算連加的時候,要先把前面兩個數加起來,再把得數加第3個數。
三、鞏固練習
1、 教材73頁練習十一的第一題。
看圖。2+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5+4表示什么?2+3+4又表示什么?2+3+4該怎樣計算?
2、 教材73頁練習十一的第二題。
l 引導看燕子圖,先把題意理解清楚。
l 問:電線上停著幾只小燕子?又飛來幾只?后面又再來幾只?讓學生填寫算式。
l 問:3+4表示什么?再加2又表示什么?
3、 教材73頁的練習十一的第三題。
l 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評講,對個別題進行提問:你是怎樣算的?
4、 教材73頁的練習十一的第四題。
l 要求:每個數字和每個符號都要占一小格兩個算式之間要空兩個小格。然后讓學生獨立練習。
《連加》 篇5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p72連加。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連加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
2.使學生能正確地計算10以內的連加計算。
3.初步學習用連加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重、難點
掌握連加計算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10以內的連加計算。
四、教具準備
課件、小木棒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導語:同學們,今天老師向你們介紹一位新朋友,你們認識他嗎?(課件出示貝貝的圖象)。(認識,是福娃貝貝)今天貝貝要和我們一起學習,大家高興嗎?(高興)好,福娃貝貝最喜歡愛學習的小朋友。現在貝貝想考考大家,大家可要注意哦。 (課件出示復習題1口算)
1、口算:
8+2= 2+7= 4+3= 7+1=
2+3= 4+6= 3+5= 6+2=
(師:看誰算得又對又快,老師隨意指某一道題讓學生快速回答。)
(大家真聰明,貝貝太高興了。這時貝貝在草地上碰到了一些可愛的小雞,你們想去看看嗎?(想)那大家仔細看上屏幕來。(課件出示復習題2小雞圖,邊點擊邊引導學生觀察。)
2、小雞圖(先出現草地,接著出現第一批5只小雞。)
師: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5只小雞)(再點擊課件出現2只小雞)現在呢?(來了2 只小雞)
師:誰能把你剛才看到的跟同桌說說,(草地上有5只小雞,接著跑來了2只小雞。)再想想,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注意,在說的時候,兩個小朋友,要做到你說,我聽,再換一換,我說你聽!明白嗎?開始!
學生交流。
師:你想到了什么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草地上有幾只小雞?對其他問題也要給予鼓勵)
師:現在誰來說說算式怎么列呢?
生:5+2(師在黑板上板出5+2)
師:你是怎么想到的?(為什么你想到用5+2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師:結果等于多少?(7)(師在黑板上板出=7)
二、學習新課
師:請小朋友注意,這時你又看到了什么?(點擊課件出現第三次走來的1只小雞。)
生:又來了1只小雞。
師:誰能把剛才屏幕上你看到的這些小雞連起來說一說?(師指名說,意思對就行。)
(草地上有5只小雞,接著跑來了2只小雞,后來又跑來了1只小雞。)
師:好,照著這樣的意思說給同桌聽聽。(同桌互說。)
師:現在你想到了一個什么數學問題?
【生可能會說出: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雞?如果學生說出來,師引導:你真聰明,跟福娃貝貝想的一樣(此時點擊出現問題):如果學生提不出,點擊出示課件:福娃貝貝說,別急,他已經為你們提出了一個數學問題,你們看是什么?】
師:這個問題誰來列出算式?(生可能會列出:5+2+1)(板書:5+2+1)
師:你是怎么想到的?為什么這樣列算式?(一共有幾只就是把他們合起來,加起來.)
師:那么這里的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師: 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算式一樣嗎?(不一樣)哪里不一樣?( 多了一個“+1”)
師:這個算式我們不認識,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連加。(板書:連加)
師:你會算5+2+1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可能說:(1)是一個一個地數出來的。(2)5只小雞加上2只小雞就是7只小雞, 再加上1只小雞就是8只小雞。(3)原來有5只小雞,加上后來又跑來的3只小雞,一共是8只小雞。(哪種說法都要鼓勵)在學生講到第(2)方法時,師相機板書出計算的順序。)
師小結:同學們的方法真多. 在計算連加時,我們一般習慣上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先算5+2=7把7,先記在心里,(同時在5和2的下邊畫線,寫上7,并在7的下面加上重點號。)再算7+1=8(在7和1處畫線,并在5+2=7的右邊板書: 7+1=8,再在5+2+1的后面寫上=8 。)同學們翻開課本72頁,自己看看第一副圖和下面的算式,加深理解。
師:福娃貝貝說了,同學們學得很認真,可他還想看看你們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出示課件棍子圖)
師:同學仔細觀察,這些棍子分為幾部分,每部分各有幾根?(學生很容易說出3部分,各有4、3、1根)那現在同學們拿出小棒,同桌互相合作,照著屏幕上的棍子擺一擺。(學生擺棍,師巡堂相機指導。)
師:大家真聰明,這么快就擺好了,可這些棍子一共有幾根呢?用什么方法算呢?(連加)大家真聰明,哪你能正確地填出下面方框里的數字嗎?(課件出示:4+3+□=□ )
師:大家觀察這個算式,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學生回答)那第一方框里應該填什么呢?(1)1又表示什么?(學生回答)第二個方框應該填什么數字?(8)為什么?你是怎樣算的?(引導學生回答,當學生答到:先算4+3=7時,師點擊鼠標,再要求學生將桌上第二部分的3根棍子放到第一部分的4棍棍子里面,讓學生數數,有幾根。接著再讓另一名學生說出第二步:7+1=8(師點擊鼠標課件顯示8。師再讓學生將桌上的第三部分1根棍子放到一起,數數有幾根。)
師小結:大家真聰明,在計算連加時,我們一般習慣上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先算4+3=7,把7先記在心里,再算7+1=8)
三、練習鞏固
師:看完了小雞,貝貝又帶我們到一條清澈的小河邊,大家仔細看好,小河里游來了什么呢?(課件出示小鴨游泳圖)誰會列式計算呢?(學生很容易列出:4+2+1)結果等于多少?(=7)你是怎樣得到這個結果的?
師:看完了小鴨,貝貝要帶大家到一片綠色的山坡上,大家睜大眼睛哦,看什么來了?(課件出示老虎圖)多威猛的老虎啊!誰知道一共有幾只呢?(7只)你是怎樣列式算出是7只?(引導學生說出:2+3+2=7)
師:福娃貝貝見小朋友們表現得那么棒!想邀請大家先一起來跳跳繩:看,幾個小朋友已經早來了(出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
(1)師: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2個小朋友在甩,3個跳,有4個小朋友正走過來)2、3、4、5分別表示什么?(關鍵引導學生弄懂2是兩個甩繩的小朋友。5是正在跳繩的小朋友。)
(2)師:那么,我們來看第一個算式:2+3等于幾?(5)這個算式表示什么呢?(指名引導學生說出2個甩繩的小朋友加上3個正在跳繩的小朋友,就是5個小朋友在跳繩。)
(3)師:那么,5+4等于幾?(9)這個算式表示什么呢?(指名引導學生說出5個跳繩的小朋友加上4個正走來的小朋友,圖上一共有9個小朋友。)
(4)那么2+3+4等于幾?(9)這個算式表示什么呢?(指名引導學生說出2個甩繩的小朋友加上3個正在跳繩的小朋友,再加上4個走來的小朋友,圖上一共有9個小朋友。)
師:福娃貝貝知道小朋友玩累了,請小朋友先休息一下,來看一看可愛的小燕子:(出示課件)練習十一的第2題。
(1)你能說說這幅圖的意思嗎?
(2)提出數學問題并列式計算。
四、拓展提高
師:現在呢,貝貝認為大家對連加已經學得差不多了,想跟大家來個比賽。(課件出示練習題,口頭計算比賽。)
師:看來大家都能說能算了,福娃貝貝還想知道大家寫得怎么樣?大家翻開課本73頁先觀察練習十一的第4道題。(師在黑板上的日字格范寫,再要求學生在課本上的日字格里正確填寫,并計算。要求:注意書寫的習慣,寫字要坐端正,字要寫得清楚、端正。)
師:貝貝跟大家一起學了這么久,也有點餓了。現在貝貝帶大家到大商店里去找吃的。商店里的食物真多啊!(課件出示)這些食物挺便宜的,大家快選擇你喜歡的三種,算算需要多少元?(鼓勵學生不同的選擇法。)
五、總結全課
今天,我們的新朋友福娃貝貝跟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連加)對了,在計算連加時,我們一般習慣上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先將第一個數字和第二個數字相加,再將這個結果跟第三個數字相加。大家記得了嗎?(記得了)下課!
《連加》 篇6
一年級數學教案 河西聯小 國洪新課題:連加 連減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簡便寫法。 進一步鞏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兩個豎式連寫的方法。教學過程 :一、 師生問好我聽你們的老師說,大家都非常的聰明,什么東西都是一教就會,我不信,現在就來考考大家,看看你們是不是真的很聰明。二、 檢查復習1、 口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計算順序)8+4+3= 13-4-5= 62-20=9+5+7= 16-8-4= 58-30=2、 筆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28+34= 52-20=三、 導入 新課我對大家剛才的表現非常滿意,果真是名不虛傳,你們真的是非常的聰明。不過我還想試一試,看看能不能難倒你們。將28+34改為例1 28+34+23四、 教學新知師:這三個數相加,我們應該先算什么?生:先算 28+34師:28+34我們已經算過了,誰能幫老師寫出來? (學生口述計算,教師板書。)師:現在做完了沒有?還要算什么? (學生口述計算,教師板書。)師:現在做完了嗎? (注意,還要再在橫式上寫上得數。)師:這幾位同學真聰明,還有哪位同學和他同樣聰明? 好!現在我們就來比試一下,看誰最聰明?! 完成 “做一做” 49+25+17師:大家看一下,我們剛才在計算時用了幾個豎式?誰能只用一個豎式就能算出來呢?你是怎樣想的?生回答。真棒!現有我們把原來的兩個豎式合成了一個豎式,比原來簡便多了,這就叫“簡便寫法”。好!同學們真是太聰明了,連簡便寫法都能自己想出來。看來下面的這道題也難不住大家了。不過也說不定,你們中間會有個“小迷糊” ,看看誰愿意當小迷糊!把52-20改為例2: 52-20-18對學生提出要求:先用兩個豎式來寫,然后再把兩個豎式寫成豎式的簡便寫法。學生完成后,指名說計算過程,教師板書。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表揚,然后指著其中的 52-20 說:這一步是兩位數減整十數,我們學過它的口算,誰能口算出來呢?根據學生舉手數的多少,說: 真不錯,有這么多的同學能口算出來,那么以后我們再遇到這樣的題目,能口算的就不用再寫豎式了。在板書上用紅色虛線把 52 框起來。 -20 ——下面我們就來試一試,看看你能不能省略其中的一步計算。“做一做” 84-26-30= 注意:遇到哪一步可以口算,就不必寫豎式。五、 課堂總結同學們,剛才我們所做的黑板上的這幾個題,就是課本上的例1和例2,其中的例1是三個數相加,叫(連加)(并板書)。例2是從一個數中連續減去兩個數,叫(連減)(并板書)。在用豎式計算連加和連減的時候,我們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指例題)用兩個豎式來算,第二種把兩個豎式連起來寫,叫“簡便寫法”。六、 課堂練習1、現在我們再來重新練習一下兩個豎式的簡便寫法。做第1題。2、大家都做的不錯,現有我們再來做一下第2題,你可以選擇用兩個豎式或用簡便寫法。3、另外,如果在計算中,我們發現一些題目比較簡單,可以直接口算,不寫豎式。我們來做一下第三題,看誰能不用豎式,直接算出來。 六:板書設計 : 連加 連減例1 28+34+23=85 28 62 簡便 28+ 34 + 23 寫法 +34———— ———— ———— 62 85 62 +23 ———— 85例2 52-20-18=14 52 32 簡便 52- 20 -18 寫法 -20———— ———— ———— 32 14 32 - 18 ———— 14
《連加》 篇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際生活中連續行為,建構連加、連減的運算模型。
2、知道 10 以內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會讀算式,并正確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運用豐富的情景,通過觀察、操作抽象出數的過程,積累數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建立連加、連減的數學模型。
(三)、態度、情感、價值觀
會交流生活中具有連續行為的情景,通過看圖說故事,培養兒童的數學興趣,提高兒童數學交流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難點:建構連加、連減的運算模型。
三、教學設計
(一)復習引入
師:讓我們先進行口算。聽清要求,先用手勢表示卡片上算式的結果,然后
繼續聽要求大聲報數答案。
2+4(再加 3 ) 9-2(再減 5 )
6+1(再加 2 ) 10-4(再減4)
3+4(再加1) 8-2(再減3)
師:小朋友們算的真棒!都會正確的計算 1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有關加減法。
(二)探究新知
1.連加(依次媒體演示)
( 1 ) 師:聽,什么聲音?(圖 1 )鳥兒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小鳥。(圖 2 )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鳥臺上原來有 2 只小鳥,飛來了 3 只小鳥,現在一共有幾只小鳥。
2 + 3 = 5
師:(出示圖 3 )觀察的真仔細,睜大眼睛,看看又發生了什么事?
生:又飛來了 1 只小鳥,現在一共有幾只小鳥。 5 + 1 = 6
師:現在我們把這三幅圖連起來一塊看。(演示)你能完整地說一說嗎?在小組里輕輕說。
生:鳥臺上原來有 2 只小鳥,飛來了 3 只,又飛來了 1 只,現在一共有幾只鳥?
師:你能列式嗎?
生:2+3+1=6
師:講的真好!(示范讀法) 2 加 3 在加 1 等于 6 。(學生跟讀)
師:誰再來試一試。
師: 2 加 3 在加 1 等于 6 ,你是怎樣運算的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生: 2 + 3 = 5 5 + 1 = 6 所以 2 + 3 + 1 = 6
2+3+1=6 5
( 2 ) 出示: 3 + 4 + 2
師:這個算式中也藏著一個小故事,哪個小朋友會編?
師:你是怎樣算得?
生: 3 + 4 = 7 , 7 + 2 = 9 所以 3 + 4 + 2 = 9
師:觀察: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
生:都是把三個數合起來。
師小結:像這樣把三個數合起來的算式叫連加。計算時,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
( 3 )模仿練習
師:誰來算一算(卡片)
5+2+1=2+3+ 2 = 師:下面老師要求提高了,聽清了,把先算的前兩個數相加的結果記在腦子里,然后用手勢直接表示最后的結果,行嗎?
4+2+3 2+3+5 6+2+1
2.連減
師:學得真棒!小朋友們已經會算連加題了,猜一猜,有連加算式,那還會有什么算式?
生:連減。
( 1 )師:那么連減的算式又是怎樣的呢?你能根據這 6 只小鳥編連減題嗎?
學生自由編題,并列式。
師:你是怎樣算得呢?
生:6-2-1=1 4( 2 )模仿練習
師:完整說過程
9-3-2= 用手勢直接表示結果
7-2-4= 8-5-1= 9-2-4=
3.連加、連減對比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自己找到了連減題的算法,請你看看,連加與連減題
各有什么特點?有沒有相同的地方?(自由交流,補充小結)
按從左往右的次序算。
(三)鞏固新知
1.獨立練習
師:這 8 個算式,只要算出結果就顯示了學校的電話號碼,比一比,看誰第一個得到號碼。
2+1+2= 10 -2-2= 5+1+3=
9-1-3= 8-2-5= 1+4+2=
10 -3-2= 2+2+2=
2.看圖列式
3.加深練習
2+( )+3=10 7-( )-3=1 ( )-3-2=4
師:你是怎樣想的?
4.獨立練習
( )+1+4=7 9-4-( )=0 ( )-2-3=2
5.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你覺得學得怎么樣?
6.拓展練習
填數:把 1 、 2 、 3 、 4 、 5 這幾個數填在方格中,使每行3個數的和等于10。
板書: 連加,連減
2+3+1=66-2-1=3 5 4從左到右計算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學生生活中饒有興趣的情節,讓學生聯系情節的發展過程,建構連加連減的運算模式。感受數學知識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樂趣。
學生已經掌握 10 以內的加減計算,對生活中感興趣的情節發展有初步的分析能力。教材將連加、連減一并進行教學,有利于連加、連減的對比,掌握運算順序;還有利于鞏固 10 以內的加減計算,為下一課加減混合計算做好準備。因此整堂課的設計分為“復習引入——探究新知——鞏固認知——開拓思維”四個環節,力求以教材為基礎,以學生有興趣的情節為依托,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探尋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充分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通過這節課的兩次實踐,使我深刻體會到我們教師的教學不但要有效,更要向高效的方向發展。例如,在本課的復習引入階段,我第一次教學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小朋友們,我們先來開小火車進行加減法的計算,看看這列火車會把我們帶到哪里去呢?”然后 25 個小朋友每人算了一道加法或減法題。這樣的設計,表面看來練習題較多,而所花時間較少,但是學生每人也只是算了一道題,并沒有真正達到練習的目的。于是,在第二次教學中進行了修改,“小朋友們,仔細聽好老師的要求,先看卡片用手勢表示結果,然后繼續聽題,響亮地報出得數。”我一共抽了 5 張卡片,報了 5 道題,合起來也只不過是 10 道題,但對學生來說,他們每人都算了 10 道題。比第一次的練習量增加了很多,達到了教師預設的復習引入的目的。又如,在從連加過渡到連減的過程中,原先是這樣設計的,“我們已經認識了連加,那猜一猜,還會有什么題呢?”“你能將這道連加題改編成連減題嗎? 6+2+ 1 ” 這樣的過渡有些僵硬,學生在老師設計的框架下思維并沒用得到真正的發展,沒有創新。因此,我將原設計修改為,“小朋友們猜得真準,那么,你能運用這 6 只鳥來編連減題嗎?”在這個問題情境中,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發揮各自的想象,不但編出了連續減兩次的連減題,甚至編出了鳥兒全部飛走的連減題。“樹林里原來有 6 只小鳥,飛走了 2 只,又飛走了 3 只,又飛走了 1 只,現在還剩幾只小鳥? 6-2-3 -1= 0 ”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很快就掌握了連減題的特征,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二期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好情景,為學生設計好實踐的過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操作實踐,合作交流中學會數學,學好數學。我們教師在設計的同時要多位學生考慮,要考慮到他們的進步和發展,讓我們的教學真正有實效。
《連加》 篇8
數學教案編排:連加連減
教學設想:
連加連減是在教學10以內加、減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加、減法的意義,進一步熟練加、減法的口算,學習解決稍復雜一些的實際問題,并滲透加減兩步計算的運算順序,為后面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和退位減做好準備,數學教案-連加連減。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2、能有條理地表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體會。
導入語:今天孫老師給唐老師出了些題目,我想請大家幫我一起解答,你們愿意嗎?
1、算式接龍
出示小黑板:
師:孫老師還問我從這兩組題目中發現了什么。你們能幫我找一找每組兩題的聯系嗎?
(指名學生回答)
師:第一個算式的得數正好是第二題開頭的一個數。孫老師說根據這4道題還可以寫成2道算式,你們想試一試嗎?
(小組討論、匯報算式: )
師:像這樣一個算式里面包含兩個加號或減號,我們把它分別稱為“連加連減”
(板書課題)
下面我們來進一步研究“連加連減”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教學例一:
師:現在老師請你們欣賞一個故事。
星期天,小紅去郊區的奶奶家玩,看見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紅的南瓜。小紅想:我都長這么大了,應該幫奶奶做一點家務。于是,她找來一輛手推車,把奶奶摘下的南瓜運回家。第一次運來了4個,第二次又運來2個,小紅第三次運來了一個最大的,小紅一共運來了多少個?
故事聽完了,你們都聽清楚了嗎?
看例一掛圖回答問題:(1)奶奶摘的是什么呀?
(2)是誰幫奶奶運南瓜的?
(3)小紅第一次運了幾個?
(4)第二次呢?
(5)第三次運了幾個?
(6)小紅一共運了多少個?
最后一題小組討論,列出算式,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連加連減》。
學生口答:4+2+1=7
老師板書
師:“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呢?誰能完整地說一遍,這樣的算式我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書上第58頁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樹上原來有4只小鳥,第一次飛來了3只,又飛來了3只,現在一共有多少只呢?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4+3+3=10”)
師: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教學例二
出示例二掛圖
學生交流說出圖意
學生:絲瓜架上原來有8根絲瓜,弟弟第一次摘下了3根,第二次又摘下了1根,還剩幾根?
學生匯報算式“8-3-1=4”
師:“8”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呢?這個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書上第58頁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池塘里原來有9只小鴨,第一次游走了2只,第二次游走了4只,池塘里還剩下幾只?
學生獨立完成,一生板演“9-2-4=3”
師:這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師:今天我們小朋友學的都非常認真,現在老師要看看我們小朋友是不是真的學會了。
1、學生獨立練習書上第58頁想想做做第1題,共同訂正。
2、出示小黑板:連線
指名學生口答。
四、課堂作業。
(想想做做第4、5、6題)
五、思考題
找規律填數:1、2、3、5、8、( )
在□填數使橫行、豎行上的數相加的和都是10。
六、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了什么新的內容?在計算時,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學后記
教學從學生已掌握的10以內加減法的“算式接龍”游戲開始,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始終注意保持和學生親密融洽的關系,尊重學生的每一個想法,并給學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時間和空間。避免了計算教學的“靜態”灌輸,避免了計算教學的機械記憶和反復練習,讓學生觀察、思考,體驗到了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學到新的知識。
《連加》 篇9
新教材特別強調要體現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要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因此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努力掌握這幾方面:
首先,“連加、連減”對于學生來說,是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因為它是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重要基礎,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要分兩步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的結果,并且學生往往忘記第一步的得數。為了讓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和方法,要訓練讓學生把第一步的結果記在腦子里。
其次,引導學生看圖也是關鍵。因此在上這節課時,要讓學生通過體驗事情的發生過程,來明白算式的含義,把書上的兩個例題變成一個運動的過程,感受“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同時,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畫面的意思,在看懂圖的基礎上,列出算式。
最后,還要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的培養。本節課我采用同桌合作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先擺小棒,后說算式來進一步鞏固連加、連減,深化新知。從而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今后學習數學埋下種子。
《連加》 篇10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體會連加運算的意義。
2.能掌握連加運算的順序,并進行正確計算。
3.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展初步的探索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根據游戲情境說出連加算式的實際含義,會計算連加算式。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六個梨子、兩個蘋果、一個桃子、一架飛機的卡片、媽媽、小紅、聰聰卡片圖;連加算式卡片七張;十個圓形。
學生準備:10個圓形或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激發學習熱情:
師:同學們,今天有這么多老師來和我們一起學習數學,我感到非常高興,你們高興嗎?老師們聽說,我們班的學生個個都是好樣的,上課坐的端端正正,并且個個都愛動老筋,都能積極回答問題,那么這節課我們也讓這些老師看看我們精彩地表現,爭取讓這些老師也夸我們大家是最棒的,好嗎?那今天誰是我班的小小口算家呢?
二、準備練習,復習鋪墊:
口算下列各題。
3+4= 2+8= 3+6= 0+5= 7-2-3= 8-3+4=
要求:老師點名回答,其他同學做小老師,用手勢判斷對錯!
三、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創設乘車游戲,激發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算得真好,現在老師就請這兩位小口算家和老師一起做一個乘車游戲。老師扮演汽車司機,請問現在車上有幾位乘客?汽車出發了。(師生一邊唱小汽車的歌一邊走)
(1)第三小組到了,有在第三小組上車的乘客請上車。請問上車了幾位乘客?現在車上一共有幾位乘客?汽車繼續出發了。
(2)第五小組到了,有在第五小組上車的乘客請上車。請問又上車了幾位乘客?現在車上一共有幾位乘客?
(3)請用手中的學具,邊擺邊說一下剛才的乘車游戲。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幫助操作有困難的學生。
2.看圖列式知意義
活動1:感知連加。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誰能把剛才的乘車過程講出來?(學生說,教師根據學生說的用圓形教具在黑板上演示)。
師:小眼睛,仔細看,老師在這幅圖的下面畫了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追問:大括號表示什么意思呢?又在大括號的下面寫了什么?這個問號是什么意思呢?(教師邊說邊把這幅圖補充完整)
?位
師:求現在車上一共有多少位乘客?用什么方法計算呢?(學生說完教師邊做動作邊說:求現在一共有多少位乘客?就是要把這三部分和起來,所以要用加法計算。)
師:和老師一起邊做動作邊說。(讓學生先把兩手分開再合攏)
師:怎樣列式?(請學生列出算式,教師板書)
2 + 3 + 3 =
師:2表示什么?、3呢?、最后一個3呢?
活動2:觀察比較,引出課題:
①2+3+3與7-2-3有什么不同?
② 2+3+3與8-3+4有什么不同?
師指出:像7-2-3這樣一個算式里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數相減,我們把它叫做連減;像8-3+4這樣的算式里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運算,我們把它叫做加減混合。那么你們能給像2+3+3這樣的算式起個名字嗎?(指名學生說)
師指出:像2+3+3這樣的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數相加,我們把它叫做連加。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連加算式怎么算。(板書課題)
3.合作交流,探索計算方法
(1) 根據乘車游戲獨立思考,怎樣算出“現在車上一共有多少位乘客?”
(2) 與同伴交流自己是怎樣算得?(教師巡視參與到學生中間,和學生一起學習交流)
(3) 集體反饋。
師:誰來算?(先多讓幾位學生說,然后一起說)
2 + 3 + 3= 8
5
師指出:三個數相加,先把前面兩個數相加,也就是先算2+3=5,再把得數和后一個數相加,也就是再算5+3=8(邊說邊板書)
2+3+3=8
師:這個8表示什么?現在車上一共有幾位乘客?全班一起口答出來。
4.強化新知,鞏固計算方法
師: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用小黑板分別出示六個梨子、兩個蘋果、一個桃子、)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
師:求一共有多少個水果?怎樣列式計算?
學生獨立思考后寫在自己的本子上。(教師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提醒先寫完的學生可以聲音輕輕的和同伴交流)
集體交流。
四、課間游戲。
師生一起做拍手游戲。
五、反饋練習,強化連加計算方法
出示連加口算卡片。
師:這些卡片里面藏著一個秘密,想知道嗎?那誰會算?(指名算,算對的同學上來舉起卡片)
師:把得數連起來讀一讀。
師:6833599是老師的電話號碼,同學們有事找老師可以打這個號碼。
六、課堂小結,歸納方法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它叫什么名字?怎么算連加算式呢?(學生說,教師補充)
七、運用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要用到連加知識來解決的問題。
1. 幫聰聰解難題。(小黑板出示)
聰聰看中了一架9元錢的玩具飛機。聰聰說:我自己存了2元,媽媽給了我3元,小紅借給我1元,我現在的錢夠買這架玩具飛機嗎?(教師邊口述邊用圖片演示)
學生互相交流討論,再集體反饋。教師板書:
2+3+1=6(元)
6元 < 9元不gòu。
師:不夠,再添上幾元錢就夠買這架玩具飛機了呢?(請學生說教師板書)
(1)6 +( 3 )=9
(2)9 – 6 = 3
2. 幫老師解難題。
師;看看黑板上六個小組得到的小紅星,幫老師算算六個小組一共得到的多少課小紅星?
請學生說,教師板書:全班一起算。
3. 評價中練習鞏固連加式題。
師:今天上課“………”學的最認真,你們可以出去活動了。先出去3位。再出去2位,最后出去1位。誰會列算式求一共出去了幾位同學?
師:下課后同學們可以一起想一些連加的游戲來做一做。
一 二 三四 五 六
板書設計: 連 加
3+4= 2+8= 3+6= 0+5=
7-2-3= 8-3+4=
2 + 3 + 3 = 8
5
《連加》 篇11
連加、連減的豎式計算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連加、連減的豎式計算,體驗怎樣寫更簡便及能夠用簡便的方法正確計算三個數的連加、連減。
2、感知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獨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將兩個豎式合并成一個豎式。
教學過程:
一、先學探究
口算。
4+8+5 17-8-4 8+7+3
17-8-6 20+17+2 61-20-30
選擇其中的任意的算式,提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用豎式計算。
49+36= 80-13=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學情預判: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教學例1。
(1)、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圖并了解信息。
(2)、在小組內交流你想到的問題,并解答出來。
(3)、怎樣求一共折了多少只?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算式19+27+26這道題怎樣計算呢?學生試算并在小組內交流計算方法。學生匯報,展示算法。比較各種豎式的區別與聯系及優劣。
(4)、在練習本上寫出連寫的豎式。學生,匯報,板演解答過程。
1 9 4 6 1 9
+2 7 +2 6 +2 7
── ── ──
4 6
+2 6
2、試一試。
出示:90-25-28=
先分步用兩個豎式計算,再用簡便寫法計算。
教師巡視,檢查學生的豎式寫得對不對。
集體交流。
小結:在遇到一般兩位數的連加、連減時,可以用豎式計算。豎式可以分開寫,也可以合并成一個簡便寫法。
三、反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題
用簡便寫法列出的連加、連減的豎式,學生可以直接計算,把每一步的得數填在括號里。
2、“想想做做”第2題
選擇上面一行練習,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3、“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說出:跳繩的有37人,踢毽子的有48人,踢球的有14人。提問:括線表示什么意思?要求什么問題?
獨立完成,交流訂正,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三部分合起來,用連加計算。
3、“想想做做”第4題
(1)引導:求一共摘了多少個?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2)你知道從多少個里面運走60個?用什么方法計算?學生獨立列式。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合作得非常好。你們都是愛動腦筋的好學生。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補》
《連加》 篇12
教學目標:
1、掌握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2、用豎式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兩步式題,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觀察、比較、分析能力,養成認真審題、書寫工整和格式規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能正確的使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你會填嗎?
1、筆算加減法時相同數位要,從算起。
2、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個位不夠減時,要從十位退。
你會算嗎?
60-24-16= 18+27+39=
先讓學生說出運算順序,再讓學生列豎式計算。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學例3。
出示主題圖。
師:看校門口開來了一輛大巴車,仔細看,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了解信息,小組交流。
讓學生說:有人下車,下車25人,有人上車,上車28人。
師:我們乘坐公交車要遵守乘車規定,有秩序的先下車再上車。車上原來有67人,根據上下車人數的變化,你能連起來說一說嗎?
讓學生把圖意連起來說一句話:車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來28人,現在有多少人?
師:同學們想一想,這道題該如何計算?充分發揮你的聰明才智,看誰的解決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學。
生:理解題意、獨立解答。
小組交流、匯報板演。在練習本上寫連寫豎式。
比一比,看那種算法更合理、科學。讓學生自己說一說。
口述:這道題都有什么運算符號?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讓學生說)
討論:用豎式怎樣計算?這道題可以不可以把兩個豎式連在一起寫?這道題有沒有簡便寫法?使學生初步理解明確因為被減數和減數不能交換位置,所以這道題不能交換位置計算。
學生動筆在小黑板上寫算式,教師在下面巡視,找出幾種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幾種情況,可出示正確的做法。再出示學生中可能出現的兩種情況,由學生判斷有沒有錯,錯在哪里。
拓展思維
這道題還有沒有其它做法?
2、教學例4。
先說明和例3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和運算順序。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指名說說計算過程。
提問:這道題豎式有沒有簡便寫法?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6題,第5題。
師:哪位同學說說你的計算方法?
2、完成練習五第5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完成練習五第6題。觀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發現。獨立思考并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及時的練習,使學生鞏固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又學會了什么?計算加減混合運算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教師引導梳理。
生:認真思考,自由發言,談自己的體會。
小結:加減混合的筆算試題,在筆算的過程中,把兩個豎式寫成一個豎式比較簡便。計算的過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這樣可以提高我們的計算速度。
《連加》 篇13
教學內容:
課本第9頁例4,練習三1~5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分數加、減、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
2.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
3.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及其計算方法。
5.計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問:最后兩題的運算順序怎樣。
(第一題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題先算括號,再算乘法)
說明:如果我們將那兩道題的整數改為分數,它們的運算順序也是不變的。按照同樣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題目。
出示例6。
問:這兩道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學生回答后獨立完成。讓兩名學生到黑板上做。)
板書:
三、鞏固練習。
1.課本12頁做一做。
2.練習三1~5題。